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现在,我们的民族宣传工作中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片面性。具体说来,就是在有关的宣传报道中,讲内地帮助少数民族的多,讲国家对民族地区扶持的多,讲民族地区对国家贡献的少。例如,一提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免不了要说国家每年给民族地区多少多少个亿的补贴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民族问题始终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民族政策.40年来,民族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在宣传中国少数民族上,存在着宣传边疆的多,内地的少;宣传民族自治地方的多,非自治地方的少;宣传聚居区的多,杂散居地区的少;宣传先进民族的多,人口很少又较后进少数民族的少. 在培养民族干部工作上也存在着重人口多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统一的国家里,居住着五十多个民族,而且是不同氏族之问交错杂居,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就存在一个民族关系问题。既然是民族关系,无疑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彼此之问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合作。这种民族关系当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民族关系中核心的、关键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关系。建国三十五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汉族和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在广大干部和人民中,主要是在汉族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在各地处理民族问题时较为谨慎,民族政策能比较正确地得到贯彻执行。但是,有些地区,尤其是民族杂居地区,在执行政策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没有根据民族平等原则组织联合政府,在政府机关中没有配备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干部,或者虽然配备了,但对少数民族干部不够尊重;没有认真执行民族、宗教上层的统战政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甚至侵犯少数民族的利益,等等。个别地区存在严重地侮辱、歧视少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民族地区当干部,少数民族干部要会讲汉语,汉族干部也要争取会讲少数民族语言,这要作为一个要求来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要求。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  相似文献   

6.
三、当前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民族间、地域间的发展差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汉族和汉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历史上形成的。建国以后,党在1953年就提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逐步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与政策,明确提出了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要把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指出改革和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但必须立足于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实际;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民族观。只不过有些人数较少的民族,由于发展相对缓慢,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可著述,从而形成为一系统的理性的观念罢了。因此,每谈到“民族观”时,往往忽视或不注意少数民族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长期出现这样的偏颇:讲民族关系似乎只讲汉族如何看待少数民族,而少讲甚至不讲少数民族怎样看待汉族或其他民族。这是很不公平的。一个民族既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农村经济正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扶助资金(本文重点是指国家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少数民族地区补助经费)的使用效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我区的情况,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浅见。一、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扶助工作的简要回顾斯大林指出:“胜利了的先进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帮助,真正地长期地帮助落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中国有几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但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行政机构中少数民族干部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百分之六。至于说“文化大革命”使少数民族受到损害,这种现象不能表明我们歧视少数民族。那时不仅损害了少数民族,受害最大的还是汉族,大多数老一辈的革命家都被打倒了嘛,这些人几乎都是汉族嘛,包括我在内。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宪法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占人口94%的汉族之外,这个国家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很多,而且这些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他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总的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不如汉族发达。因此,汉族自以为在文化方面优于其他民族或者说比其他民族更文明,因而常常表现出毛主席所说的那种“大汉族主  相似文献   

12.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23,(9):106-116+164
《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了毛泽东民族思想理论创新与实践。首先,拒绝“民族自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迅速实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其次,提出“民主改革”,废除了少数民族的旧制度,通过“民主建政”建设及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经过各族人民几年来的努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都已基本上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共同进入社会主义。最后,中华各民族团结互助,“我们的方针是团结进步,更加发展”,不论大的民族,还是小的民族都要团结,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相互了解信任,汉族帮助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可以帮助汉族,相互帮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团结互助,合作进步。因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障”,也是毛主席民族工作的光辉思想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面临少数民族地区的复杂情况,为贯彻执行《共同纲领》规定的各项政策,必须首先解决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工作应当坚持什么方针的问题。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异常复杂。少数民族干部尚未大量成长,不得不派进相当数量的汉族干部。而这些汉族干部大多对当地少  相似文献   

14.
一、这不是一件小事凡是在有独立语言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同志,共同碰到的第一个困难问题,就是不懂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没有翻译就说不通,听不懂,顿时变成了聋哑,连吃饭、走路也都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工作自然是很困难的。所以会不会少数民族语文,是汉族干部在不少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否作好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认识到,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文,是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直接了解情况,互相沟通感情,宣传和贯徹党的政策的一项政治任务。这是一件大事,不是一件小事。因之,党一再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必须学当地  相似文献   

15.
民族教育的涵义,有的说是民族地区的教育.有的说是少数民族教育,我认为民族教育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所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该是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地区;二是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年朋友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民族.因为与汉族相比,他们的人数较少,总共有6,70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7%,所以,习惯上称他们为少数民族.这里不存在任何贬义.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说出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下面,我按人口多少给大家说说.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5个.他们是: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我国高校学生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长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重视民族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本文在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高校...  相似文献   

18.
建设强大的工业化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任务,这个任务是极其巨大的,只有我国各民族亲密团结,合作互助,才能够实现.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合作互助,离不开汉族的帮助.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很广大,地下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人口很少,政治、经济、文化一般比较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力量不够,如果离开国家的支援,离开汉族的帮助,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便会遇到许多不可克服的困难.举个例子来看,建立最早的内蒙古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就是由于蒙汉两族及其他各族人民亲密团结,互助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兴建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不仅内蒙人民积极热烈地参加了,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我来山东聊城地区采访.这里是老解放区,以产棉花享誉全国.这里多年民族成份是17个,去年人口普查为38个.经了解,增加的成份是近十年来云贵川等地远嫁而来的少数民族妇女.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多,有4.7万多人.这里民族政策宣传有传统,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问题一般能实事求是,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注意不把一般民事纠纷当作民族纠纷、民族问题来处理,特别注意不把不同民族个人之间的纷争搞成民族矛盾.因而多年来民族关系正常,没有出现过问题.地区所属各县均有3—5人的民族宗教办事机构,在宣传民族政策、处理民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的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搞经济建设,有一个共同的优势条件,即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只要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少数民族地区就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诚然,就全国范围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是比汉族地区“地大”物博”,但就少数民族内部而言,并不都具此优势,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一样,面临着一个“资源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