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普通民众的言行举止方面。作为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包含礼貌以及礼节等内容,是现代社会人与人、社会、国家之间交往互动的重要“介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际交往应该自觉剔除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在个人层面的交往互动上体现诚信和友善,在社会交往层面上体现平等自由,才能最终形成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共处。因此,现代礼仪的构建应该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礼节、社会礼仪文化和国家仪式三个层面的内容,并建立相对应的社会机制来设计、制作和推广现代礼仪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组织—国家”三个不同层面系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两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礼仪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指出,为了更好地发挥礼仪的作用,应该推动礼仪的内涵和应用范畴与时俱进,并在全民范围内重视开展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会产生之时,古希腊土地上分布着战事频频的诸城邦、不同的伦理群体和众多社会阶层.然而通过精心设计、历经艰辛方出台的礼仪,为运动会营造了一种氛围,使得所有群体包括那些敌对的群体也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运动会所需的社会和谐程度虽不高,但在一个充满冲突的社会中却是一项令人吃惊的创造.始于孔子和荀子,中国人始终把礼仪理解成一种社会之舞,有着不同利益的人可以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而合作.儒家传统对礼仪有深刻的理解,如果缺少礼仪,有利益冲突的群体除了直接且经常是粗暴的竞争外,没有其他互动途径.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一个迫切的要求是把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竞争纳入礼仪外交的框架.一个新的当代礼仪系统需要尊重所有人的利益,并被所有人理解和欣赏.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礼仪品质,可以成为一个象征,象征着全球和谐形势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奥运会的礼仪品质提供无须事先商议,不论输赢,每一个国家均可参与的模式,使其可以成为外交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礼仪”是日本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中进行的礼仪教育.通过收集日本小学校教育2011年开始使用的新版道德资料——副读本中的关于“礼仪”题材的资料,按着6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着重分析了“礼仪”资料中的“问好”、“动作”方面的礼仪教育内容,并进一步总结了日本小学道德资料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外儿童交往礼仪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素以讲“礼”重“仪”著称。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传统礼仪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冲击和挑战,我们有必要向其他国家虚心学习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策略和方法。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礼仪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礼仪教育“四有特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三个缺乏”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社会交往中离不开礼仪,奥运同样如此。奥运会上,人们不仅关注运动员获得多少枚金牌,更会关注运动员乃至观众如何在“人文奥运”的理念下体现东道主“礼仪之邦”的接待与服务水平。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能够让世界了解东道主,同时也会让东道主国家的礼仪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加强礼仪教育 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过分注重“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使得学生的文明修养不能为社会完全认可,重视和加强高校“礼仪课”教学是加强德育和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重要途径。加强礼仪课教学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环境及浓厚校园尚礼风气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喜歌即司礼人顺应婚礼程序吟唱或念诵的与习俗活动意图相应的喜歌喜词,是婚嫁礼仪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尤以婚礼正日关涉女性受礼者最为密集.过渡礼仪是传统婚礼中女性受礼者状态转化的重要机制,它依次由分隔礼仪、边缘礼仪、聚合礼仪构成.婚礼正日在整个婚礼中属聚合阶段,从皖北喜歌中婚礼正日女性的聚合礼仪可以发现:握纂、哭嫁为女性脱离原在世界的分隔礼仪;上轿、撒豆谷、转席是女性边缘阶段的呈现;拜堂、挑褡头、交心盏、闹洞房、撒床、点灯属于女性加入夫家的聚合礼仪.不过,三者之中聚合礼仪最为突出,既反映聚合礼仪仍可析出较小的过渡礼仪进程模式,同时也折射出传统婚姻缔结及过渡礼仪实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礼仪当中许多关于女性的“礼法”曾严重束缚并还在继续影响着女性的发展;由于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现代社会对女性礼仪及礼仪本身的认识和操作中尚有许多偏颇之处.因此,在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的今天,建立现代礼仪规范、进行札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礼仪思想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神学统治时代、近现代资产阶级时代,在其经济等物质性的决定因素影响下,在同各个国家的历史、不同民族的道德、社会秩序、风俗等因素交互作用中,礼仪文明思想具有较大的共性及兼容性,能在更大的范围、更久远的层面上影响整个社会及历史,影响人们行为方式及交际方式。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礼仪中的自由、平等、自尊等人性文化,则是诸种现实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和最充分的体现。“洋为中用”,借鉴西方礼仪文明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融入“礼仪之邦”之精华,对于礼仪文明、道德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 ,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 ,有利于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2.
包曾婷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117-120
在分析传统礼仪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强调“理论+实践”礼仪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形体礼仪课程“理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提[J][J]出了提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效果的五条途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加强礼仪教师资质培训,丰富礼仪教学内容;延长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课时;编制教材,规范完善理论及形体实践教学内容;拓展礼仪课开课范围,营造讲究礼仪的大环境.以期提高旅游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礼”的不断缺失、母语资源的日益萎缩,国人有必要重温传统礼仪文化。汉语谚语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语 言形式,保留着汉民族特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蕴涵着以礼待人、尊人卑己、敬老爱幼等传统礼仪文化精髓,透射出中华民 族追求社会和谐、国家强盛等社会功用。通过保护、开发汉语谚语的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精神文化的和谐发展,营 造“礼仪之邦”的新风貌,提高国家语言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史江莉 《国际公关》2024,(3):109-111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仪文明作为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广博。本文从办公室礼节、接待礼节和会议礼节三方面概述学习国际礼仪、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而道德则是礼仪的灵魂,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学习礼仪,开展必要的礼仪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礼仪水平,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三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体现在人们的讲礼重义的行为上.  相似文献   

16.
朱熹“祝告先圣”的礼仪实践,为理解儒者的精神生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要诠释这一“文本”的深层意涵,应呈现其结构要素,聚焦于揭示礼仪实践中的意义经验。“祝告先圣”这一礼仪行为,涉及朱熹的三个基本信念:祭祀、祈祷与先圣。朱熹相信,祭祀是与祭祀对象的真实“感通”,祈祷是安顿自身情感并“悔过迁善”的精神活动,先圣则是道学事业的神圣“原型”。“祝告先圣”是朱熹遭遇“先圣之灵”的当下时刻,会在对自身的反省和观照中实现生命的超越和转化,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朱熹“先圣祝文”中充满敬畏、谦卑和懊悔的语词,正是这种精神活动的外化表达。因而,对朱熹来说,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的基本方式。从思想与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可以为如何更深入探究儒家传统的精神特质及其落实,提供视角上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的。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礼仪是东西方伦理的融合之处,东西方礼仪中蕴含着共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明确提出的“必要礼仪”的概念 ,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倡导的“必要礼仪” ,应该是消除了旧时代色彩和剥削阶级印记、摈弃了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并且顺应时代和社会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礼仪。  相似文献   

19.
所谓偏执型观赛礼仪是只为胜利和夺金者欢呼、鼓掌,只为本国的运动员欢呼、鼓掌,只为获胜、夺金的本国运动是欢呼、鼓掌的狭隘、势利行为。偏执型观赛礼仪可能会给运动员乃至整个体育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国民乃至整个国家的形象。中国人正在远离偏执型观赛礼仪。在北京奥运会上,偏执型观赛礼仪已经基本上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着理性之光和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崭新观赛礼仪,这种观赛礼仪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展示了中国观众崭新的观赛风貌。  相似文献   

20.
原始祭祀礼仪活动应该就是人类审美教化的一种初始形态。其祭祀礼仪活动与审美教化是合一的。祭祀礼仪活动多以“巫术”为主,“巫”表演图腾舞蹈,“事神人之事”,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向所有参与者潜移默化地传达出一种“敬畏”神灵的审美意识,通过敬畏心理的作用以实现审美教化效用。同时,原始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与宗族精神的凝聚密切相关,审美教化功效呈现出多元性。宗教祭祀礼仪活动所达成的人神和熙、天地圆融、人世和睦,一切都井然有序的场景,使参与者通过强烈的情绪感染而获得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