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洋务运动时期“能当大任者”之一。他的大任,主要是总理福州船政局。微观分析沈葆桢创办船政之举,对于宏观认识福州船政局、乃至于整个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一、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 沈葆桢出任总理船政大臣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否重在防内,并无对外的意图?还是重在御外,并无安内的考虑?沈葆桢接替左宗棠赴马尾莅事,一方面是由于左宗棠的力荐,左宗棠曾一再疏言,福州船政局之总理,“非葆桢莫能任”。一方面是清廷赏识,早在1861年,咸丰帝就称沈葆桢“德望冠时,才堪应变”,以后慈禧太后则称其为“办事素来认真,人亦公正廉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忱葆桢本人对清廷的忠勤,以及对清廷自强新政的热心。当然,沈葆桢对船政与海防、船政与自强诸关系的总体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这是镌刻在长沙近郊新近修复的左宗棠墓前的一幅对联。它简要地表彰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建设新疆中的功绩。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青年时,他有兴于经世致用之学。中举后,他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场,“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常“耻不能自食”。但左宗棠虽“身无半亩”,却“心忧天下”,发奋研究兵事、地制、农学,以图有益于国家。他与林则徐相互倾慕。1850年,太平军兴起,左宗棠先是隐藏湘阴青山白水洞,后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邀入幕,从此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罪恶道路,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等要职,成为晚清“中兴名将”。  相似文献   

3.
抵御沙俄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张得祖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祖上三代都以教书为业。左宗棠从小勤奋好学,因成绩优异“举得膏火(奖励的生活补助)以住食”①。20岁中举人。ZI岁入赘湘潭富户周家。在其妻...  相似文献   

4.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董蔡时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举人出身。1832年乡试后,他长期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苦,窘困的环境,反而使他奋发向上,师承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主张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5.
在清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历史人物。他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抗俄抗法,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亦由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举人跃为声名显赫的封疆大吏,入阁封侯,成为满清历史“二百余年之旷典也”。左宗棠的飞黄腾达,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这里不复赘述。本文试图从左宗棠的抱负、才识、性情以及思想等方面作一探讨。一、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胸襟与抱负,为其“出山入世”奠定了基础。左宗棠世居湘阴,家凤朴拙,历代耕读  相似文献   

6.
人名趣联     
中华文化中的对联,简洁明了,蕴味深长,所传的佳话很多,其中以人名人联者,趣味更佳。清朝“中兴名臣”“曾李左”的曾国藩、左宗棠,经常有政见不一、相互争吵的时候,但曾国藩巧妙地施用各种用人之法。网络了一大批人才在他的周围。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字季高)又出现了意见分歧,这时,曾国藩忽然想,何不出一对联来试试他,于是他说出上联: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在陕甘与新疆民族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与他前此在陕甘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截然不同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二者混为一淡,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历史事实,通过比较研究,予以澄清。如所周知,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过程中,左宗棠虽然一再标榜“不分汉回,只分良莠”,并对起义回民实行所谓“剿抚兼施”的政策,但实际上却是把“痛剿以服其心”作为“招抚”回民的先决条件,鼓吹“凡兵事未有不痛剿而能抚者,未有著意主抚而能  相似文献   

8.
1862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回族起义,相继从陕西、甘肃发起,十年反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后来在清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这场起义于1871年失败了。 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为了进一步迫害回族,特令陕甘总督左宗棠进行所谓的“善后”“安抚回民”工作。左宗棠在承办“安民”工作中,不惜采取一切残酷手段对迫降的回族鱼肉凌虐、施以报复。“安民”政策就是强制回族分散按指定地点迁移,其目  相似文献   

9.
(一)辞书不宜言“本字”说 在《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修订稿中,有“甲,‘乙’的本字”这样的说法。如语词分册第三分册修订稿最后一次校样中,有如下几条: (1) “生”的本字。《集韵:十二庚》:“生,古作‘ ’。” (2)冒“帽”的本字。《汉书· 不疑传》:“ 黄冒。” (3) “暴”的本字. (4)绔“ ”的本字。 (5)欧 “呕”的本字。 (6) “ ”的本字。参见“ ”。 (7) “ ”的本字。 (8) “ ”本字。《玉篇·口部》:“ ,犬吐。亦作 。” (9) “ ”的本字。 (10) “截”的本字。 (11) “ ”…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疆建省 ,学术界已做过不少研究。但有关左宗棠与刘锦棠的建省方案及其分歧 ,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 ,拟据有关史料予以介绍。1   早在 1 832年 ,左宗棠便有感于西北边疆之烽火与不宁 ,曾赋诗云 :“置省尚烦它日策 ,兴屯宁费度支钱”,表达了对该地区的关注。在任陕甘总督后 ,他曾多次在致友人书中提到需要在新疆“立省置郡县”。光绪三年七月 (1 877) ,左宗棠将新疆建省的意见正式奏报清廷 ,“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 ,纾朝廷西顾之忧 ,则设行省、改郡县”。光绪六年四月 (1 880 ) ,左宗棠在覆陈新疆善后事宜时 ,详细阐述了新疆建…  相似文献   

11.
据福建省图书馆刘大治研究员有关“沈葆桢生平”的研究,沈葆桢1862年出任江西巡抚兼办广信粮台,官至二品,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照片中身着五品官服的人士,应该不是一品大员沈葆桢。  相似文献   

12.
清代曾出现过一位雄心勃勃开发西北的功臣,他就是左宗棠。 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12载中,对该地经济建设起了主导和推动作用。他曾自号为“湘上农人”,因感甘肃地贫粮缺,运输困难,乃执行屯田政策,边进军,边屯垦,并招抚流民垦荒种地,建立区田及公田制,因地  相似文献   

13.
“陕”字到底从夹还是从夾?徐建设在鲁迅先生的手稿里,“陕西”的“陕”字,写作“”(文物出版社1992年4月版《鲁迅手稿选集第三编》)从阜,从夹.这显然是笔误。“陕”,是形声字,繁体作“陕”,从阜、“”声。而“”,《说文解字》属“亦”部,曰:“,盗窃怀...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主要政治派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在清朝中央中获得了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支持。洋务派的自强观,经历了由“求强”而“求富”的演变过程,并在实践上首次同中国近代化发生了联系。是很值得研讨的史学课题。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7,(11):60-60
晚清军政重臣左宗堂一生的政治轨迹.与南京有着奇妙的缘纷,可谓:始于南京。终于南京。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4岁开蒙,15岁参加县试.名列第一。次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十二年.21岁的左宗棠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中第18名。  相似文献   

16.
王纪卿 《可乐》2011,(9):76-77
道光十一年(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湘潭县有个周姓大户,正在为大小姐征婚。大家看好左宗棠的实力,鼓动他去应征打擂。  相似文献   

17.
关于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族起义及善后措施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族起义过程中提出了“不论汉回 ,只辨良匪”原则和“剿抚兼施”的方略 ,而后他采取了以迁徙安置广大回民和设法恢复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安抚措施。这只是进一步暴露了他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本质属性 ,其中并不存在对回族人民的民族偏见和民族歧视  相似文献   

18.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曾为醴陵一乡绅撰写墓表。这篇墓表载于醴陵一谭姓族谱中,《左宗棠全集》未收,显然是左氏的一篇佚文。它的发现,为确定曾有争议的左宗棠主持渌江书院讲席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可据此订正其他史实  相似文献   

19.
阙疑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王国维曾作过如下总结:“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独于小学则许叔重(许慎)一用之,苟勖辈再用之,杨南仲三用之。近时吴中丞(吴大微)又用之。今日小学家如罗叔言(罗振玉)参事考甲骨文字别撰《殷虚文字待问篇》一卷,亦用此法。”(《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872页)  相似文献   

20.
蒋礼鸿先生在《(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载《文摘》1991年第3期)一文中的第二十六条,对“■”的含义作了解释。刘运兴老师在《关于(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的札记》(载《吉首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文内的(一)对此解释提出不同的看法。刘文据此字的结构而考求其义的方法是对头的,“■”的含义确实是指精液,而绝非蒋文所谓唾沫。但刘文推测“■”的读音与“xiong”切近,音读应当为“xiong”却是不对的。笔者查阅了几部著名的词典,在xiong的音读的字中,都找不到含有“■”的字。含有“■”的字的读音大都是“c。ng”、“s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