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绘画领域中审美深度的发展转换提出杜夫海纳关于审美深度的见解 ,他集中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不可分割的关系中来揭示审美深度问题 ,探讨了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审美深度以及审美主体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伽登认为审美经验活动开始于对实在事物的认识,审美对象是审美经验的产物,但是审美对象不同于实在事物,审美对象形成后也不局限于实在事物。本文探讨了英伽登的这一美学思想,即审美经验活动经历预备情绪,审美对象的形成和作为审美特质的审美对象质和谐的产生过程。在形成质和谐的基础上,审美经验过渡到它的最后阶段,就是对价值的认识。英伽登运用现象学方法论证了审美经验活动过程,其中体现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审美自由问题是整个审美活动本质之所在,而审美对象的自由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认识审美对象的自由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厘清德国古典美学和马克思对审美对象自由问题的观点和逻辑是我们理解审美活动本质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云鹏 《东方论坛》2012,(3):50-55,68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存在于世界中,但它不是现成式地存在,而是此在式地存在,所以审美对象有自己的世界。对这个世界不能定义它是"什么",而只能说"世界世界化"。如果要描述这个世界,那么它就是作为个性化标志的"风格"和作为可直觉到的世界的整体的"气氛"。用结构主义的观点看,"再现的世界"和"表现的世界"作为组分、作为要素构成了审美对象的世界这一系统,两者体现的正是审美对象的世界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从先验哲学的角度看,"表现的世界"和"再现的世界"构成为先验与后验的关系,表现物可以说是再现物的可能性,再现物可以说是表现物的现实性。它们二者一起并连同给予它们形体的风格构成审美对象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论作为审美对象的电视广告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和广告的结盟可称是20世纪最具创造性、最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之一。电视广告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内容美是电视广告魅力的核心。电视广告形式构成诸要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审美特征,能在激发审美愉悦感中激起消费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8.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9.
体验是主体全身心地进入对象世界,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对象化的过程,又是用主体的生命改造对象将对象主体化的过程。在这种双向交流中,审美对象的深度为主体的诗意体验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形式,体验为审美对象的深度的呈现提供了最佳的契机,我们试图在这二者的双向互动中对其做动态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形式、意义、世界三要素的相互指引表明,意义是审美对象“感性的统一原则”.人与世界的关系包含三个层次:前主客关系、主客关系、超主客关系,在不同层次上,相应地存在着不同形态的意义.对应于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概念的,它诉诸人的知性思维;对应于前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原始感性的,它诉诸人的一般知觉;对应于超主客关系层次的意义,其存在形态是纯粹感性的,它诉诸人的纯粹知觉.感性的存在形态决定了审美对象的意义具有如下特点:多样性、暧昧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澄明和阐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解读罗伯特·库弗的小说《保姆》 ,试图阐释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的被游戏化 ,使审美主题产生的不确定性 ,以及后现代小说具有的颠覆和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夫海纳审美知觉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知觉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觉方式存在的。这主要是通过与普通知觉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延续了现象学前辈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目标。审美知觉与审美对象二者不可分离。审美知觉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觉,具有鲜明的主客体统一性,从而有别于普通知觉。  相似文献   

14.
在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客体的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内容与主体的内在尺度相适应,即客体的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内容符合了主体的内在尺度,就能够激起主体的美感。能够激起美感的客体才是对象,也才能够体现美的规律。对象以感性的形式呈现给主体,而主体以自身的尺度接受适合自身尺度的对象,所以,美是尺度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5.
论美的客体性和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于主客对立二分的思维模式遭到质疑和消解,美的客体性和客观性仿佛已经不言而喻地被取消了。但是,从本体论(存在论)角度来看,美作为客体的存在是不可能取消的,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不可能构成现实的“主体间性”;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美只能是人们认识的对象,美和美感不能混淆,美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体的属性;从价值论角度来看,美是客体的审美价值,美离不开人的审美需要和人类社会,但是美可以而且事实上独立于每个审美主体的美感而显现出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原始人的陶器何以会变成现代人藏玩的珍品"为引,浅析原始陶器被现代人视为艺术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浅议"艺术品的价值",以期对美的本质作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关系,它们是同一启蒙方案内部逻辑演化的产物,前者孕藏于后者的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之中,后者的三次历史浪潮为前者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中国理论界对审美现代性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蕴涵着大量的习语,它们含蓄幽默、形象生动。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活动,得到审美的愉悦。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能给读者提供一个与原文审美效果相等的审美客体,以让译文读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本文翻译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英语习语的翻译中如何使原文的审美价值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