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叔同(弘一法师)是位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先驱.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在天津出生,他从小接受中国文化,长大后出国留学,学习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杭州等地教书育人,在很多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非常多的文化领域中造诣很深,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还培养了诸如丰子恺、刘质平等大批优秀人才.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发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相似文献   

2.
李叔同(弘一法师)是位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先驱。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在天津出生,他从小接受中国文化,长大后出国留学,学习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杭州等地教书育人,在很多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非常多的文化领域中造诣很深,他不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还培养了诸如丰子恺、刘质平等大批优秀人才。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发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福建泉州。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高僧,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  相似文献   

3.
吴天明导演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旗手式的人物,也曾任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他的作品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变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更是被称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教父"。《百鸟朝凤》是他最后一部完成了的作品,但上映初期却变成商业片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没有制片人方励的"直播下跪"事件,这部传统叙事的文艺片很难见到更多的观众。虽然它创造的票房奇迹足以被载入史册,但抛开这些喧宾夺主的公众舆论,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吴天明导演在现实和艺术的双重语境下不断地坚守和追求,这样的匠心是不该被时代症候遮蔽的。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嬗变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岁末,一个新锐的藏族导演带着他的第一部力作风尘仆仆赶来,为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涂上了一抹重重的油彩;这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第一部藏族人独立编导的本土电影,它以本民族的独特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发展中的新西藏,同时,它也在向我们诠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理念;万玛才旦和他的《静静的嘛呢石》,载着对我们对西藏电影,对民族电影的无限希望,一路走来——近期,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他的本土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可以说是成为了影视文化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在电影拍摄完成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万玛和他的这部处女作就多次荣获国际、国…  相似文献   

5.
正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  相似文献   

6.
我们和总导演去年初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搭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意大利著名电影艺术家们编剧并导演的大型彩色历史故事电视、电影系列片《马可·波罗》,正在拍摄内景. 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第一个向西方揭开了中国和东方之谜.他在中国居住多年,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曾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尽管是商人,但是使他更感兴趣的却不是商品,而是人,中国各民族的人.他的  相似文献   

7.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爱情的神话     
兰惠 《民族论坛》2004,(2):56-57
由于一部电影,这个世界好像着了魔,着了一种叫做无间道的魔。这部电影改变了整个2003年。前阵子柯受良去世了,人们埋怨他太窝囊,没战死在沙场,竟翻船在酒桌或者某人家里,但是有网友称小黑子是因为迷上了无间道,才走得这样“扑朔迷离,终极无间”的。今年冬天的电影倒也热闹,正在先后上映的《无间道3》和《手机》代表着各自地区的最高商业水准,被媒体形容为“龙虎斗京华”,但事实会告诉我们这是一厢情愿,《无间道3》成熟的气质更像一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就像中国队参加四强赛死乞白赖地要搞死日本队,却被日本老师上了一课。朱军同志首先被上…  相似文献   

9.
李二任 《中国民族》2012,(Z1):104-105
是他,首次将爱情作为主题展现在新中国的银幕是他,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首部纯母语电影早在1934年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神女》的吴永刚,在1950年导演了一部由袁文殊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辽远的乡村》,但反响平平。  相似文献   

10.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1.
依孜 《民族论坛》2004,(3):15-15
一声“哥哥”,张国荣曾得到了多少尊重,甚至亲昵;“他是华语艺坛的一个骄傲”,张国荣的歌声和电影吸引过我们多少回,打动过我们多少遍,然而现在这种骄傲已经随他而去就像一道闪电,电光划过,空中留下一段瞬间的黑暗,即使将近一年后我们的思路仍然有些茫然———用歌声唱响人生《风继续吹》是张国荣早期音乐的代表作品,当时却没有给他带来闪耀的光环,自1977年出版第一张专辑至此他一直处在苦苦打拼的状态。然而这首歌在他大红之后反而被传唱开,在后来他多个版本的精选集中至少有三次被收录进去。也许是不管是潇潇秋雨,还是炎炎夏日,风永远知道…  相似文献   

12.
奋发的永顺     
《民族论坛》2007,(11):61-62
1986年,中国电影导演谢晋在湖南为一部名叫《芙蓉镇》的片子寻找电影取景地,有人向他推荐了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的王村——一个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与世无争的地方。最后,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终于让谢晋下定决心把《芙蓉镇》的取景地放在了这里。谢晋当时也许没有想到,这个被他喻为"深山碧玉"的王村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因《芙蓉镇》的成功声名鹊起,成为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牛颂 《中国民族》2013,(6):76-76
1911年,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论著《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卡努杜认为:电影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六种艺术门类,被称为“第七艺术”。从此,电影成为全人类的同一个艺术、同一个梦想。转眼一百多年过去,电影这门艺术却被商业、被票房、被娱乐、被技术乃至赚钱的欲望重重“绑架”,成为艺术市场化的“人质”。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诗人汪承栋身材矮小、干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两窝莲花的重量”。他不重修饰,衣服总是皱巴巴的,还不时错襻了钮扣。然而,他的诗篇却很有份量,字斟句酌,热情而又奔放。先后出版和发表过九本诗集、一本散文集、两部电影文学剧本。汪承栋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西部一个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的村寨里。山高、林密,古老、闭塞,好象一个被隔绝了的世界。汪承栋在学校读书时,不敢承认自己是土家族,旧社会民族间的歧视,使他活似一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志电影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志与电影什么是民族志电影?我们今天所说的影视人类学一词有没有什么含义?这类问题似乎是故弄玄虚,如果提问者是一个多年来致力于在教学和社会研究中普及记录影片和一般音像记录技术的人,就更是如此了。琼·多米尼克·拉约奥克斯认为,电影正在变成“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以至许多人类学家都把它当作表现研究成果的一种新手段。我认为他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心愿,而不是正确的判断;是一种希望,而不是对影视人类学真实状况的反映。他也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出生的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倾向于否认电影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方法,基本上不承认电影能够成为民族志资料的可靠源泉。此外,在我看来,甚至在“年轻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家中,承认记录影片的科学和教育价值的人也寥寥无几,尽管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南省凤凰古城是纸扎工艺的故乡。自唐代至今,已走过了十三个世纪。然而,在“文革”期间,它却一度面临灭绝的边缘。是一位奇人,毅然接起了凤凰纸扎工艺的香火,使这门工艺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名扬全国、蜚声海外。这位奇人便是聂方俊。聂方俊,人称聂胡子。1931年农历6月20日出生于一个纸扎工艺世家。聂方俊在纸扎工艺上十分有天赋,10岁时便能进行独立创作。当他将自己扎制的风筝、蝴蝶、蜻蜓赠给伙伴们时,总能引起人们的惊喜和羡慕。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来了,纸扎传统工艺被列入“四旧”行列。老艺人被…  相似文献   

17.
杨丽坤是我国著名电影演员,他17岁主演的《五朵金花》在第一届亚洲电影他上获最佳女演员奖,也主演的《阿诗玛》获西班牙嘎纳电影节最佳音乐、舞蹈奖;杨丽坤也因此而名扬国际影坛。杨丽坤18岁就当选为全国表联委员,2次出国访问,是一位深受全国人民喜欢的优秀演员。  相似文献   

18.
“我是藏族人,迄今最大的梦想,就是拍出纯粹的藏族电影,关注最普通的那一个群体,然后完整地艺术地再现。不需要刻意地虚构、创造什么东西,不像以前写小说,我必须把自己藏在镜头后面很远的地方。”——万玛才旦一部纯藏语的原生电影一部华语电影中少有的“纯净”的藏族电影一部表现了日常的、精神性的、令人心生感动的藏族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因此获奖!2005年11月12日晚,海南三亚。竞争200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的导演,强手如林,进入提名的导演只有三位,他们是大名鼎鼎的顾长卫、小有名气的刘浩,还有一位谁都不知道他来历的万玛…  相似文献   

19.
周芦  张谨  周雅 《民族论坛》2012,(5):49-51
她具有音乐天赋,3岁就开始学习声乐和舞蹈,屡次获得国内外少儿演唱大奖,被当地的乡亲们亲切地叫做"小宋祖英"。同时,她品学兼优,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0.
万玛才旦导演在藏语电影《塔洛》中表达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同时也表征了藏族在当代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割裂所造成的困顿。《塔洛》作为藏语电影,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塔洛》《清水里的刀子》等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进一步丰满了以汉语为主流的"华语电影"的文化版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少数民族电影,正被电影产业推动着、冲击着传统的"华语电影""少数民族电影"等电影理论观念。《塔洛》和"2017华语电影展"的出现表明了海内外学者、电影导演、观众正试图通过多元对话,逐步促成一种中国电影"文化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