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没有限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坚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这种写作形式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它体现了当今作文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笔墨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考生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再加上对“开放性”要求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话题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选准,选好“切人点”。那么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的特点是命题者为写作者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这个话题只是谈话的中心,创作者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要写好议论文,审题立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方面来谈谈议论文的审题立意技巧。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1、审清题意立意。首先要将题目本身的意思理解、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字,不要误释一词,还要注意题目的比喻义、象征义等寓意。一般本意简单、浅显,可是寓意却异常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内容的指向,审题要求也不严格,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能展开联想、想象的既具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其特点是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然而,许多同学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或思路局促,或隔靴搔痒,或空洞无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立意是作者的“文心”,立意是作文的“灵魂”,立意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意愿,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精神的需求。立意更是一种思想的外化,智慧的内证,价值的判断。传统作文教学中格外注重对学生立意的指导,强调立意要新、准、明。也就是要求学生习作中心要明确,思想要鲜明,立意要标新。不过,由于过于强调立意,学生受老师过多的思想束缚,导致他们失去了作文的自由,成了完成他人言说的习作工具。因此,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个人独特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出现一种新题型——供材料题意作文。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材料作文审题偏难和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以预见,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将会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仅就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谈一下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多以话题作文为主,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作文的方向。话题作文是为了纠正材料作文的“引、点、例、析、联、结”的八股模式,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而产生的。在当前的情况下,作为作文考试的一种命题,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视野、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等个人经历中命题立意,抒写真情实感,生发各种感受,从而写出个性,写出独特性。但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日常作文训练中,话题作文妨碍了多种文体的训练;又因为写作空间较大,一些学生常常一个材料或一篇作文改头换面用到几个话题中,从而又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请以“生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相似文献   

9.
一、分析材料主旨表述自己观点题意作文、话题作文都有材料,但作用不尽相同。话题作文的材料是提示性材料,其作用是引出写作话题,启发学生思考,激活联想、想象;而题意作文的材料是限制性材料,它是写作的依据,是提炼观点的母材料,学生作文必须要紧扣材料主旨,否则,就是离题或偏题。因此,看清作文要求,明确作文类型是学生作文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目2004年河南省中考考试作文给两个题目让考生自主选择:(1)我找回了________(自信、自尊、母爱、友谊),(2)信念与成功。这种"二选一"、半命题、话题式相结合的作文命题方式,给考生作文选材、立意营造了自由的空间,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受到了初中教师和学生的好评。河南省的中考考试作文题,除了顺应当前作文命题"开放性"的主流之外,还有两大特点: 一、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鲜明地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不拘文体 ,不囿标题 ,让学生于无限的空间 ,尽情的想象 ,独到的推断中绽吐才华 ,展示魅力 ,这种大开放式作文命题改革 ,极大地鼓励了考生构思立意、语言表达、文体选择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可谓我国作文考试着眼并鼓励人的发展的一次革命。一、话题作文的优势第一 ,降低了审题难度 ,命意不命题 ,节省了审题时间 ,使考生可以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下显山露水 ,展示才华 ,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中心和主旨往往是很隐蔽的 ,学生对命题和材料及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反复的推敲与理解才能明…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的命题首先为学生提供了打开思路的一个“源头”。它规定了写作范围,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作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天地,写好的关键是围绕话题展开记叙、说明或议论。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是在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后广泛出现的一种命题形式。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中考作文中的热点.话题作文这一形式在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中所占的比例一年大似一年。形式的开放性.体裁的自由性.内涵的丰富性等特点是使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为一种高考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尊重学生个性,基本反映了这种要求.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写作本质的一种作文形式。的确.较之命题作文,较之主旨隐蔽,或者材料具有多元性倾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明确了一个话题的范围.减轻了阅读审题的难度,增加了作文考试的信度。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因此觉得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写作即可,忽视或轻视了审题这一重要环节。孰不知.对话题的理解程度不仅影响“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项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影响作文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者是影响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考生对话题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15.
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的诞生,宣告了给材料作文时代的终结和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在过去的五年中,摒弃了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随之涌现了一大批以立意灵活、个性张扬、题材丰富、文体多样等为特点的作文。加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波助澜,一批以韩寒、郭敬明等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横空出世,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快餐等的影响下,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大批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调侃戏谑:  相似文献   

16.
写作指津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作文。因为它写法灵活自由,便于发挥考生的独创性。但也出现了一些宿构、抄袭的弊端。为弥补这些纰漏,想象作文已在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悄然兴起。想象作文在立意、选材、表达、文体等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很强的开放性。写法上可以不拘一格,或扩写,或改写,或续写,文体不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凭借想象和联想,超越时空的局限,描绘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蓝图。同时,想像作文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可“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帮学生打开思维的…  相似文献   

17.
顺应考试改革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中考作文越来越以相当亲近和开放的方式命制试题,像这几年备受青睐的话题作文,就明确为“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样的考试方式,为充分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也为考生提供了张扬灵气与个性的舞台。其中,文题作为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形式,不仅是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客观反映,也表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各地高考之后,新的高考作文题目又引发了众多教育同仁们的思考:有人认为,造成学生作文分数低,作文无话可说的原因。当归属于作文题目本身。一个充满诗意,但却空灵散漫的题目无论如何也难以让学生有话可说!然而更多人认为,话题作文的题目从字面看,感觉虽然有些浮泛缥缈。但带来的却是一个更宽泛的习作范围。只不过这种“宽泛”需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作铺垫,更新颖更深刻的立意作支撑。那么,如何能让学生获得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呢?笔者认为。创设经典阅读环境,引领学生从小阅读经典,用经典恒久的魅力砌造学生文化的高墙,用圣人的言行提升学生思维的刻度.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好作文命题是作文创新教学的第一步。好的作文命题,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走进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写好话题作文,需纠正错误认识,以下八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