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评论界曾对其表现的硬汉形象、虚无思想、悲剧意识和冰山理论作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研究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海明威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整体生态观、揭示了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可怕后果、呼吁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诸多作品都充满了生态意识。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重新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大双心河》、《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最后一方清净地》等短篇小说,审视其中回归自然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族的自然神与自然崇拜波·少布蒙古族的自然崇拜,从原始社会延传至今。是较早的宗教形式之一。自然崇拜的对象,一般都是灵化了的自然物、自然力以及一些自然现象。蒙古族从森林狩猎到草原游牧,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蒙古人对其生活有密切...  相似文献   

5.
从法、英、美的人类学传统中选择四种讨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路径,分别是由涂尔干引领的法国年鉴学派有关图腾制度、社会形态学的研究,英国埃文思-普理查德、埃德蒙·利奇等对生态、生计与政治制度的讨论,以及美国朱利安·斯图尔德倡导的文化生态学和后来克利福德·格尔茨对文化生态学的继承和发展。这四种路径在有关社会与自然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偏向强调社会的动力学抑或自然的动力学等问题的讨论上构成可相互参照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彭秀坤 《民族学刊》2022,13(9):137-143, 167
阿来的《蘑菇圈》以轻灵和凝重两种笔调书写自然生态变化,深入思考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小说借助传统和现实自然生态景观的对照书写,讴歌民族传统自然生态中人与自然平等共存关系的美好,借助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相互关联的诗化叙述,礼赞民族传统社会生态中人性温暖的可贵,形象地揭示了搞好自然生态建设的根本是做好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发展。《蘑菇圈》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及其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对民族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自然怀抱里的独龙女燕冰“那是一个拒绝了所有的温存,纤和与一切梦想的地方,它只接纳那些在灵魂里准备好了去承担无比艰辛与苦难的人们……”那是辽远的独龙江养育出的独龙族——中国土地上一个只有5800人的民族。罗荣芬,独龙族的第一位女学者。在这里,我们从她眼...  相似文献   

8.
古代藏族关于自然崇拜的观念及其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古代藏族出于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珍爱和顺从 ,产生了崇拜自然的宗教观念。对自然的崇拜包括了对天地环境、动物及植物。崇拜自然是为了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保护自然 ,顺从自然规律。文章对此作了简述 ,并对自然崇拜观念和行为的功能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理解游牧文化和生态关系的主题,包括游牧生产、宗教信仰、宇宙观等维度.游牧生产构成重视和理解自然与宇宙的基础,原始宗教信仰把自然崇拜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其宇宙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地关系系统,这种关系是亲属关系的延伸.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科学环境知识体系与民间环境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铸就了少数民族女性作家强烈的自然审美感受,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少数民族女作家们以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对边地女同胞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自然、女性的书写,表达了强烈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理想的内心诉求。在文学书写中从民族文化的根系上寻找摆脱生态困境的出路,建构诗意栖居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1.
论藏族的自然生态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在各民族中独树一帜.在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藏族不仅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自然审美观,还以其生态的智慧和对宗教生态观的的领悟,始终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对藏族的生态审美意识及其成因的探讨,旨在为当前的生态保护工作和生态美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文利  刘松涛 《民族学刊》2019,10(5):24-30, 101-104
生态哲学范式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第一次飞越性转变,但是还是没有摆脱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也就无法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关系。未来生态哲学的发展还需要实现从生态中心主义到无中心主义的第二次飞越,才能真正建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模式。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哲学的“物我同源”本体论、“天人合一”自然观、“我亦物也”价值观和“顺应自然”实践观中所蕴藏的无中心主义思想,为生态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非常值得深思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3.
罗燕 《民族学刊》2023,14(2):120-127, 163
凉山彝族灾难观的形成与其神话传统、仪式实践以及生态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解释了灾难的起源与肇因,将灾难归咎于道德观念的失范与生态格局的失序。仪式为灾难的禳解提供了神圣路径,以自然崇拜和鬼魂观念为信仰核心,体现了彝人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形成的生存策略和发展之道。生态伦理则在社会、心理两方面奠定了应灾的基础与策略。这使得彝人面对自然灾害时,在文学、仪式以及身体实践三个层面,形成了一套文学人类学意义上的禳灾表述传统,亦可称为减灾实践的“地方性知识”。作为中国多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样的表述值得进一步关注和开掘。  相似文献   

14.
<正> 自然崇拜指人们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其特点是把直接可以为感官所察觉的最有影响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作为崇拜的对象。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土家族先民的最初的宗拜和信仰是人类以生存而无力抗拒其灾害的大自然。他们通过虚幻的认识从自然物自然力中分化出各种各样的精灵和鬼魂崇拜。土家族自然崇拜可分为大自然信  相似文献   

15.
布努瑶民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在描述人类和民族的起源、发展过程中以创世精神表达出自然文化观。创世一方面指创造人类自身及其文化,一方面指创造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确认自然的文化意义和人化特征。自然文化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多维视野,人与自然关系既有互动、互生、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而构成和谐互利的一面,又有对立矛盾、冲突的一面,人类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从而获得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聚越多,可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各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发生。通过佛教中的生态思想分析,说明佛教中的思想文化资源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目前生态伦理学的研究缺乏宗教学深度,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从宗教伦理学中汲取有益的生态思想,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基础,对此佛教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及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中必然包含着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处环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种种经验和知识.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在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回族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念、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借助文化资源治理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文化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及回族聚居区生态环境治理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置于时空流中的自然崇拜─—《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读后钟年自然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普遍存在过的宗教形式之一,它始自原始时代而延续至今,在人类社会中流传时间极长。中国的自然崇拜也具有延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的特点:在首都北京,我们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历代统治...  相似文献   

19.
“柳州生态宜居馆”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生态自然、内涵丰富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更为传播柳州当地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引领人们正视历史、重视现在、造福未来。达到文化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宇 《民族学刊》2020,11(6):59-67, 162-163
政府、学者、媒体、宗教和移民自身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移民新村”成为一个多种力量交织的场域,其中“非人”生物也是重要的建构力量。而流浪狗这一被国内学者所忽略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生态移民社区内流浪狗与移民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可以探讨动物是如何参与生态移民新村的建构过程的;生态移民与狗之间关系的变迁是否反映出生态移民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动态关系。同时,可以使我们摆脱和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倾向,扩展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关注其他生物在构成人类身处的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探索一种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民族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