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内蒙古草原上独特的蒙古包浩特,也纷纷"下海".蒙古包"下海",在素有"塞上粮仓"之称的河套平原上显得尤为突出.仅盟公署所在地临河市,就有70多家由牧民经营的民族风味饭馆、旅店,最大的一家占地100多平方米.广大蒙古族牧民从草原深处出来,走向城镇,走  相似文献   

2.
蒙古象棋或沙帖尔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之一.牧民每当把畜群赶到花草芬芳、辽阔无垠的牧场上之后,有了空闲时间,便聚在一起,展开象棋比赛.蒙古象棋和其它棋艺一样,是锻炼思考能力的好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赛汉乌力吉草原上,有一个颇受蒙古族牧民欢迎的工厂,这就是苏尼特右旗民族用品厂。这个厂论人数,只有60多人;论厂房,不过是几十间土屋;论资本,只有20多万元;论产值,一年也只有30多万元。那么,为什么牧民一提起它就“赛,赛,赛”地赞不绝口呢?主要是20年来,这个厂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牧民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现在全厂有12种行业,从全套的蒙古包到牧民日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山深处,美丽的哈纳斯湖畔,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轻的战士,骑着枣红马出入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为牧民调解纠纷。他就是边防某站哈萨克族战士,人们誉为“战士法官”的阿不都。阿不都于1984年入伍后来到这里当牧马员。1985年,部队开展法制教育后,他认真学习了“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知识。他联想到平时经过蒙古包时听到的吵闹声,觉得很需要对牧民进行普法教育。从此,他外出时,便留心这方面的事。  相似文献   

5.
人們說,国营牧埸在那縱横千里的草原上就像一颗美丽的珍珠。我們既然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錫林郭勒大草原,怎能不到牧埸去看看。从錫林浩特乘汽車出發,走了兩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地方国营錫林郭勒种畜埸。建立国营牧埸这塊地方名叫“白音宝勒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当地的牧民就給这塊草原叫出了这么个好名称。蒙古語“白音宝勒格”,翻成汉話就是“富泉”的意思,只要到这地方来看看,你就知道这  相似文献   

6.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北部,是我国哈萨克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区。全州辖有九县一市和塔城、阿勒泰两个专区,面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自治州人口共有一百多万,有哈萨克、维吾尔、汉、回、蒙古、锡伯、柯尔克孜、乌孜别克、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满、塔吉克等十三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毛兔 《民族论坛》2006,(11):20-21
天山一号冰川,海拔4000米。蜿蜒的盘山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群牦牛挡住了司机们的去路。一个二十多岁的蒙古族小伙子骑着马熟练地驱赶着牛群,强壮的牦牛在他简单的吆喝声中顺从地让开了一条路,司机和牧民各自上路,身后的漫天尘土在天山山脉的峡谷中飞扬。这是新疆牧民春季转场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在新疆,每到秋季、春季,牧民都要赶着牲畜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或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这个过程叫“转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  相似文献   

8.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天山北麓,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一个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这里居住着哈萨克、汉、蒙古、维吾尔等十三个民族,将近五万人口。一九五四年九月成立了自治县,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自治县的畜牧业生产,由于贯彻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进行水利、草原建  相似文献   

9.
位于祖国新疆最北部、中哈边界北端第一哨的白哈巴边防连 ,建站37年来 ,在远离城镇 ,远离上级机关 ,每年大雪封山六、七个月的特殊环境中 ,与相邻而居的白哈巴村蒙古、哈萨克族人民群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团结戍边 ,谱写出一曲曲爱人民、为人民的动人篇章。新疆哈巴县白哈巴村是一个有蒙古、哈萨克两个民族、1000多人的小山村 ,离县城140多公里 ,山高路险 ,冬春季节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 ,求医难、看病难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边防连建站后 ,连队的医生、卫生员主动担负起了村里群众和转场过往牧民的防病治病和产妇的接生等医疗工…  相似文献   

10.
一早晨,一个五十开外的胖子,从一座新毡围成的蒙古包里走出来,朝着“浩特”西北那边的旧毡包走去。这人身穿蓝色曲绸面的羔皮袄,腰束粉红色带子,脚上穿着一双半新不旧的香牛皮靴。看他走路那付左摆右晃的样子,显然是从小穿皮靴、骑骏马长大的乌珠穆沁人。可是他那红光满面的脸上,却没有一点贪苦牧民那种饱经风吹雨打、冬冻夏烤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由广播电视部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和《民族团结》杂志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民族团结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从去年八月至今年六月,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八个民族的作者,用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从额尔古纳河到额济纳河,东西约有二千四百多公里;从万里长城到国境线:南北相距五百到一千公里不等,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太阳从东方升起,约需一个半小时才能照遍全区。在全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过去内蒙古牧区分布的情况,比现在还要大得多,但至少从清朝晚叶起,则已和今天相差不远了。根据当时人的报道:漠南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一盟五部和昭乌达盟的巴林、札鲁  相似文献   

13.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现有47个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新疆民族众多,其文字也丰富多彩。 首先,从文字类型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音节文字,主要是汉文;二是音素文字。使用汉文的主要有汉、回、满、东乡等民族。除此之外,其他民族大都使用音素文字,也就是拼音文字。 其次,从文字来源上看,除了汉文外,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阿拉伯文,使用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和塔吉克,除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外,其余都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二是源于回鹘文,使用的民族主要有蒙古、锡伯等;三是源于斯拉夫文,使用的民族主要是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是世居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古老民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乌孙、塞种、月氏、康居、阿兰等许多部落和部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夫申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各部及各草原的叙述》中说,哈萨克是很早就有的古代部族之一,其族名也出现较早。哈萨克族是有1000多万人口的跨国民族,主要活动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哈萨克草原上(杭爱山、阿勒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天山至乌拉尔山、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至耶底里河一带及加依克河流域。中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20万,多与汉、回、维吾尔、蒙古等族  相似文献   

15.
定居     
《中国民族》2008,(11):70-70
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等省区,有着40多亿亩草原。1000多万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裕固、塔吉克等民族的牧民世代在这些广袤的草原上经营畜牧业。直到20世纪的中后期,他们中的一部分仍在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的一个重要畜牧业基地。这里牧场广阔、水草丰美、畜牧业资源富饶。在全自治区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半以上是宜于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埸。在牧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各民族牧民大约有五十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蒙古族人民。自治区的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广大农民,也有经营畜牧业的良好传统。畜牧业生产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与发展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经济,同时又是蒙古民族和区内一部分其他少数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此,  相似文献   

17.
卡伦线和哈萨克移牧问题与东部哈萨克人向清帝国边境移牧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塔尔巴哈台卡伦线。清朝主张对占领地准噶尔边疆行使直接统治权而设置了边境防卫线,禁止东部哈萨克游牧民的移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本来从政治、军事的观点出发而在草原山地交错的广阔地域人为设置的卡伦线,对边境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了考察这一问题,有必要看一下清朝设置的卡伦制度及其实际状况。我们知道,清朝在外蒙古和新疆等边境地区设置称为“卡伦(ka—lun)的警备处,是为  相似文献   

18.
博尔塔尔 ,系蒙古语 ,意为“青色的草原”。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北道的这片绿州 ,如今是新亚欧大陆桥我国境内的西桥头堡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成立于1954年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 ,区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生活着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 ,博尔塔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全州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多元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博尔塔拉自西向东从海拔4000多米的山地到189米的艾比湖 ,…  相似文献   

19.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省有藏、回、汉、撒拉、蒙古、哈萨克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解放前,青海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下,长期过着悲惨贫困的生活。解放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贯彻执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