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科技革命首先在德国开始,并在德国深入开展,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在德国发生的主要原因,考察了近代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历程,阐述了近代德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高关税政策与近代美国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美国面对资本主义强国尤其是英国的竞争和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取得经济上的独立 ,执行了高关税政策。高关税政策保护和促进了近代美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美国在 19世纪末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3.
世界妇女运动,则是从近代开始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生了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和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前者较后者发端早。 一、资产阶级妇女运动 1、产生的历史背景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改革不彻底,近代日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封建残余,天皇制得以继续.近代日本政府通过神话天皇,鼓吹日本国体优越,宣扬大和民族优秀,使皇国观念成为近代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支柱.战后日本的皇国观念并没有受到彻底批判,至今仍然在社会中产生影响,阻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顾莹惠教会学校是美、英等国基督教差会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而建立的。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的,因此,它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租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中石油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程,最终成为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要考察俄国的近代工业化,不能不研究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所经历的是一条不同于英、法、美为首的西方模式的独特的历史道路。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确立是通过"普鲁士道路"实现的。农业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为德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国工业革命与英、法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工业生产很快超过了英、法,在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然而,德国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推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相反,资本主义的"普鲁士道路",使德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以容克封建势力为主导地位的容克资产阶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政治与经济的演进呈现不同步平衡协调发展状态,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1945年之前,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十分缓慢,资产阶级始终没有在政治上确立绝对的统治地位,相反导致封建势力的复活和法西斯的兴起;德国在本世纪还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最后葬送了德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两国社会变革,就不难发现两国的变法维新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试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也能发现两国进行改革的斗争路线和手段、变革领导集团的实力、两国的文化特点却不尽相同.两国变革成败的历史必然性也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发展中国经济必须“以商立国”,他们重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倡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主张市场立法,他们所具有的市场意识,对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自实现国家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力日益与英国相抗衡,两国矛盾因此不断激化,终于酿成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英德首场殖民地之争。本文重点论述两国政府在这场竞争中在外交上的交涉。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压下 ,被迫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认识。吉田松阴在“取舍”和“聚类”的思想下 ,侧重学习西方军事 ;谭嗣同在“取文”和“去之”的思想下 ,提出了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探索两国知识分子的开放思维特征 ,对进一步研究中日现代化道路问题会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近代德国迅速崛起而其现代化过程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发达国家的独特性——崛起在"现代化与传统"之间。在经济方面,近代德国以铁路和重工业建设为契机,迅速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展示出强劲的现代性;在政治方面,近代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政治体制相对滞后,附带着明显的传统性。近代德国现代化的独特性无疑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范式和德国的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农业向资本主义关系的演进形式,在世界各国或一国不同的地区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明显特征。所谓“普鲁士范式”是指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进而实现德意志民族统一和崛起之路。这种改良的道路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并把德国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战结束后,原民主德国通过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宣告了‘普鲁士式道路’的历史终结。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再度统一后不仅实现了资本主义农业与社会主义农业的互相融合,而且实现了传统小衣制与现代大农业的有效衔接,促使农业正朝着资本化、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纷纷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在促进本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研究这些经验和措施,对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则以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为切入点,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但发展缓慢,二者之间差别较大的原因同日俄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不无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问题上,改革的态度不一;二是如何发展近代工业问题上,支持力度不同;三是在发展近代科技教育问题上,重视程度相异。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改变了自身运动的发展方向,被强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然而,两国社会变革走向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之所以中日两国在西为东渐后形成不同的历史走向,除了两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差异之外,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以致于在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9.
与其它几个主要殖民国家相比 ,近代法国对华经济贸易的份额明显少于英、美、日、俄等国 ,甚至逊于德国。这一现象是值得关注当今中法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人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历史上法国对华经贸关系如何 ?本文描述了近代法国对华经济状况和近代各国对华经济关系中法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东北三省正处于农业、工商业和城市等各部门经济亟待开发和迅速兴起发展时期 ,对劳动力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正是由于大规模关内移民的适时到来才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加速了东北的土地开垦与农业发展 ,使东北区域市场经济由此变为全国市场经济的最重要一环 ,为国内市场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并且还促进了东北民族资本主义高峰时期的出现与近代东北城镇的发展及繁荣 ,他们成为近代开发和建设东北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