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改良必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详细考察了山西铭贤学校对近代农业科技方面的引进与改良工作,通过对该校在农业科技引进改良贡献的研究,阐述了该校作为中国早期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之一,农业科技的改良对山西乃至我国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是科技作用于社会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的戏剧改良是革命家和艺术家的联合运作,它体现了当时社会、艺术、革命、趣味的互动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也具体表现为艺术上的戏曲不断西化的过程和话剧传入后不断中化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韩国,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心怀着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感,认为戏剧是一种有广泛群众性的文艺样式,要将它与民族存亡、社会改良、国民精神联系起来,立足现实而欲去启蒙去救亡,创导了旧戏改良。本文通过近代韩国的旧戏改良理论与旧戏改良的演变,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山东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除了在直接布道之外,他们还从事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改良活动。引进与改良农作物品种、参与乡村建设构成其农业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胶东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汉士人阶层的群体意识是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下所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士人的政治理想与政治行为。东汉士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经世热情使得东汉政权可以在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中继续存在。士人群体意识所表现出的强大力量使得士人能够制衡皇权,但也最终令二者分道扬镳,党锢之祸是二者决裂的标志。在党锢之祸中,士人受到打击,宦官进一步掌握大权,并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东汉晚期“国身治同”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这一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不能挽救东汉帝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私塾改良是清末教育改革的重点,河南当局顺应形势发展对私塾进行改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令和章程。民国时期的河南私塾改良是在各方力量角逐下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整合,弥补新式学校的不足,通过改良与新式教育接轨,对当时河南初等教育作了辅助和补充。文章通过梳理民国时期河南当局设立改良私塾的推行机构,对塾师的改造与培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研方法等举措,进而分析其对近代河南教育的双重影响。民国时期河南私塾改良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谶纬神学于西汉末叶风靡中国社会,统治思想界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东汉社会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理解谶纬的神学思想体系,就难以把握东汉社会和东汉社会思想。由于魏晋以来历代统治者的多次禁毁,纬书大部分已散佚。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只从有关文献着手,讨论谶纬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和政治作用,而对于谶纬神学的形成过程、思想体系以及它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社会学传入中国以来,社会学理论对中国改良思想的发展和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维新派思想家将社会进化论应用于政治改革理论中,试图以政治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变革。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欧美的社会学专业学者则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方法应用到中国社会基层,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社会改革推动政治变革。这一改良方式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基层、投入农村、投身民众教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  相似文献   

10.
近代山东蚕桑业的推广和改良主要发端于清末,通过当局的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进展,构成了农业经济内部一系列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时政府的农业改良政策、蚕丝国际贸易及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则为推广和改良的展开并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1.
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一部按部首编排,分析字形结构、解释汉字形义关系的字典,保留东汉之前珍贵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文章从《说文解字》玉部字出发,通过对玉部字简要归类,浅析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玉文化。  相似文献   

12.
1971年内蒙和林格尔发现的东汉壁画墓,是考古工作的一项重要收获。此墓以内容极为丰富的壁画及二百二十余处墨书题记,写实地、形象地反映出东汉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乃至官僚制度等上层建筑各方面的若干问题,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本文仅就此墓壁  相似文献   

13.
清末预备立宪在很大程度上因应于当时内忧外患、存亡绝续的救亡压力,由此视角来审视清末监狱改良思想,亦可明显体受到基于当时救亡压力的强烈回应特质。不过,如果放宽视界,则同样不难看出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启蒙景象。实际上,清末监狱改良思想正是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巨大压力与自觉的人道启蒙的双重合奏下逐渐形成并作为思想动因而推动清末监狱改良这一宏大事业的。而且,该思想的形成更多的不是因应于危机所迫,而是清末知识人在细察中从容自省和理性启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城市社区改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简·亚当斯对美国城市的社区改良有着清楚的认识.她认为城市社区改良能实现美国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民主化,能给少数族裔带去社会活力和文明,能够促使早期基督教的人道主义得以复兴,还是美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棉业改良,制定和采取了一些较为现实的改良措施,使清末棉花生产无论在产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当时机器纺织业的兴起、市场需求的扩大、国际竞争的压力、清廷农业政策及改良棉业舆论,是推动棉业改良的前提条件.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棉业改良取得的可观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机器纺织业的发展、棉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及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对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问题,众多学者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至今各家的认识仍然很不一致。维新运动究竟是一次社会改良还是一次社会革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不揣冒昧,也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①要准确地认识维新运动的性质,首先要明确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这两个基本范畴,准确把握二者间的差异,这是用于判定的理论尺度。否则,各执一端,意见永远难以一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都是人类社会前进运动的形式,因而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二者又有着原则区别,不能混淆。首先,从…  相似文献   

17.
革命与改良:清末社会变革的艰难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中国社会面临革命与改良的艰难抉择。就革命而言,存在着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矛盾。然而改良之路也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实践已初步证明改良之路行不通的背景下,民主革命无疑就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只能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家本监狱改良的思想基础是“仁” ,监狱改良的宗旨是感化主义。他提出的监狱改良的具体建议 ,对清末监狱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沈家本的监狱改良思想 ,是中国封建传统狱政思想向资产阶级狱政思想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王符(约公元80—167年)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的主要活动,处在东汉由盛转衰的安帝、顺帝和桓帝时期。综观所著《潜夫论》,学兼经史,论及哲学、经济、经治和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有关无神论的思想,既同他的哲学观点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他揭露当时社会弊端的一个重要方面。王符在自然领域,主要根据他的元气自化论,极力排斥天神的作用和影响;在历史领域,则着力用现实的“民本”改造当时的神学目的论;同时对流行的卜筮、巫术、相术、占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作为中国现代汉语诗学的元典性文章,人们普遍认为二者是顺向的承续性关系。从胡适和陈独秀追求新文化革命的目的来看,他们是在政治和文艺的层面上运用两套完全不同的话语系统在谈论文学革命;从《改良》和《革命》的文本内部来看,二人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偏重决定了《革命》和《改良》的对立而非承传。从陈独秀对社会革命活动的热情以及胡适对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立场的坚守来看,这是他们当年文学革命观念的现实延伸,也再次证明了《革命》是对《改良》的断裂性转向而非承续性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