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学研究的力作———《再论美是和谐》讨论会综述杨维富李启军1996年的晚秋,桂林依稀犹存桂花的馨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当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新著《再论美是和谐》出版发行座谈会于1996年11月20日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文化报》、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和谐美学的逻辑与历史──《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自序周来祥3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从美是和谐这一最简单的命题出发,探讨了美的范畴史,观察了美(和艺术)的各种具体形态的孕育、发展、分裂、嬗变的历史过程,从尽可能全面丰富的感性对...  相似文献   

4.
整一的学术品格与和谐的理论体系———谈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黄理彪袁鼎生杰出理论家的学术体系和学术品格之间,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周来祥先生和谐的理论建构,与他整一的学术品格就是一致的。这种统一性,在他的新著《再论美是和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  相似文献   

5.
美是和谐。 美是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自由与必然的对立统一。 和谐的人,和谐的人生,和谐的自然,和谐的社会,和谐的艺术,和谐之光燭照着大千世界。 和谐、统一、均衡是相对的,分裂、对立、斗争  相似文献   

6.
《庄子》美学特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特征论略王守国当我们从美学史的角度对作为美学家的庄子深表敬意的时候,是不该忽略《庄子》一书所显现的美学价值的。因为庄子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发生深远的影响,既是作为美学理论家的,又是作为艺术家的,甚至可以说作为艺术家的庄子比作为美学理论家的...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美是和谐”这个古老的美学命题,从而开创了毕达哥拉斯美学学派。他认为宇宙是按着数的和谐规律运动的,同时给美赋予了数的含义,以至使后来的众多的科学家都相信自然界是按着和谐优美的数学方式设计的。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这一命题的启发和引导下,后来的哲学家、美学家不断地发展、充实、扩大与完善这一命题,使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即从原来研究宇宙的和谐发展到研究人的和谐,由原来的事物外部世界的联系推进到内在的和谐,即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马芹芬 《东岳论丛》2007,(5):149-15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的全力提倡者和积极践行者。一方面,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他肯定美是一种情感活动,强调普遍性和超脱性是美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蔡元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强调美是一种陶养的工具,突出了审美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独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要研究美学,也必须首先确定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到目前为止,美学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关于它的研究对象,美学界还在争论不休,已形成有代表性的四派意见:第一派以洪毅然同志为代表,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规律的科学,研究什么是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第二派以马奇同志为代表,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就是艺术理论,它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欣赏批评的原理、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三派意见是李  相似文献   

10.
张楠楠 《理论界》2006,(5):180-181
《到灯塔去》是一首配乐诗,是一幅有声的画。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使读者体验小说中诗歌的透视、抒情、象征、拟人、比喻、联想的手法,印象派的绘画因素和音乐奏鸣曲式的结构,从而通过直觉、知觉感知小说的诗意盎然,朦胧的印象和美妙的旋律。  相似文献   

11.
王琴 《兰州学刊》2007,(3):186-188,205
<乐记>以篇目逻辑体系与范畴潜在逻辑体系的双重组合,形成完整的美学理论建构.其中较为清晰的理论逻辑梳理,范畴的内蕴凝结与潜在的意义钩连,展现了朴素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与感性体验思维方式在美学理论建构中的融合,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理论建构的某些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可以是美,不和谐也可以是美。不和谐美,乃至冲突美,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面对剧烈变革的时代,研究一下不和谐美,评析一下否定不和谐美的著名论断“美是和谐”,当有一定的意义。从时间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一般采取两种状态:“相对一 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和谐美和不和谐美正是事物运动两种状态的美学概括。相对静止的美学概括是和谐美的状态或形态,显著变动的美学概括是不和谐美的状态或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楚简本、通行本《老子》以及《论语》有关论述的比较与分析 ,认为楚简《老子》关于“有状混成”而非“有物混成”的道论 ,体现了原始道家的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的“美学” ;楚简本以“大”名“道” ,而通行本同时以“大”、以“玄牝”名“道”的不同美学意义 ,前者基于崇父、崇天的原始男性生殖崇拜 ,后者则体现战国中期天地、乾坤、男女并称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意绪。值得注意的是 ,从楚简《老子》看 ,原始道家思想并非是尚阴而守雌的 ;本文论证了老聃、孔子时代儒、道相容的思想格局 ,以及所谓儒、道美学原本“对立”这一学术见解的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一 美是客观存在 从下面的五点說明美是客观存在。 一、客观上存在着自然美。我們誰都不能同意庄周的話:“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烏見之高飞,麋鹿見之决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只能叫做詭辯。实在庄周自己正是承認自然美的,他主張朴素,所以他說:“朴素而天下莫能与  相似文献   

15.
“美”概念作为名词并不含有可以直接指代的对象事物, 因此, 不具备名词的真正性质和内涵, 实际上具有的是代名词性。以此为前提而形成的“美本质”及“美是什么”的问题, 必然是虚空的伪命题。“美是对象化的情感”“美是价值”“美是生命”等说法虽有很大影响, 却都不符合逻辑。按原有命题方式和思路进行的研究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答案。从事实和逻辑出发, 论证该命题的不合理性, 代之以正确的新命题, 正是“美本质”研究的合理结局。美学研究应以“美概念表示什么”为第一命题, 以“审美活动的本质”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了几年的拼搏,《糖史》第一编国内编终于写完了。至于第二编国际编,也已经陆续写成了一些篇论文,刊登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杂志上。再补写上几篇,这一部长达七十多万字的《糖史》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相似文献   

17.
巩庆海 《学术探索》2002,2(6):80-82
关于美的本质 ,千百年来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只看到复杂事物的某一方面 ,没有在更广泛、更一般的意义上抓住其共同的本质。作者认为 ,美是主客体和谐关系中客体的怡人特征 ,和谐的基础在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王先霈 《云梦学刊》2013,34(2):F0002-F0002
这本册子里收录的,是我在三段日子里的日记。一是一九六三年秋季到次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进修班学习时所记,二是一九六五年秋季到次年夏季临时借调到《文艺报》评论组写作时所记,三是一九七七年秋冬到次年年初为考察“马列文论”课程教学到十个城市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所请教时所记。  相似文献   

19.
叶朗 《云梦学刊》2010,31(4):F0003-F0003
一、这是一一本系统讲述美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读本。这个读本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也面向各行各业对美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虽尚不足两个半世纪,但其思想渊源则极为古老,加之它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许多相邻学科关系密切,因之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宽,名词术语量大。学科中的许多概念若不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便很难正确理解,而其中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知识,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作基础,是很难形成可靠记忆的。正因如此,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必须认真听课,并对教材进行认真、系统、重点突出的复习,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不能只为了考核而学习,我们的10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