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吸收、融纳先进的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使得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别的民族中也能够承传、发扬和光大。民族文化交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吸收一定的文化,使之内化成自身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交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凝聚力,构成民族平等、团结的文化基础,它不仅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而且极大地积进了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论民族文化交融及其社会功能@姜明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交流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研究文化交流与翻译的关系,就能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促进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的繁荣,也能丰富世界文化,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只有深入地了解文化交流和翻译的关系,才能精通所要交流的语言与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文化交融及其社会功能○姜明雷家军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国土之上,各民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吸收,使得各民族文...  相似文献   

4.
民族之间文化传播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民族众多 ,单就我国而言就有 5 6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路线都不会表现为单一、孤立的发展轨迹。不管是一国之内的民族还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民族 ,免不了要与其他民族发生文化上的接触 ,从而产生民族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通。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至相互融通的过程就是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传播。笔者认为 ,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强制接受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是指因不同民族之间发生战争 ,战胜方以强制手段迫使失败一方的民族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或处于统治地位的民…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各民族的发展,除了自身人口的繁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产生各民族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社会形态中,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由于存在民族压迫,民族之间除了相互学习、交流而产生民族之间的自然同化外,统治阶级往往以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习俗,强迫被压迫民族接受,产生强迫同化,这是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在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消灭了剥削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更是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不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还是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兄弟民族都为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辉灿烂古代文化的伟大民族。这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因此,少数民族的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瑰宝中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国际化、信息化的新世纪。面对目前的世界形势和发展前景,人们越来越感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似乎比以往更加接近了,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复杂联系。 今天,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垄断全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优秀的思想文化,而必须依靠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在和睦相处之中去求得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  相似文献   

8.
略论滇西北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滇西北各民族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友好交往宗教艺术民俗语言和工艺等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诸方面论述了滇西北多民族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多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学习是促进滇西北经济繁荣推动当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藏文佛经的翻译及集结而成的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藏文《大藏经》与国内汉文、蒙文、满文、西夏文《大藏经》相互校勘,互译互补,促进了兄弟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祖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看俄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潮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包容精神和学习兴趣,这种交流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对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够为两者文化交流的考察提供充分的根据.通过对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的考察和分析,使我们看到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为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从历史时期以来 ,河湟地区各民族间就结成了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的多元多边的互动关系 ,这种文化互动与河湟地区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随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族际间文化互动还促成了大量的文化变异和文化同化现象。文章特别从语言、宗教和民俗等方面具体地对河湟地区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文化三题: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亚地缘条件是东北亚文化相互交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学的基因.东北亚文学是东北亚高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亚文学把东北亚文化从理论、观念转变为文学的实质内容.东北亚各国不同民族文化植根于不同民族的土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元多向文化交流,丰富、发展和繁荣了东北亚文学以及整个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13.
广告创意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开掘和利用广告创意与民族情感、民族风格、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方面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拓宽广告创意的空间,沟通受众的消费心理,成功地塑造品牌形象,也有助于积极地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汉藏两个兄弟民族有着悠久友好的历史。无论在经济上或文化上,彼此交流、学习,促进了汉藏的友谊与团结。因此在彼此之间都有相通之处。就生活习俗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现在说起糌粑,似乎成了藏族所特有的主食专有名词。其实汉族,自古与藏族一样,也是会吃糌粑的。这样说来,乍一听似乎近于无稽之谈。若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交流与影响的角度来考查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发达相一致,国内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一种多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的新局面。一、国内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的历史条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之时,大总统孙中山就庄严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  相似文献   

16.
<正>幅员辽阔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在频繁地进行文化交流,汉字尤其是汉日同形词的存在为此种交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汉日同形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具有多种文化传统的国度。千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诸多民族的分合聚散,争攘不一,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各个民族在激烈的变化中,不断吸收和同化新鲜血液,而又始终不割断其文化传统,从而使我国出现了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与各兄弟民族,在  相似文献   

19.
文化包容在于异质文化间的理解,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包容,首先需要确立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性认知,同时包容的实现还是一个社会权益保障完善的过程、现代文化认知的过程、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以及文化教育和宣传实践的过程,通过权益保障、拉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距离、建立文化交流平台以及提升教育与宣传的文化包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包容,并进一步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文化自觉以及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就是新疆各民族、兵团与地方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沟通、并融合的过程.整合新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必须发展文化生产力,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权益的和谐,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