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价值创造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经济学家》发表了《社会劳动创造价值之我见》、《关于先进技术创造价值的问题》、《学术月刊》也发表了《怎样维护劳动价值一元论》。这些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生产资料也能创造价值。这涉及马克恩主义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最基本的原理,不能不发表一点意见。 价值的实质和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探讨价值的量的问题时,必须首先了解价值的实质以及劳动为何表现为价值和劳动如何表现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创造,怎样实现,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其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的一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本文,笔者赞同卫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的一元论,并对此作了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要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使用价值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社会新价值也相伴随同时增长。因此,虽然直接投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活劳动效率的提高,社会新价值仍然呈现巨大增长的趋势。所以,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观点并没有失去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蒋海益 《江汉论坛》2002,3(7):39-4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着重对生产要素职能(功能),尤其是资本职能(功能)进行价值分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作为唯一要素决定价值;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已是多种要素功能互补共同决定价值。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绝不是“价值一元论”。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重新诠释为“功能价值”分析,既符合马克思的本意,也将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价格机制:劳动价值一元论的困境王则柯教科文卫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吴易风先生最近发表论文,讨论“第三产业劳动和高科技是否创造价值”(吴易风,1996),吴先生的主要结论是,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其劳动并不创造价值”;“高科技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生产劳动与价值创造──兼答苏星教授蔡继明七年前,笔者曾在谷书堂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写道:“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都创造社会财富,都形成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收入,是通过交换而取得的自身劳动所创造...  相似文献   

7.
也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简评苏、谷之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苏星同志《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与谷书堂、柳欣两同志《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之间的争论,认为各有偏颇之处。苏文否认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参与价值决定、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谷、柳文提出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以及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文章最后还对有人主张“改造劳动价值论” 的错误观点,进行了评析和批驳。  相似文献   

8.
陈征教授是当代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科学劳动论"是陈征教授在研究《资本论》过程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从一般劳动理论到现代科学劳动理论的创建过程中,陈征教授不仅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关于"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的重要观点,而且随着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开创性提出了"商品价值创造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重要论断,指出现代科学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是一个理论扭曲 ,它造成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障碍。其实 ,创造价值与增加价值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讲 ,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从这个思路分析下去 ,我们发现 ,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剩余价值。一方面 ,物化劳动来源于活劳动 ,并且是本期活劳动 ,所以讲物活劳动共同创造相对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 ,活劳动肯定是本期的 ,物化劳动 (C)又来自本期的活劳动 ,故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 ,从而坚持了劳动价值一元论。承认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阎革 《学术论坛》2002,23(3):38-41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 ,是随着经济基础和阶级斗争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 ,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不能动摇。文章认为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物质财富的生产 ,更多的是依靠科学技术 ,即知识。但是 ,知识本身(包括知识产品 )不会创造价值。所谓知识创造价值 ,实际上仍然是劳动 (包括脑力劳动 )创造价值 ,所以不能用“知识价值论”代替劳动价值论。文章还对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进行论述 ,认为不一概肯定 ,也不一概否定 ,要作具体分析。最后 ,作者认为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阅读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 ,防止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1.
劳动理论的创新 ,包含劳动内涵和外延、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理论的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是在坚持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一元论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拓展到生产无形产品、精神产品的商业劳动、服务劳动、科学劳动以及管理劳动、经营劳动等。  相似文献   

12.
<正> 传统的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果承认非物质生产劳动也生产商品并创造价值,那就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本上只是在物质生产的范围内研究价值形成问题,并且把劳动物化作为理论进一步展开的前提,这就导致了后人的一个误解,以为劳动的物化是形成价值的先决条件。其实,价值反映物化劳动,这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曾指出:“对于劳动的物化等等,不应当象亚当·斯密那样按苏格兰的方  相似文献   

13.
商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可说是传统的观念。我认为:不能说商业劳动毫不创造价值,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商业劳动固然创造价值,但并非任何商业劳动都创造价值;二是商业劳动创造一种服务价值,并不构成有实体的商品。 马克思对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享工人  相似文献   

14.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上海《学术月刊》杂志社和上海市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劳动和劳动价值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北京、厦门、杭州、福州、武汉的老中青学者共聚一堂,就劳动价值论如何与时俱进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一、怎样深刻理解、全面把握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卫兴华认为,要澄清对马克思有关理论的误解。第一,劳动并不一定都创造价值。不应提出这样的理论逻辑:承认是劳动,就得承认它创造价值;如果不创造价值,就不是劳动。在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非马克思经济学,都区…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创造和使用价值生产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结果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价值创造的实体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财富创造的实体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与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 ,是具体劳动生产的。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财富过程和创造价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价值分配必须同财富分配结合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的财富应该由劳动者和其他参与的生产要素分享。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产权与分配的关系理论 ,分配关系是由产权制度而非劳动或价值创造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决定分配关系 ,在产权存在的社会制度中 ,分配有二重性 ,一方面各生产要素有权凭要素所有权获得对财富分配的索取权 ;另一方面 ,有权参与生产中人类劳动凝结的分配 ,这是合法收入 ,不是剥削 ,也不是萨伊要素价值认为的生产要素具有生产性可以创造价值。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范畴 ,要与时俱进地科学拓展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概念 ,在此社会主义劳动内核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是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学术界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各方都是把商品价值与创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商品价值看成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这容易引起误解或本身潜意识中就有拜物教观念,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产生混乱和误解的一个根源。正确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劳动表现或不表现为商品价值,什么劳动可以表现以及怎样表现为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创造价值的劳动一般□赵海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究竟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整体看来可分成两大派别:一是窄派,提出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二是宽派,坚持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同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劳动二重性和价值规律二重性原理出发,针对所谓的“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分析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认为,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规律,还是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看,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原理仍然是无法否定的客观经济规律,而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的主张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是与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研究创造价值的劳动为中心,从抽象劳动、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总体劳动、有用劳动等方面,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有用劳动所对应的抽象劳动才能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实体,并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即只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一结论,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整体创造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经济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认识劳动,劳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整体性。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者的主体作用创造价值,而基本的事实是劳动客体在价值的创造中也发挥着作用,必须从劳动的整体性出发,认识劳动整体的创造价值的作用,科学的价值理论是劳动整体价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