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联如常江《中国对联谭概》:"对联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是普遍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苏州的别称     
苏州自建城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演进和各代王朝的兴衰更替,苏州曾几度易名,现列举如下: 姑苏:因城外有姑苏台(或姑苏山)而得名。其典出《潜夫论·边议篇》:“范蠡收债于故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故胥,历代转音为姑苏。”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地。始见于《史记·项羽本  相似文献   

3.
夏季的别称     
泽川 《山西老年》2012,(7):33-33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季节,但也是万物生长的旺季。人们对夏季褒贬兼有,各执一词。仅从古人对夏季的称谓上,即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端午考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关于端午起源的诸种说法皆难以成立,推原其初,此节实为岁时节气,而非因人设节。端午之名,源于夏日之正阳,时当午月午日,最初与夏至时间相重,后逐渐演变为以五月初五为端午,而当伍子胥、屈原、介子推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物、事件与五月五日联系起来以后,端午从一个纯粹的节气纪念日演化为社会性的节日。  相似文献   

5.
端午童谣     
《阅读与作文》2010,(6):42-4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个,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处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正> 一、古汉语别称词的性质和作用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八云:“南中丞卓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上蔡。”“牝卫”是母驴,“卫”是驴的雅号。据宋·罗愿《尔雅翼·释兽》云:“晋卫玠好乘之,故以为名。”《文选》南朝·齐·谢朓《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唐·白居易《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绿蚁,原  相似文献   

7.
月亮别称约有一百多种,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也有398篇,本文通过分类解读月亮别称的内涵,反映出月亮别称就是古代神话传说的折射和回响,是月神话活的形式,是月神话活下来的真正的实体。  相似文献   

8.
端午日即事     
江上何人吊雇平②夕但闻风俗鑫舟牡。空备无事同儿我,李系朱业碎五共③。泌游 这首小诗反映了宋代在端午日避兵的风俗。此风大约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时由于战乱,人们深受其苦,故用五色丝线佩于胸前或臂上,以为可以躲避兵灾。注释U ①即事:就眼前之事歌一’——-咏。②吊屈平:纪念屈原。屈平:屈原的名。③学系朱丝:学着用红线编各种形状,作为增(虎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符。进五兵:躲避五种兵器—弓、矛、戟、剑、戈。意味躲避战乱。晋时红线只佩于心前,后来发展为五色丝线编结成日月、星辰、鸟兽之状,并绣上图案,佩戴在胸前或臂上,以…  相似文献   

9.
端午哭屈原     
裴凡 《老友》2013,(6):20-20
曾把《离骚》醉洛阳,我今跪倒汩罗江。兰舟已逝魂犹在,巨浪翻回问楚王。  相似文献   

10.
侯景娟 《老友》2010,(6):17-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相似文献   

11.
王震 《老友》2013,(6):20
  相似文献   

1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思索片刻,对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明代时,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下联以春秋两榜对上联端午两门,同时"春"、"秋"合成"春秋",与上联"端"、"午"合  相似文献   

13.
农历五月五日,乃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古  相似文献   

14.
端午话养生     
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于中国,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粽文化,其中不乏风雅别致的对联。曾为清代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王师的祁隽藻,山西寿阳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五岁那年的端午节,他奉母亲之命给三哥和三嫂送去五只粽子。自恃才学不凡的三嫂想试探一下小弟的诗才,脱口吟出一上联: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隽藻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伴三哥,好亲,好亲!三嫂虽羞得面红耳赤,但心里却很佩服小弟的  相似文献   

16.
年近40岁的大李最近在夫妻性生活中发现,在性高潮射精的一瞬间,自觉有良好的射精感觉,也有极为明显的性交快感,但就是不见精液从尿道口喷射而出。经医生诊断,这是一种性功能障碍,称为干性射精,医学名称为逆行射精。  相似文献   

17.
正艾叶飘香,端午情浓。在端午佳节到来之际,江苏各地侨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佳节。包粽子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南京市鼓楼区凤凰熙岸社区利用微信群广泛发动小区志愿者一起包爱心粽,并把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归侨、侨眷的家中。南京市栖霞区侨办举办了聚侨心,迎端午活动,看望生病老归侨,送上节日慰问和节礼;还在栖霞区东井村社区会议室举办归侨侨眷座谈会,话家常、包粽子。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统战办在曙光村组织了浓浓粽香传情谊的包粽子活动,又在文锦社区举办了粽情端  相似文献   

18.
知多少     
薇安 《山西老年》2014,(12):44-44
1.双钱结:形状像两个中国古铜钱半叠的式样,故名。2.纽扣结:常用以扣紧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3.琵琶结:此结常用以做唐装和旗袍的装饰纽扣。4.团锦结:外型类似花形,故名。团锦结结形圆满,变化多端,类似花形,结体虽小但美丽且不易松散,常镶嵌珠石,非常美丽。  相似文献   

19.
刘英团 《中华魂》2014,(12):48-49
正胡歌拈个宝盒和虎头坠就穿越到秦朝,还用手机拍下了和刘邦结拜的过程,吟一曲《水调歌头》让楚霸王崇拜不已。"不差钱"的胡歌在秦朝办私塾、鼓捣发电机、宣传《婚姻法》忙得不亦乐乎,煞让人羡。这年月,十个人里九个半人都穿越,咱岂能落后?又是一年粽子飘香时,《穿越报》给了五毛穿越币,差遣咱去采写唐朝的端午盛况。  相似文献   

20.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