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更新教育观念,又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变"教"为"学",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应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教学工作业教师的“教”向“不教”转变,使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应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向“不教”转变,使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变低效课堂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就是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就是减少知识的灌输,“多学”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使讲堂回归学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秉持“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最佳效益。
  怎样才能实现历史互动课堂呢?下面谈谈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尝试互动课堂教学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互动模式的实施中主要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为了学,以教带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教师的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如讲“石窟艺术宝库”这课时,就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寇桐 《科学咨询》2007,(16):31-31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既指“执教者”,也指执教者的“教法”;“学”既指学生,也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虽占主导地位,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更不容忽视。因为,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更何况“教”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独立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是学生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同课研究”就是老师们面对同一教材,团团围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对学生心理的独到剖析,也有对教材独特体验,还有在教学设计上的“另辟蹊径”. 一、“同课研究”课题的提出 1、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师为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围绕着教转,形成了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关系.这样教与学本末倒置,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不想学.  相似文献   

8.
刘维波 《科学咨询》2009,(19):47-47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教“书”而教,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质疑等无法落到实处。“四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改项目正好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内小组交流讨论、质疑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瞿蔚 《经营管理者》2009,(20):310-3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经典的讨论话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只要能正确把握好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技能和教学场这三者的关系,就犹如得心应手地处理好了绘画中的“三原色”,或即“鱼、渔、渔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全部思想理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系统的仁学理论,而教育观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关于教育理念的阐述涉及很多方面,总体可分为教师“教”的理念和学生“学”的理念。“教”的理念主要表现在:教师心理、教育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等;“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非智力因素、学习要专心致志、注意变通等。  相似文献   

12.
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一门工具课,是为各学科服务的,我并不否认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个功能,但是如果仅仅是工具,那小学完全没有开这门课的必要。要想打破这个传统认识,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一起给这门课注入生机和活力。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评价激励等学习方法,实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被动“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和“我爱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9):M0002-M0002
如火如荼的六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九月,经过多年寒窗苦读,成千上万的又一批学子走上了独木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监考、阅卷、统计、查分、录取、报名、收费等各个环节之中。其实,信息技术已经融入教育各个领域,包括教师和学生日常的“教”与“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一、智能学具活动的特点学具是教具与玩具的一体化。它既是教师用作教学的教具, 又是学习者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玩具,同时也是载有知识信息的一种学知识、练思维的学习用具,是实现教、学、玩“三合一”的物化载体。智能学具活动有如下特点: (一)“教、学”互动化在智能学具活动中,既能给教师提供教法,又能给幼儿提供学法和玩法。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幼儿人人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反之,幼儿的学习活动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形成一个“教、学”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导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主角现象成为常态,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受到严重影响。“学导式”教学法体现了让学生基于一定学习任务和要求之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其中辅以教师的引导,实现有效学习。其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导,是我们力求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班集体师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巴班斯基则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则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了还要会用。一、满足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需要在教育和教学中是否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区分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标志之一。上口语课时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愉快的情绪,让他们认为上口语课是件快乐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师生单向传递知识。由教师的教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教师唱主角,学生充当配角。长期如此,学生就习惯于这种被动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指的是不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研究性学习”进入化学课堂教学,围绕教学这条主线来实施“研究性地教”和“研究性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