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祥子》的故事,是一个进城农民的故事。祥子的身份,经历了一个从进城农民到城市游民的转换,他的遭遇及精神危机,固然是特定时期社会生活的产物,但从根本上说,又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那些进城农民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骆驼祥子》,不仅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了解作品,而且也将帮助我们认识当代生活,尤其是那些与农民进城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平生得意之作。他十分珍视这个婴儿。他曾经公开地向别人说:“读读我的《骆驼详子》吧,就这部东西我自己还满意。”①这部作品主要从祥子着墨,却触及整个社会,使它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彩。文艺作品一经出世,就具有它的社会性,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不应该是纯文艺的,而应该是文艺学和社会学的。也即是说,仿佛一架显微镜,放在镜台上的应该是两枚镜片:一是文艺学的,一是社会学的。我本着这个观点,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祥子和虎妞的婚姻作一番透视。  相似文献   

3.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堪称中国现代市民个性主义形象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小说本竭力强调祥子性格悲剧中的社会悲剧意味,因之,从本中所显示的现实图景来看,祥子作为市民个性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性格力量,并未被本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两部作品,以无处不在的金钱为媒介,塑造出鲁滨孙·克鲁梭、摩尔·弗兰德斯两个鲜活生动的"经济个人主义"形象。这一切影响着老舍《骆驼祥子》中"‘经济个人主义’祥子"形象的塑造,但他笔下的祥子与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摩尔有所区别,老舍对他们既接受,又改造,这是一种独创性的"影响"。所以,笛福笔下的鲁滨孙、摩尔与老舍笔下的祥子之间存在着一段无法绕过的文学"因缘"。这是值得重视的比较文学研究课题,对英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艺大师。一九三六年秋发表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他在解放前的代表作。小说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原则,表现了作者所熟悉的城市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几乎无事的悲剧”题材,真实地写出了主人公祥子“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天”,并深刻地剖析了造成其悲剧的多方面的根源,促使读者思考摆脱其悲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与它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骆驼祥子》语言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通俗,明白、新鲜、活泼、口语化。群众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丰富宝藏,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注意学习和吸取群众的语言。老舍是纯熟运用北京口语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从容地调动口语,进行加工提炼,“给平易的文学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有类似康拉德《黑暗的心》走向人类内心探险的旅程的结构。祥子从中国的农村出来 ,带着朴实勤劳的精神 ,为的是追求买一部可以致富的洋车。洋车就象征意义来说 ,就像《黑暗的心》的白人所追求的象牙。康拉德的克如智和老舍的祥子一样 ,想要摆脱落后与贫穷 ,最后都被落后与贫穷毁灭了。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承认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说,《骆驼祥子》可以被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但是从人物自身内在的精神—心理结构而言,《骆驼祥子》更应该被认为是"承认的悲剧"。文章通过对小说两个主人公祥子、虎妞悲剧成因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一结论。它有助于我们转换视野,从一个更隐秘而内在的角度重新认识《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9.
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同志,大概都不会忘记,祥子虽以坚强的意志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了反复的搏斗,但最终并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永久地当一名自由自在的洋车夫,反而在生活的道路上碰得头破血流,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就是祥子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0.
1954年9月老舍为《骆驼祥子》写的《后记》中说:“这是我的十九年前的旧作。”人们据以断定《骆驼祥子》的写作时间为1935年。然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2月的《出版说明》却肯定“作品写于1936年。” 根据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载《收获》1979年第1期)的介绍,《骆驼祥子》的写作时间为1936年夏至1937年初夏。老舍说:“由二十五年春天到夏天,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到了夏天,我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把祥子写在纸上”;二十六年“刚刚入夏,我将它写完,共二十四段,  相似文献   

11.
《骆驼祥子》对祥子的遭遇以及其所遭受的精神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祥子的命运所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农村小人物的变迁,更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千万农民所面临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祥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民间视角下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老舍名著《骆驼祥子》中,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三重因素: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个人奋斗的抗争方式及虎妞的诱骗和控制,启迪人们去思考、探索解放"祥子"们的历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祥子也成为了历年来学术界讨论分析的对象,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产生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中,当然也有祥子自身性格的内因。熟读作品,我们会发现祥子的淳朴、善良、正直,同时也会感受到他的执拗、固执、不变通,这些性格对于祥子人生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是社会的大背景使得祥子以及当时的人们都具有同样的性格特征。祥子的性格被认为是悲剧的性格,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祥子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性格的结果。本文详细了解了祥子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产生的悲剧以及性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老舍《骆驼祥子》的研究历来以祥子为核心,对在祥子人生奋斗历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如虎妞、小福子也有一些精辟的评论,但是对二强子这个人物却很少论及。其实二强子这一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叙事功能,他不仅是生活在都市社会底层的平民代表,更是祥子个人主义奋斗的人生历程的一个镜像。通过对二强子及其家庭悲剧的解读,可以看出二强子这一人物在祥子形象的塑形、性格变异与堕落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骆驼祥子》在结构上有其独特的魁力。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为主线,在单纯、明晰的情节中,再现了广阔复杂的人生世界,揭示出祥子性格发展的必然。小说通过结构上的前后对比与照应,使祥子的形象在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多条伏线的巧妙安排中,迸发出强烈的悲剧效应。小说还在生动细腻的心理刻划中,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扩大了主人公性格的丰富内蕴。《骆驼祥子》在结构上呈现出单一中寓复杂,平淡中有波澜,严谨中有疏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虎妞形象及其与祥子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是虎妞命运的一曲悲歌。暴虐黑暗的时代,妖魔化的都市明,使失败与堕落成为走入城市的青年农民祥子的宿命,而虎妞不但在丑恶的社会,家庭中被扭曲了心灵,更要面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歧视与抛弃,也许她乞讨生活的方式伤害了祥子,但那决不是祥子悲剧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和美国新闻处前总编华思上世纪40年代撰写的《读(骆驼祥子)》和《评(骆驼祥子)英译本》,是早期《骆驼祥子》接受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史料,但失收于老舍研究的任何资料中。这两篇文章不仅能避免接受者的盲目与自信,纠正以往接受研究的偏差与问题,更能打开接受者认同与重构、修正与跨越的新视阈,堪称《骆驼祥子》接受传播史上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8.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乡愁既有虚构的乡下想象,也有老舍寓居青岛时对故乡北平的现实经验,即一种"双重乡愁"。祥子乡愁对象的城乡杂糅性不仅质疑了作品的城乡叙事框架,而且流露出老舍超越城乡叙事,意在思辨个人主义的深层意旨。反观同期老舍创作的《文博士》与《骆驼祥子》在创作时间、内容上相似相关的文学史实,则进一步彰显出老舍基于个人主义反思基础之上的跨文化焦虑感。  相似文献   

19.
王云缦同志认为,电影《骆驼祥子》中“虎妞的鲜明动人”和“祥子的单调贫乏”的原因,在于改编中的某些过失(《电影〈骆驼祥子〉改编得失谈》),这不无道理。但却不够全面。既然是改编,就有一个原作的问题。尽管改编者可以“多角度”、“多变化”地表现人物,但人物性格的刻划不能不受原作某些艺术表达的制约。小说中的虎妞由于从小生活在刘四那样一个“土混混”家庭,养成她那虎和泼的性格,这是一个言语粗俗、惯于撒野、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语法功能包括组合功能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发现,《骆驼祥子》中的形容词重叠式有一些特殊的组合功能:与程度副词同现、与否定词同现、与助词“着”和“了’’同现。与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相比,《骆驼祥子》中形容词重叠式的组合功能更强,充当句法成分也更为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