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欧阳玄《渔家傲南词》中“褫帕”当为“递帕”之误。“递帕”礼俗是元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元代帕有多种实际的和象征性的用途,在礼俗中则用于新年贺礼、寿礼以及用于表达爱慕之情。元代递帕礼俗形成的原因,除继承汉地固有礼俗之外,还可能与蒙古草原游牧生活旧俗有关。  相似文献   

2.
乃蛮述略     
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跃马纷争,在诸多兴而复衰的部落及部族中,乃蛮人扮演了足以引起时人与后人特别注意的重要角色。但由于资料缺乏,对乃蛮人的研究显得薄弱,不免使人感到有点缺憾。尽管如此,依据现有资料,结合前辈们的研究指引,我们似乎仍可窥见乃蛮人发展历史之轮廓。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对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列表统计,发现元代中后期诗僧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进而对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去揭示元代诗僧群体在元代时期文学活动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蒙古族马氏,为叶县(平顶山原为叶县辖境,现平顶山除市区、市郊区外,并辖领叶县、宝丰、鲁山三县。)一大家族,始祖名马秃塔儿。但因马秃塔儿“元史失传,家传行述亦复不传”,其事迹已难详考。当地关于马秃塔儿的种种传说,虽有若干真实成份,但不得以为信史,对此,我们另文论述。这里我们拟就马氏的世系和汉化过程略作考述,以就教于史界师友。  相似文献   

5.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表征的民族共同体,从“回回”到回族这一转变中,回回含义的变迁复杂、曲折,有必要对回族族称的来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族称及族源。  相似文献   

6.
刘敏中历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朝,乃元前期知名文臣之一,被时人称为"四朝良佐,一代真儒",诗、文、词兼善。刘敏中曾历任要职,但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以时事为忧,有较强的"民本"思想,其世代从儒的家庭背景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人诗歌在元代的留存与传播有多种形式,大部分诗歌依托诗人别集、总集、合集等集本的刊行而传世,少部分诗歌则借助元人选本流传,还有一些诗歌是依靠刻石、题壁、题画、书法墨宝等途径留存下来。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金人诗歌在元代得以保存与流传。  相似文献   

8.
元代朝鲜族诗人李齐贤包文安,席永杰李齐贤(1288-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是元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他出生在高丽首都松京(今朝鲜开城市),其父李琪属于进步的两班文人,是“后耆老会”的组织者兼领袖。李齐贤从幼年时期,即受父亲影响,广泛阅读各类...  相似文献   

9.
元朝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蒙元统治者为了保持蒙古贵族的特权,实行四等人制的民族等级政策,使身为被征服者的汉人和南人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原汉地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社会风尚——汉人蒙古化。汉人蒙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取蒙古名就是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乌孜别克族乃蛮部落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蛮部落在乌孜别克族形成前就已经存在,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辽代。今天乃蛮部落不仅在乌孜别克族中存在,在蒙古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乃蛮部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突厥语,蒙古族中的乃蛮部落操用蒙古语。乃蛮部落的形成,融合了金山地区的回鹘、黠戛斯余部以及当地其突厥语小部落。成吉思汗征服北方草原后,直到15世纪前后,在蒙古人的主导下,乃蛮部落参与了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本《元朝秘史》刊刻于明初洪武年间,而它的史源则是蒙古帝国时期开始陆续修纂的内廷秘籍,《元史》上称之为《脱卜赤颜》、《蒙古脱卜赤颜》等。以往的《元朝秘史》文献版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今本的研究上,对《脱卜赤颜》的纂写、流传颇有忽略。本文梳理了元代学者汉文著述中的相关记载,并参核藏文著述,考述《脱卜赤颜》与国史、实录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脱卜赤颜》并非有一种定本,元廷在续修该书时对原文颇有修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抄本,罗藏丹津所持抄本仅是其中的一种,蔡巴·贡嘎多杰所见《脱卜赤颜》,则是经过修订、续修的另一种抄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青海蒙古族的由来、发展以及衰落的历史作了考察。认为青海蒙古族是元、明、清以来,陆续从内蒙、新疆等地迁移而来的。经过明朝的军事打击和清朝罗卜藏丹津的反清失败,再加上频繁的疫灾、酷吏和兵乱的袭击,20世纪初,青海蒙古族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3.
元代后期葛罗禄族诗人廼贤的诗风可分为清雄峻拔、明丽清逸、沉郁典雅、亢直激越等四种类型,其清雄峻拔的诗风源自盛唐诗歌尤其是李白歌行的影响,明丽清逸的诗风与廼贤的江南经历有关,其沉郁典雅与亢直激越的诗风主要受唐宋诗歌诸大家如杜甫、白居易、黄庭坚、陆游等人的影响。此外,廼贤诗中的民族性与民间性的题材,也有助于其清雄峻拔和明丽清逸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元代女真族和契丹族诗人及其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中国北方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强大起来,分别建立了辽国和金国,先后入主中原,和宋王朝相对峙。契丹族和女真人在中原生活了一二百年之久,其中不少人倾慕汉文化,不仅从习俗上渐渐汉化,而且有不少人已精通汉文,产生了一批用汉文写作的诗人和文学家。12世纪蒙古族又强大起来,在13世纪时建立了一个空前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元朝。在元代政权下生活的各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汉文则是当时的通行  相似文献   

15.
16.
元代文化与元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的中国文学犹如传统的中国人,自有其独特的品格,单从文学体裁这一角度来体认,诗文独领风骚的几千年一贯制便足见其个性之顽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有才华与无才华的文人学子,都曾挤身其中大耍把式,且着实筛选出数量可观的诗精文华供后人赏读。但如果认定中国文学总是这般步态沉稳面目呆板却也过于天真,有时它也不免打个趔趄而  相似文献   

17.
变相考述     
变相是重要的佛教艺术之一,它从域外传入中国,与本土绘画艺术相融合,至唐而达于极致,且对道教绘画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因了它的配合,使盛极一时的佛教讲唱变文深入大唐帝国的城市乡村,教化于广大普通的民众。因此,对于它的研究,近一个世纪来一直受到艺术史家和文学史家的重视。不过遗憾的是鲜有人从中印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它深加研讨,本文拟弥补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8.
南徐考述     
西晋末少数民族首领起兵反晋,是“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史称永嘉(307—313)南渡。永嘉之乱时,“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在晋陵界者”,这第一次南迁浪潮以滞居淮南者为多。东晋成帝咸和(326—334)初,原青州流民集团领袖苏峻等拥兵“为乱于江淮,胡寇又大至,百姓南渡江者转多”,及叛平,“司徒郄鉴又徒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这第二次南迁浪潮由淮过江,流民多居于江南宁镇常一带。以后在符秦兵南下及北魏军南侵时,也出现过北方民众流徒南奔过江的浪潮。东晋政权建立后,将南渡人口称之为侨人,并在侨人集中地区侨置州郡县,其中以徐州寄治京口,以兖州寄治广陵。  相似文献   

19.
白部考述     
一、白部非“白虏” 慕容鲜卑为苻秦氏人时称“白虏”,是为确事,《魏书·徒何慕容魔传》明言:“西人(指苻秦氏人)呼徒何为白虏。”但今人又常将十六国时的白部视作“白虏”,却为一桩史误。且看下述例证: 1.《魏书·序纪》:神元帝力微“三十九年,迁于定襄之盛乐。夏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止,于是征而戮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力微三十九年为公元258年。查同书《徒何慕容魔传》和《晋书·慕容魔载记》等,可知此时慕容鲜卑酋长或  相似文献   

20.
容礼考述     
容礼是儒家礼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献关于容礼或礼容的记载颇为零散而不成系统。本文利用二重证据法,从传世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及出土文献《君子为礼》《成之闻之》等记载中,挖掘出战国至汉代的容礼资料,阐述容礼的价值,有助于认识早期儒家容礼的内容和细节以及容礼在汉代文化中的实践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