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的“喬”族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斋"族字的分析,探讨"喬"作为声符在"喬"族字中的音义作用,并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揭示出其与同源字、同源词、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再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招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明上河图》中的带有“解”字招牌的店铺,并不是官府、代办运输店栈、盐店、“解夏”、当铺,而应是具有公证性质的书铺,是为应试举子参加礼部试的举人办理应考手续及验查有关文书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文句子的句读段的流动铺排中,四字格是一种典型的型式。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语法建构中意象和声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所产生的独特的句法功效。中文四字格因其具有“韵文”的形式而无法为现代语法学所理解。通过研究四字格在句子中的指称、描写评论和叙事的句法功能可知,四字格是汉语句子功能格局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环节。从四字格入手可以深入中文句子建构注重声象和意象的文化肌理,打开汉语句型研究的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扬雄<方言>在当时没有标音手段的历史条件下,大胆使用汉字记录了各地纷繁复杂的方言词语和方音,在用字记词方面很有特色.<方言>被解释语用字中的记音字共519个.扬雄在记录方言词语时,既有用几个记音字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情况,也有用一个记音字记录几个不同的方言词的情况.这519个记音字所表记的512个方言词,实词507个、虚词5个,单纯词505个、合成词7个.文章从<方言>记音字与所记词语的关系以及<方言>记音字所表词的词汇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同源字,给我 们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进行整理扣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第24号简论及<兔置>,"兔"字作" ",这使人们得以见到楚系文字"兔"字的写法,亦为人们释读第四号简、第八号简、第二十五号简的从兔之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段磊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F003-F003
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都知道《论语》的“论”读音为l挷n ,至于为什么读l挷n ,究竟是什么意思 ,则很少有人弄清楚 ,包括许多的语言文字专家、字词典的编撰者。一位语文教师曾在教学《〈论语〉六则》一文释题时说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 2 0篇 ,都是用语录体问答形式记录的。同学们记住 :《论语》的‘论’读l挷n ,且仅在此处读第二声 ,在其他处都读第四声l敶n。”的确 ,如今一些工具书对《论语》的“论”的解释与上述的那位语文老师讲的差不多。如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第 3版 )注释为 …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字”是分化造字的产物,通过同时记录汉语语素的音和义来表词。“亦声”是介于会意和形声之间的一种表词方式。“亦声字”记录汉语语素的方式分为四种:转移“某亦声”之“某”的内涵、扩大“某亦声”之“某”的内涵、缩小“某亦声”之“某”的内涵和不改变“某亦声”之“某”的内涵。从某种程度讲,“亦声字”是一种汉字的繁化。对“亦声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汉字形声字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10.
《圣经》中的伦理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有关“罪”与“爱”的阐述既体现了宗教的神圣性,又对现实人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从人性本恶出发,基督教认为人具有有限性,故需时时反省、忏悔。而耶稣被钉十字架,则表达了上帝时人的无尽之爱,俗人需以上帝为榜样,以博爱之心宽恕他人之过。 相似文献
11.
"所"字短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形式,并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学术界对"所"字短语的分析存在歧见与纷争."所"字短语的词性属类、"所"字短语的结构类型、内部结构层次及切分是理解"所"字短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汉语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徐通锵"字本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但注重描写语法事实和解释语法规律,而且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这不懈的探索过程中,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字本位"的观点最早是徐通锵先生提出的,目的在于努力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的束缚,是立足于汉语特点来实现中西语言学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是,其中又有一些不甚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古汉语中,“为”字既可以作名词、动词,又可作介词。《马氏文通》主要从语法学的高度,根据“为”字所司对象的性质,系统论述了其作为介词的搭配功能。马氏认为,“为”后一般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是“为”作介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此外,《文通》还对“为”字宾语的省略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创世纪》是纳西族的创世史诗,它是早期经典的代表,对于研究纳西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对该经典中假借字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经典中假借字数量占总字数的50%左右,不少假借字已趋于统一和固定,成为一种造字法;被借字多为单音节字,也可以借双音节字的一个音节,还有借双音节字来表示双音节词的;被借字表示的多为具体实在的意义,而假借字意义则主要表示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西夏仁宗仁孝时期,重视儒学,发展教育,确立了以儒治国、以孝治天下的统治思想.在这一时期,翻译、刊印了一批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有<论语全解>、<孝经传>等.在夏译本<论语全解>和<孝经传>中,初步发现了9个避讳字,有的避讳年号、尊号,有的避其名讳和皇姓.在皇姓中既避"嵬名",又避"李"娃,这对研究夏国史和思想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西夏文避讳字的出现,增加了文字的品种,丰富了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吴士田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49-51,57
敦煌《坛经》写本可信度高,俗字数量大。而其中的代用字为我们研究晚唐五代西北方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将写本中的代用字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朱子语类》中的四字语,不仅有助于把握朱熹运用语言的特色,而且对了解汉语四字语的传承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现代汉语的四字语绝大多数承传自古代,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古汉语四字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对《朱子语类》中的四字语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描述,以求了解这些四字组合在现代汉语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唐律疏议》“以”“准”字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准”字例在被作为法律用词时,存有细微差异。唐、元、明三朝律学,法律皆用“以”字例以显与真犯同,用“准”字例以示与真犯异。在《唐律疏议》中,“以”字例数量极大,且形态复杂;而“准”字例数量较小,形式简单。“以”“准”字例比类的目的在于依准基本罪名所在法条的罚则而为非基本罪名确立惩罚依据,其作用在于解决繁琐地另定罚则的立法弊病。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因为后人在传抄中的误改或误增,以致产生很多重出字.本文试将重出字分为四类进行完全归纳、考证。这四类分别是:第一,两个篆文相同者;第二,一个字是篆文,而另一个字是某个篆文的或体,也就是一个篆文与另一个篆文的或体相同;第三,两个字的古文相同;第四,某个篆文与另一个字的古文、籀文或俗体相同.同时,文章也对重出字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