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从1902年德国的HeberLandt根据细胞学说,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问题的设想以来,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已有90年的历史,在许多领域取得新的进展。例如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与工厂化生产、无病毒苗木的培育、种质资源的保存、新品种的选育、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的克服、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的获得及植物细胞遗传工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培养全面的人才。我系于1992年开设了辅修专业课——植物组织培养。几年来,在不断探…  相似文献   

2.
对3块7~10年生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木材密度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材密度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为无性系木材密度做出贡献的各因素中,有50%~60%来自于遗传因素;无性系木材密度的重复力介于0.829~0.911之间,遗传变异系数介于4.86%~6.98%之间,木材密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介于1.25~1.47之间,无性系重复力较高,相对生长性状而言遗传变异及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小;木材密度与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遗传和环境的相关性均呈现负相关,有近80%的木材其密度与生长性状的表型、遗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这表明选择生长性状与材质兼优的无性系相当困难.讨论提出了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分两步进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种苗培育和繁殖领域.本文概述了向海一号桑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扩繁和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这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并对其组织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一天当中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几个时间取材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体细胞和其它生物体细胞一样其繁殖过程有自身的规律性,在生长区内大蒜根尖细胞有着周期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我国具有丰富多样的豌豆品种资源,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已基本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由于选择方式和选择目标不尽相同,性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尤其是构成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现有豌豆品种数量性状的变异状况,为豌豆品种自然群体的改良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克隆编码一些特有性状的基因,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导入到受体植物细胞中,并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转基因植物。80年代初首次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并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获得能在抗生素培养基上生长的植株,10多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植物又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毒病,是影响诸如甘薯、马铃薯、夫蒜主要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年山东省科技人员在全国率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繁研究,成功地掌握了脱毒快繁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改革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的现状与特点,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考虑仪器设备条件、培养对象、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适合我校实际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并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实施开放实验室、分小组实验、要求学生写实验开题报告并独立完成实验及增加实验课成绩比例等.经过4年的有益实践,表明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试管植物”是植物繁殖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它是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颇具发展前途的生物技术。研究“试管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在对“试管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发展的组织培养技术日臻完善,以及植物细胞转化系统的建立,使植物基因工程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当今环保、医药及农业等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植物基因工程已在植物蛋白的改良、植物抗病虫害、抗病毒、抗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是充分利用组织资源,推进组织学习,提高农民技能,增强农民组织意识,实现新型农民个体和组织共同发展的培养方式。有效的机制和工具可以提高组织培养的效率。本文研究了建立持续不断学习机制、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建立彼此联系网络、培养知识共享观念、培养创新发展精神、传授系统存取方法、确立能力建设目的等推动机制和实践社区在新型农民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新药.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疫苗·植物的细胞与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动物克隆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在本世纪70年代初创立和发展了重组DNA技术。这一技术结合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酶的固定化、现代化生物反应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产品分离、纯化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现代生物技术。它包括四个方面,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  相似文献   

15.
高等植物的遗传工程,旨在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把外源遗传物质——目的基因或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过载体或其它技术导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发生遗传转化,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来获得转化了的植株。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寻求植物遗传工程载体系统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虚拟生物是用计算机媒介对自然生物进行模拟或仿真而形成的人工生物。虚拟生物研究是指那些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计算机程序为生物体的人工生命研究。它为深入考察自然生物的进化现象、生长发育机制以及发展规律提供了更有效的计算机研究手段。借助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动物和植物的遗传变异、杂交、优选的机制,以便发展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虚拟生物的研究促进了理论生物学和生物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遗传物质的传递与细胞分裂的关系,论述了在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单性繁殖、体细胞融合、转化与转导等条件下,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认识植物信息传递的规律、方向和物种的演化。  相似文献   

18.
将20个杉木无性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地位指数为18、16、14的立地条件下进行造林试验,经过14 a的观测,结果表明:20个杉木无性系在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下交互作用比16、14地位指数条件下变化丰富,大多数杉木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生长较好,但也有少数无性系在较差立地上生长较好;20个杉木无性系中有11个在不同立地上差异显著,另9个无性系在不同立地上差异不显著;20个杉木无性系材积生长量的前10名中,7个无性系与立地交互作用显著;无性系营养性状的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77~0.706,平均为0.465,杉木无性系吸收营养受中等遗传控制;16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4的立地条件,属速生、耐瘠薄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3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6的立地条件,属速生、中等营养高效型无性系;12号无性系适应地位指数为18的立地条件,属速生、高营养高效型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从技术角度和产业角度对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已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生产的规模,但由于技术、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国内组培工厂的生产效益普遍较低。虽然近年来国内组培科研水平不断上升,整体实力居世界前列,但对组培内在机理的认识不足造成生产过程繁琐,生产成本过高,难以很好地应用于商品生产。同时,组培生产缺少环境控制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出国内组培科研和生产的方向是加强基础研究、增大对组培微环境的研究和控制、引入以市场为基础的科研和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植物脱毒技术?答:植物脱毒技术是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结合血清学病毒检测技术,在防蚜传毒条件下,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植物病毒全部脱除的高新农业技术。通常将一两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在一定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直到长成试管苗,在确定不带任何病毒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