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在 《北京纪事》2011,(10):60-62
关于人生 吴秀波生于北京,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药店职工。他从小在长安街附近的永安里外交大院里长大,小时候的吴秀波在小孩堆里并不出众,甚至有点蔫。  相似文献   

2.
《人生与伴侣》2014,(11):30-30
吴秀波在圈中有“哲学波”的称号,他说在这个圈中,你想说实话,又不想得罪人,只能哲学PAI,这也是本事。吴秀波独特的大隐隐于市的气质,应该拜大起大落生活所赐。经历过人生惨淡,见识过生死无常,在富贵烟云、盛名荣华、熙攘名利从天而降后没有慌张和张狂,悟出“原来觉得自己是搞艺术的,现在觉得是搞服务的”。搞服务的吴秀波前一阵子在热播连续剧《离婚律师》中又成了服务标兵,晚上打开电视机,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6,(2)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不少女作家的孩子都对母亲一肚子意见。我想自己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母亲作为一个作家,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却有严重的欠缺。她生前多次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母亲曾说她不喜欢小猫小狗。我感到她也不喜欢小孩儿。她的神经官能症使她怕吵闹,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别人带小孩来  相似文献   

4.
在意识形态中心话语霸权逐渐消失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的女性文学母性叙事开始回归女性性别主体,逐渐剥落母亲神圣的面纱而显示出其凡俗而驳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化策略上解构了父权文化关于母亲神话的定位和角色认同,然而也有一些女性文学叙事不惜以牺牲母亲的自然属性和天性来颠覆传统母亲形象,在解构男性期待目光下的那些忠贞隐忍、逆来顺受的"闺阁天使"母亲形象的同时,使女性文学母性叙事陷入了自我伤害的写作误区。随着母亲形象被极端丑化,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致力于寻找理想母亲的写作尝试,呼唤与渴望"新母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他在10岁的时候才上一年级,而同样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上三年级了。为此,他问他的母亲,自己是不是很笨。母亲委婉地告诉他:"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而已。  相似文献   

6.
张羽军 《新少年》2011,(5):18-19
随着电视剧《黎明之前》在全国各地卫视热播,著名演员吴秀波饰演的中共卧底刘新杰,成为新一代谍战剧标签人物,42岁的他大器晚成。由于父亲是外交官,常年驻外,吴秀波的童年缺失父爱,成为他人生的遗憾。而在自己成为父亲后,  相似文献   

7.
刘淑萍 《今日南国》2014,(12):30-30
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一哥一姐.农村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家长只舍得将有限的钱财供宝贝儿子念书,而女孩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到成年后嫁到别人家去了,有了文化知识自家也用不着,肥水岂能落外人田.所以她和姐姐只能有一人上学.母亲拿来一副金耳环和一块手表,对姊妹俩说:“你们一人得一样,得耳环的人不上学,帮家里放牛;得手表的人上学.自己选择吧.”放弃一个既是无奈之举,也未显得如何不公平.因为在乡民的眼中,金耳环远比手表贵重得多,是那些待嫁之女的心仪之物.姐姐高兴地选择金耳环去放牛,而她雀跃着从母亲手里接过手表继续上学.亲戚怜惜地说:“这个傻孩子!”  相似文献   

8.
经常会有人问我,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总是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眼中,她首先是一位母亲,然后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员。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才意识到她是一位多么不同寻常的演员,她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深多广。这么多年来,那些喜爱母亲的影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看母亲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是你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整个成长过程——无论我受了什  相似文献   

10.
"老虎母亲"型故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著名民间故事。从故事分布状况看,汉族和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都覆盖其全域;从故事的形式上看,汉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属于"惩治"型,朝鲜族的"老虎母亲"型故事则属于"日月由来"型;在文化意蕴上,汉族的故事体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和善必胜恶的乐观精神,而朝鲜族的故事则表现出基于固有巫俗信仰的"神人相通"、"通神求生"的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  相似文献   

12.
朱成玉 《社区》2008,(32):24-24
母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母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含糊。记得有一次,她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母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3.
"另类"并非一类,不存在空驾于现实的群落,实质上不过是那些消解主流意识的写作姿态.题材的设定、文本的选择、观念的确立等等都处在各种非传统的恒变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4.
艾丽辉 《南都学坛》2004,24(6):45-49
《红楼梦》里写了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赵姨娘四种类型的母亲形象。这四位母亲形象,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各种母亲类型的典型代表。王夫人是贵妇类型的母亲,薛姨妈属于寡母类型的母亲,邢夫人属于继母类型的母亲,而赵姨娘则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身为妾妇的一类母亲形象。在封建社会中,由于"母以子贵"的观念的影响,所以这些母亲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使人间美好的亲情关系,被各种形式的利己思想所掩盖,这不能不说是封建社会中人性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15.
正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伯父教我读《古文观止》,第一篇是《郑伯克段于鄢》。不知道为什么,我读着读着就哭起来。别人都有母亲,我的母亲在哪里呢?我是1949年离开母亲的,那年我七岁。一阵狂暴的"龙卷风"把国和家都撕成两半。我那时太小,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我  相似文献   

16.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喉咙大嗓门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经常把我的剩饭都端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可惜。"我最厌恶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17.
约会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有"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如果天下的垃圾都会幻化为小孩子,那些拾荒的人还敢去乱翻个不停吗?我们是垃圾变的?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8.
珍藏的名字     
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村人,村里办过几次扫盲班,次次要她放下农活去学字,但母亲总是找出一张纸一支笔来,当着那些干部的面利利落落地写下几个字让他们看,  相似文献   

19.
与母亲有关     
《北方人》2008,(5)
补丁童年最先接触这个词。母亲在煤油灯下缝合,我那些顽劣的日子捅出那么多破洞。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数着有月光或无月光的针脚把泥土捻得细细,将苦涩缝合在我的衣裤上,我的蹦跳摸爬滚打母亲无怨无歇地缝补。我打破邻家小弟的头,我拆下隔壁的篱笆我敲碎阿婆的泥菩萨……母亲缝  相似文献   

20.
母亲虽然今年八十有五,但每天追随社会时尚,让家人和左邻右舍十分羡慕。"顶"、"给力"、"不差钱"等新词,母亲一应俱知。她还关心国家大事,"调控房价"、"物价回落"、"十二五规划"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她经常到外边遛弯儿,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