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博 《东岳论丛》2019,40(1):62-71
"书"类文献的编订与改编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政治规训着历史书写"的观念。编订成篇的商周"书"类文献,给春秋战国以后的"语""史"等文献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叙事主题和论述材料。随着史学的繁荣,私人学术的兴起,档案文书会直接为编纂者利用以创造更多的文献体裁和种类,且更为明显地呈现出"政治规训着历史书写"的情形,编纂者会按照某一主题又据情势之不同而在人物和内容上进行相应的转换和改编,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目的。新出简帛文献《系年》与《赵政书》等材料给这种转换和改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先秦文学经历了由口耳相传到书之竹帛的特殊发展过程,因此先秦文学文献的形态也经历了比较特殊的演变过程。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先秦文学文献至少应当包括转化为书面形式的口述文献、书面文献和图画实物文献三类。其中口述文献代表了"口述"文学传统,书面文献则大多出于实录或由口述文献通过书面化的转写而来,代表了书写传统;图画与实物类文献与前两类文献同属共同的礼乐语境,可与之相辅相成。厘清先秦文学文献的上述类型、特征及相互关系,可以深入揭示先秦文学生成的礼乐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出土文献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主要看文献本身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通过某一出土文献的研究作无限引申的猜想式研究.日本汉学家清水茂和中国学者李庆可以作为引申猜想式研究的典型代表,但这种研究背离了"以实物为证"、实事求是的考古学的基本原则,是不可取的.以对汉乐府"行"的本义的阐释为例,假如没有可信的经典文献或出土文献记载作证据,就不能凭推测认定它是"一种特定形式的音乐",而应该遵循<宋书>和<晋书>记载的定义:"'行者',曲也.""行"与春秋战国之际的"行钟"没有任何联系,在汉代也不存在"行"这种"依'行钟'音阶的乐曲".  相似文献   

4.
清华简《书》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书》文本汇编。《书》在先秦时期流传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文本组合形态。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尹至》《尹诰》等三篇的编联是"以类相合"的"类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傅说之命》上、中、下三篇是"以人聚合"的"聚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金縢》是"以事缀合"的"缀合型"组合形态,来源于三篇原始《书》类文献的重新缀合拼接。"以三为数"是以上三种文本组合形态的共同特征,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文本组合的惯用之数。从"类合""聚合"到"缀合"的文本组合方式揭示了先秦古文献编辑整理的演进过程和客观规律,即通过对文本的重新整合实现其内涵的融会贯通、主题的凝练深化和寓意的提炼升华,这是先秦"立言"与"立德"观念在文献编纂过程中的体现,也是编《书》以"昭法式"的《书》教实践。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三种文本组合形态反映出楚地《书》的编选者具有明确的政教主旨意识,并对战国以降的文本编辑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朝封建专制政治制度高度发展,皇权的集中促使了诏令文书、臣僚上奏文书及官府往来文书等档案得到了较好的保管与整理,章学诚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史学理论研究的。他根据"六经皆史"、"方志立三书"等指导文献编纂的实践理论,并将"著述"与"比次之书"区分开来,提出了对清朝乃至现今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都有深远影响的"比次之道",从而奠定了他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功绩,引发后人对此学说的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辛德勇 《文史哲》2012,(4):49-59
学术界在研究新出土简牍文献的同时,也对简牍文献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作过很多研究。迄今为止,都是将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书》看作是首次出土的简牍文献。同样是在西晋时期,臣瓒在注释《汉书》时提到过一种名为《茂陵书》或《茂陵中书》的文献,前人对此没有作过深入考究。所谓《茂陵书》,是指在西汉茂陵出土的一批汉武帝时期的公牍,其具体出土时间,是在新莽东汉之间赤眉军占据长安的时候。就简牍文献的发现历史而言,《茂陵书》的出土要早于《汲冢书》二百五十多年,堪称最早见于记载的出土文献;就其史料价值而言,似亦胜过晚近以来敦煌、居延等地所获同类案牍。  相似文献   

7.
<同音背隐音义>是针对此前所称"<音同>(丁种本)背注"这个文献题名而拟定的正式书题.<同音>丁种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一种(俄藏编号Ⅹ1),该文献仅存前33页,是一个残本.<同音>丁种本是<同音>乙种本系统(新版)中的一个版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两页序言以外,该文献每页正文的背面多有墨书小字注释文字,原来称为"背注",我们现在改称"背隐音义".虽然<同音背隐音义>这种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献中比较罕见,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汉文文献中却屡见不鲜,如<说文音隐>、<毛诗背隐义>等.由于这种"音义"类注释正好写在某个文献的背面与该字相时应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隐"、"音义隐"等.  相似文献   

8.
李殷 《东岳论丛》2022,(1):80-88
唐人在遵循《文选》诗、赋、文序次,"诏令"位列"奏议"前的义例基础上,对"奏敕"文献的卷目设立与编次进行了调整.《权载之集》首次设立"奏议"独立类目,《白氏长庆集》则将最直接凸显官僚士人立言垂世的献书进言奏议放在了"奏状"类文献的首篇.进入宋编唐集视野,以宋敏求整理《李卫公别集》与《颜鲁公集》为例,"奏议""表章"类文章占据"文"类文献的首要位置.又宋编《元氏长庆集》与《唐文粹》总集,"表状"类文献调整至"制诰"类文献之前.通过考察唐人文集中"奏议"文献在类目设立、首篇意图、卷次调整等层面在唐宋时代的变化,呈现唐宋士人对奏议文献政治内涵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庆地区内地方文献资源分散、数字化建设主体分散、共享程度低、管理不规范、读者利用困难,有必要建设大庆地区地方文献联盟,通过各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门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所属社会机构间的合作和互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汇集各自的地方文献资源,共同搭建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实现地方文献在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来文体变革,类目体系不断完善,加之尺牍应用化与寒庶文人的社会需要,尺牍文献入集条件已然成熟.唐宋以来,尺牍文献在走向专集化、著述化的同时,亦借助日用类书的发展实现了日用化、大众化,反映了唐宋社会变革的面貌.从尺牍文献的流传脉络来考察《中州启札》在著录书目中从子部类书、杂文再到集部总集类的演变,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从日用到专集的性质转化.这种转化折射出元及明前期儒学边缘化、儒士下沉的现实,亦反映出明中叶以来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强化之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文献学科建设与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古文献学科的管理和划分较为混乱。人文社会学科应依据研究对象、研究者情况、研究目的与需求来划分。依此,古文献学与现当代文献应该划清界限,古典文学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应合并研究。那么,古文献学研究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而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又包括狭义的古典文献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之研究、古籍刊刻聚散研究三个侧面,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又包括传统文献整理、传统文献研究、特种文献整理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献整理和研究、古籍整理理论研究五个侧面,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又包括古文献保存和复制、古文献检索和利用、古文献学工具编制三个侧面。从另一方面讲,古典文献理论研究即传统文献学研究,古典文献整理和研究即传统的文史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保存和利用即传统的古籍保存和利用研究,它们都属于传统的国学研究。国学研究方法应创新,应建立文献考辨、求因明变、历史批评的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南古籍地方文献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手稿本、稀见书、禁毁书是河南古籍地方文献的精品,研究河南古籍珍本地方文献,对于彰显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与支撑力的提升将有重要作用.河南各地遗留有大量的古籍文献,其中有不少古籍手稿本、稀见书和禁毁书尤为珍贵.如新乡市图书馆藏孙奇逢的《读易大旨》手稿、明代崔铣撰的《文苑春秋》4卷,孟县文化馆藏孟津人王锋撰的《拟山园选集》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献是展现地方特色特点的地域性文献资源,必须尽可能及时地做好征集工作,尽可能加强宣传和利用。图书馆地方文献部是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该派专业人士细心管理地方文献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1~2006年,宁夏地方文献对新、旧志书的研究,专业志书研究,经济、社会、民族及其他地方文献的研究方面都有长足进展,本文对此作了归类梳理。  相似文献   

15.
中古石刻文献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对中古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材料,中古石刻文献往往能为词语语义研究提供传世文献所不能提供的例证,对大型辞书在各方面的修订意义值得重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宝贵资料。以"道牙"、"诞灵"、"胜侣"等涉佛词语为例,通过利用中国石刻文献对之进行考释,即可发现大型辞书在训释方面的不足。当然,中古石刻文献在纠正大型辞书训释不足方面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涉佛词语,也包括其他词语,中古石刻文献对大型辞书的修订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墓志文献是历史演进的直接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墓志文献数字化是墓志文献保护、利用与开发的理想方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墓志文献数据库是组织、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的存储器,而其建设也必须设计相应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7.
出土文献《性自命出》等以“诗、书、礼、乐”并言,《六德》等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并言,不仅印证了《左传》等记载的可信性,亦印证了《书》经历了一个由以类相随向特指概念转化的历程,相关出土文献的写成时代恰处在这一转化的关键点上。《缁衣》等以篇名而不以类概念称说《书》,说明《书》篇命名现象在当时已经普遍存在。《书》概念的转化及《书》篇命名的普遍化在论证孔、孟编次过《书》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瑞青博士《黑水城宋代军政文书研究》一书,于2014年1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7章,共计25.2万字。该书利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对两宋之际陕西政治、军事、经济、司法等问题展开探讨,是一部将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进行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总体来看,该书呈现以下特点:其一,以新材料为中心还原大历史。1990年代以来,宋史学界刊布了两大宗公文纸背文献,一为  相似文献   

19.
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是各类图书馆的终极目标。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是体现高校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校学风以及学生求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影响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应从管理上调整或废除影响文献利用的借阅制度,服务上要主动配合一线教师教学,了解教学内容,通过加强与学生(读者)的交流互动,注重教育和培养学生(读者)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馆员服务水平,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从而提高图书文献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纸制文献是图书馆传递信息情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传统管理模式使纸制资源的借阅、流通、利用率受到限制,图书馆纸制文献管理急需现代化变革.对专业图书馆纸制文献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方式现代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