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附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庸是我国先秦时期一种特殊的政治实体。本文对春秋时期附庸的基本特性及其来龙去脉进行探讨,认为附庸大致可从领地偏小、自有社稷君统、依附于某个大国以及无独立出席诸侯间盟会的资格等四个方面加以把握;附庸或者由属邑置立,或者由诸侯蜕变而成,后来有的沦为属邑,有的上升为诸侯,处于由属邑到诸侯的中间状态。文章还对春秋时见诸记载的附庸国作了辨析,指出膝、薛等诸侯实际。已沦为附庸,而许国南迁后成为楚人附庸的说法并不可信。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界有关认识,综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对周代邿国地望变迁进行重新梳理,得出以下认识:邿国初位于汉晋平阴以东,因战略位置险要,故在齐势西扩的压力下约于春秋中期早段南迁,在汉晋任城亢父邿亭立国,平阴故地成为齐之邿邑.南迁后邿沦为鲁国附庸,公元前560年因内部分裂而灭于鲁.因此,鲁取之邿并非平阴邿国,而应是南迁后的亢父邿国,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墓地当对应平阴之邿.  相似文献   

3.
在摄影和图像制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画什么和怎么画成为画家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写实绘画在摄影的进逼下走向抽象、写意、超现实;进而越出绘画的边界,走向装置、行为、影像;或者沦为摄影的附庸,走向图像的抄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前那些为画家所守望的独门绝技,完全变成了公开的秘密。我几乎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非得由画家来画不可!既然如此,画什么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怎么画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呢?是否意味着画家要从对题材的开掘转向对语言的发明?事实上,跟技术的巨大进步相比,绘画技巧和语言的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与孙中山改良思想比较研究覃启勋19世纪后期,西方先进文明东渐,来势迅猛。亚洲的中、日两国所面临的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丧权辱国、失去独立而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庸;要么主动吸纳西方文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发展民族政治和经济。福泽谕吉和孙中山选择了后...  相似文献   

5.
对十六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历史成就如何评价,是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我国史学界对他的评价一般偏低,对其功绩没有充分估计。近年来,学术界对路德重新进行了评价,仍褒贬不一,大致可分三派。1,基本否定派,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只反教皇不反国内封建割据势力的代表诸侯,且是农民战争的叛徒,自己最终沦为诸侯手中的工具。后来的“路德教”则成了维护诸侯权利、加强封建割据的宗教;2,肯定派,认为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功臣,他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6.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在其发展的末期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17世纪后期的启蒙教育家颜元,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一种习行经济的书院教育,并对书院的治学内容、培养目标、为学方法进行了一番改造,其事物之学的学说体系对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春秋》襄公十年春记载 :十二国诸侯“会吴于。夏五月甲午 ,遂灭阳。”《左传》记载此事 :“晋荀偃、土请伐阳 ,而封宋向戌焉。……甲午 ,灭之。”[1 ] (襄公十年 ) 十二国诸侯会于 ,目的是与吴王寿梦相会。作为晋军副统帅的荀偃、士 ,何以要节外生枝 ,合诸国之力灭亡与中原各国并无关系的小国阳而封宋国的向戌呢 ?杜预解释说 :“以宋事晋 ,而向戌有贤行 ,故欲封之为附庸。”[2 ] 但无故灭亡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立小国 ,封赏其他诸侯国大臣建立附庸国 ,在春秋时期既无此类例证 ,也与情理不合。所以杨伯峻先生对杜说作了修正 :“…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人文精神逐渐式微。国家希望通过强化通识教育来培养人格完备、有正确价值判断、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全球经济化时代,通识教育在中国逐渐沦为了专业教育的附庸。为提高通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通识教育的文化使命意识,加强学院制度和教师评估制度的改革等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嚈哒人为大月氏人的后裔,语言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最初居住在鄂尔多斯一带,战国末年主部徒居河西走廊。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西徙至伊犁河流域。后徙居阿姆河以北地区并向阿姆河以南发展。自5世纪后半叶开始为中亚霸主,其一支东进塔里木盆地,为当地的统治族群。自6世纪上半叶开始,沦为前突厥汗国的附庸。塞北嚈哒至晚自6世纪上半叶便开始了突厥化的进程,自8世纪末开始成为回鹘汗国的统治族群。维吾尔、裕固、乌孜别克等诸多现代民族中都融有嚈哒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基础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其将如何改变传统的观念与作为,必然会对整个教育乃至经济,特别是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甚而引导经济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尊严和特色,不应沦为经济发展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论春秋时代的贤人群体王泽民春秋时代,伴随着由天子而诸侯,由诸侯而大夫,由大夫而家臣的政权下移运动,一批以卿大夫为其主体的有修养、有见识、有才干、有思想的贤人相应而生。他们或频繁交往,或后先相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贤为纽带的简单群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不仅具有"力"与"德"的维度,也不能欠缺"知"的维度。西方自然法学无疑在"德"上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而在"知"上却多少存在问题,这被纯粹法学大师凯尔森进行了逐一剖析和批判:对因果与归责的混淆,对超验事物进行理解和把握的不可能性,主观性与相对性,以及使得法学和法律沦为政治附庸的意识形态企图和功能。这些批判,对于反思中国传统和当代法学理论及法律实践都具有重要价值,启示我们在注重法治"德"的维度时,也应当用心于"知"的维度,承担科学认知的重任,以免法治沦为意识形态侵蚀下的一场幻梦。  相似文献   

13.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效法自然,构建了鲸鲵器物图案(太极图),以鲵鱼首尾相连,表示和顺的帝王和诸侯关系,双鲸相对或者相随体现正常的帝王和诸侯关系,鲸鲵断尾象征对诸侯的封杀,是为器法时代,后人称为象刑制度;尧舜时代"画衣冠异章服"将法器普遍化,和律条相对应,丰富了象刑制度,中华法系最初形态因此形成。  相似文献   

14.
汉代今古文之争 ,是经学内部之争 ,它们对文学的影响可以分疏 ,但更应统观 ;作为一种与时变化的学术 ,经学与儒家思想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既有相同的一面 ,也有不同的一面 ,因此在通观中更应有分疏 ;汉代经学虽然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 ,但汉代文学并没有沦为经学的附庸。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记载的炎帝、黄帝、鲧、共工、禹等筑城及考古发现的山东章丘城子崖,河南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等龙山文化城址看,华夏族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建立邑城。东夷与华夏融合很早,除海隅部族外,已属华夏族范畴。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等少数民族的邑都,出现较晚。夏至战国为其都城形成阶段,秦至南北朝为发展阶段,隋至明清为高峰阶段。都城建设与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密切相关。一、邑都的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6.
楚国地方城邑,是指除楚国正式国都、陪都之外的其他所有城邑,其中也包括战国晚期沦为楚疆的原吴、越、鲁三国城邑。探讨楚国地方城邑,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楚国城市与建筑的历史面貌,进而加深对中国上古建筑文化的了解,都不无裨益。一、地方城邑的数量与类型据笔者新近统计,终春秋战国之世,楚国共有地  相似文献   

17.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家务劳动作为妇女劳动的异称与别名已存在有几千年了。正是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长期以来不被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才使妇女沦为家庭的奴隶、丈夫的附庸。资本主义虽然破坏了传统的封建家庭,从而使妇女开始步入社会,以与男子平等的身份参加了社会劳动,但却没有使妇女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与施叔青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与80年代创作了多篇以香港为题材的小说。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指出了都市女性苍凉的生存困境,并揭示了女性原始而又恒久存在的“原罪意识”。在物欲和情欲的支配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无法活出自我,逐渐沉沦下去。而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虽然曾一度沦为物质的俘虏,但大多能走出来自省,从欲望中觉醒,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正> 姬虞字子干,史称唐叔虞,为晋国的始封诸侯。姬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他的母亲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妃,后世被尊为圣母。据《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当邑姜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命名为虞,将来在唐地兴国立业,那里是参宿的分野,叫他在那里蕃育自己的子孙。及至胎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一个虞字,因而就命名为虞。这个神话故事,当然是晋国统治者杜撰的,其用意无非是要给自己的始祖披上一件君权神授的外衣罢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编年体史书,《左传》叙事简要生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读解《左传》,需要立足坚实的文献资料,纵横贯通,且以现代学术眼光,融会新知,抉示其丰富的内蕴。郑庄公是春秋五霸出现之前的一代英雄,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东迁之后新郑的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郑庄公在历史演进中的对内、对外策略,彰显出复杂的政治环境、礼崩乐坏的文化现实以及人性的多样复杂性;也正是郑庄公之文化性格,使郑之强盛,及身而衰,失去历史的机遇,沦为附庸而艰难自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