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建立我国财政投融资制度王陆进所谓“财政投融资”,简而言之,就是财政部门听管理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根据世界上最为成功地建立和运用了财政投融资制度的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做法,这一般是指将政策性资金交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政策性金融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革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投融资体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投资范围 ;二是政府投资管理的职责分工和投资方式 ;三是政府对全社会投资的宏观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财政投融资不容置疑,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财政投融资”这一概念最初是从日本引进的,它是指政府为实现调控经济之目标,依据政府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并加以运用的金融活动,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各国,财政投融资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时期,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矛盾激化,市场要求政府更多地参与并调节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这场危机,纷纷采用…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投融资制度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实施前景的分析财政政策性投融资是为强化宏观调控功能,以信用为手段,以实现特定政策目的,真正或间接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它有利于填补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引导社会投资按照政府目标方向发展,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政投融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财政投融资制度一定会带来多大的效果,应该仔细分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实行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可行性和预期的成效。对于财政投融资制度,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5.
一、现 状从 1 950年— 1 999年 50年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3 695 5亿元 ,其中中央投资 20 3 3 54亿元 ,占 55% ,地方投资 1 661 95亿元 ,占 45% ;国有单位投资 3 0 75 3 6亿元 ,占83 2 % ,集体单位投资 1 60 0 7亿元 ,占 4 3 % ,城乡个人投资 2 73 3亿元 ,占 7 4% ;基本建设投资 2 2 1 9 3 8亿元 ,占 60 1 % ,更新改造投资 553 68亿元 ,占 1 5% ,房地产及其他投资 41 9 88亿元 ,占 1 1 4%。说明新疆投资构成中 ,中央投资的增长对新疆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同时反映地方政府投融能力有限 ,以及投资增长点过于单一。投资是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 ,我国一直没有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采取的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 ,配合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 ,在稳定经济、安定社会、促进增长等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针对当前的形势 ,我们还应作出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7.
宏观与微观投资环境的概念 一般谈起投资环境总是提到“小气候”,很少谈到“大气候”。其实“大气候”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小气候”。所谓“大气候”指的是宏观环境,所谓。小气候”指的是微观环境。外国投资者到、东道国进行投资,从资本的投入到回收整个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风险。这些风险有时是来自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对外商投资者来说,东道国的政  相似文献   

8.
县乡财政是县乡政府工作的"助推器"和"原动力".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县乡财政存在缺口,成为困扰县乡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9.
财政投融资也称财政信用、政策金融或政府信用,是以信贷方式运用的财政性资金。日本是一个成功地运用财政投融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增长的国家。本文试时日本的投融资体制作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一、日本财政投融资体制考察日本的财政投融资(TheFiscalInvestmentandLoanProgramme,缩写为FILP)是指政府通过公共金融机构为公共设施和需要扶植的民间产业筹集、融通资金以及直接进行投资的金融活动。日本的财政投融资与一般财政资金运用的最根本…  相似文献   

10.
财政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财政投资的领域只能是公共物品生产领域,财政投资就是公共投资。而在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中,财政投资的基本内容是对物质资料生产企业进行投资,这种做法似乎意味着财政投资不主要包含对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的投资。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既要保留财政投资的经营性,即财政经营投资;又要保证财政投资的公益性,即财政公共投资。由于在传统体制中财政投资职责不明、界限不清,因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根据新的要求对财政经营投资和财政公共投资进行重新研究,以便科学地界定其职责与投资区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以政府财政为依托,筹集资金,以实现政府意图和国家有关政策目标为目的,实行有偿投入的财政性金融信用活动。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由拨款改贷款给企业,从而使那些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那些经济效益差而社会效益高的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资金,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水平。加之近几年由于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宏观经济的失控,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下降,国家无力向重点项目进行投资,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其…  相似文献   

12.
肖伯男 《理论界》2000,(6):40-4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冲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发生了积极和深刻的变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要利用价值规律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而招标投标制度是走向市场的“催化剂”,它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竞争手段,在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招标投标制度在投融资领域的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一些领域逐步得到了应用,主要是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我国的项目设计和施工建设,政府规定必须使用招标的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投资…  相似文献   

13.
14.
财政投资评审或财政评审,应定位为我国财政部门的一项"技术管理"职能,它和"制度管理"共同形成财政管理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支柱;只有将财政评审定位于财政管理职能或范畴,才能明晰、理顺和打通财政评审与社会中介、财政监督检查、部门预算、政府审计等之间的关系,才能根除人们对其相互之间所谓"重复、交叉、矛盾"的困惑与误解;将财政评审机构改定为行政管理类,是原有特性的"还原"或"回归",也具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制度基础;公共财政投资规模越大,越要重视财政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效能化,越要强化和提升财政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作用,使财政预算管理由过去主要靠制度管理,转向制度管理与技术管理并重,"两条腿走路";财政评审是公共评审,应牢固树立和坚持"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着力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财政评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性投资的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国1994年成立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十年来,财政评审机构在我国财政性投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评审工作成为节省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投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投资体制在整个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脊梁。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投资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体制改革的进展。对整个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投资体制改革,无论  相似文献   

17.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支出与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投资的决定机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影响投资的因素有很多,如利率、收入、消费、人口、心理、资源等等。本文对宏观经济学中涉及到的投资函数做出一个综述,并结合中国近年来的投资状况及规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东刚  柳文 《文史哲》2003,(6):150-157
近代日本处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近代日本投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规模变动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规模成倍扩大,但发展水平不稳定;实际投资率不断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其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投资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动、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动和投资区域结构的变动。通过实证分析,可以探求近代日本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投资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处于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 ,决定了中国近代投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规模变动特征主要表现为 :投资规模成倍扩大 ,但发展水平不稳定 ;实际投资率不断上升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其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投资产业(部门 )结构的变动、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动和投资区域结构的变动上。实证分析的目的在于探求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成因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在引进国外直接投资中打“遭遇战”已是实际工作部门和理论界较为一致的看法。近几年,在这方面所显露的结构失衡、总体效益欠佳等问题,已向我们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制定一个正确的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宏观战略是今后上海利用外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上海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