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年间,一件由黄金、白金、乌金铸造的42.1公斤稀世珍宝——金火车头钟,被慈禧太后抵押给明清首富——山西省太谷县的曹家以充债资。1995年10月,这件珍宝再度在"曹家"出现。据说它仅是曹家12件珍宝中的一件,且其位置仅占第三位。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每当我看到,门外厚厚的积雪,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就会想起,两年前发生在放学路上的,那件令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每当我看到,门外厚厚的积雪,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就会想起,两年前发生在放学路上的,那件令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4.
夜明珠一直是传说中的神奇宝石.据说清朝慈禧太后死后,含在口中的就是一颗世间罕见的夜明珠,也是因为这颗珠子才保证了慈禧太后的尸身不腐.那么,夜明珠真的存在吗?慈禧太后嘴里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被盗的夜明珠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将陵墓内的稀世珍宝盗抢一空.慈禧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也未能幸免.据说,盗匪们打开慈禧的棺椁时,见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觉一样.孙殿英回忆说:“这是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珠分开是两块,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盗匪用刺刀撬开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相似文献   

5.
慈禧太后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表现与她在晚清主导的三次变革中的表现是一致的,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而反对激进变革的.但这种变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禁止.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慈禧太后从西安回銮北京之后,她被迫改变了盲目仇洋的态度,多次在皇宫里赐宴给外国使节的夫人们表示友好。夫人们经商议,决定邀请慈禧太后参加她们举办的答谢宴会。于是慈禧太后便委派了她的侍从,庆亲王的女儿,郡主四格格为皇太后的代表,去使馆赴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年龄足够大,那么一定还能回想起30年前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是却在今天被视为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那就是1979年,日本NET公司研制出了第二个手机用户网络。  相似文献   

8.
眼下,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老年人再婚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来自社会尤其是子女的阻拦。相反,大多数子女都希望失偶的老人能找一位共度晚年的老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实践也告诫人们,老年人再婚勿匆忙。婚前,要加强对对方的了解,否则不但不会幸福地安度晚年,反而会增添无穷的烦恼。 今年70岁的老靳是一位离休干部,几年前老伴在  相似文献   

9.
丁未政潮后,袁世凯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内调中央任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对于这一变动,长期以来人们多推测认为这是慈禧太后的明升暗降之举。笔者通过解读《辛亥革命前后》中齐东野语部分的有关史料,发现明升暗降之说并不确切,至少袁世凯本人是十分愿意内调的。此外,慈禧太后调袁世凯入京乃是迫于时局之举,其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削夺袁的实权,而在调整朝局,而且内调之后,慈禧太后一直保持着对袁世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表扬的故事     
至少是进入寒假以来,四年级女孩儿齐小丫心里就开始有了两件心事:一是不知道该做件什么样的事才算最有意义;另—件是想在过年前能得到妈妈的表扬。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3,(8)
在我们面前,摆放着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件是一份69年前颁发、已经有所破损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党证》,这份党证历经硝烟、艰险,保存至今,反映了一名老红军对党的赤胆忠心;另一件是一张照片,正面为毛主席在延安的一次演讲,背面是毛主  相似文献   

12.
章月娥 《社区》2011,(12):33-34
典型案例:三年前,19岁的晓梅进了一家快餐厅做收银员。晓梅性格活泼,做事利索,一直以来都很受同事和顾客的好评。可就是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小事,却让晓梅像是换了一个人。她不仅做起事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春节     
在我的印象里,北京人虽然不会郑重其事地过“小年”,但从进入腊月开始,人们也就张罗起了年货的置备.年货永远是琳琅满目的,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人们为了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自然也是十分乐意掏腰包的.除了置办自家年货,年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是,安排过年走亲访友的行程——甭管平时亲近的还是不亲近的亲戚,过年的时候都得去人家家里拜个年,不然会让亲朋好友说你不懂礼数.在老北京的观念里,“人到、礼到”才成体统,像现在流行的电话、短信、微信拜年,那都不算数.虽然挨家挨户串门儿十分奔波,但是那种热闹喜兴的过年氛围,能排解所有的疲惫与不快.  相似文献   

14.
听朋友说,他是个古板的男人.不会蹦迪,不会喝酒,不会打牌,甚至不会抽烟.之前真觉得他是新世纪的“四好”男人,可后来,慢慢才知道这“四好”的无趣. 朋友是个漂亮的女子,眼睛黑亮,发如绸缎,求爱的男子随便一抓都有一大把.她偏喜欢他,觉得踏实可靠.这时代,油嘴滑舌、幽默风趣的男人太多了.正因如此,踏实的人才越来越少. 真正在一起生活,才发现踏实是件多么枯燥的事.她说去唱歌,他说还不如回家看书;她说要去蹦迪,他说还不如在家看电视;她说要去野炊,他说还不如在家里做顿好吃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一民 《老友》2009,(12):23-23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异乎寻常的事:34年前,我见到过一批功不补患的传奇人物——抚顺战犯管理所最后释放的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6.
杨阳 《百姓生活》2013,(1):58-58
1908年8月,慈禧太后决定在颐和园水木自亲殿安一部电话。这部电话只能通到中南海光绪皇帝的寝宫。  相似文献   

17.
在创业之初,尹同耀不知道.也不关心最终自己会不会从民用汽车制造这条"危险的钢丝绳"上摔下来,他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尽快地.集中精力地走下去.左顾右盼只会增加摔下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电视谈话节目,和一位清宫秘档专家讨论慈禧太后的养颜术。我去参加这么一个听上去有点"八卦"的节目的目的,是为了用科学常识分析一下历史记载和传闻的可靠程度,这毕竟是一档科普节目而不是历史戏说。不过在现在以和为贵的风气之中,用批判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是不合时宜的,被过滤剪辑的结果,倒让看了这期节目的观众误以为我也很认同慈禧太后的养颜秘诀。  相似文献   

19.
慈禧太后(1835—1908),又叫西太后,是清朝末年将近半个世纪掌握实权的最高统治者。她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动集团头子,是崇洋媚外、投靠外国侵略者、卖国投降的帝国主义走狗。同时,她又是一个多次篡夺朝廷大权的野心家、阴谋家。回顾一下慈禧太后三次篡权的历史,可以进一步看出江青吹捧慈禧太后、利用历史进行篡党夺权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9,(2):14-15
大约在公元650年前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世世代代生活在秘鲁的莫切人大规模地离开他们的家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