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全国粮食亩均纯收益下降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9000个农业生产单位主要农产品收益情况调查,2005年全国粮食生产平均每亩纯收益为243 元,比上年减少27元,下降10%。一、主要粮食品种种植效益普遍下降。分品种看,四种主要粮食生产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5年小麦每亩纯收益为166元,减少33元,下降16.6%。稻谷平均每亩纯收益为324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对粮食增产原因的了解,分析我国三大主粮总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以及单产变化趋势,采用Kurosaki内部贡献分解法测度我国三大主粮单产增长的内部效应,并比较分析各地区单产变化与专业化生产趋势。研究表明:三大主粮总产量增长主要源于单产提高;单产增长基本可归因于纯单产增加,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对单产提高的促进效应较小,同时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向单产高的地区集中。可以预测,纯单产增加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会趋于平缓,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将更多地依赖区域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替代。  相似文献   

3.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末农户存粮人均528公斤(原粮),比2001年末增加16公斤。主要情况是: 一、农户当年生产的粮食有所节余。2002年由于全国粮食增产,农户当年生产的粮食仍有节余,但节余减少,人均为16公斤,比上年减少3公  相似文献   

4.
从作物单产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调整3个层面构建促进粮食增产的分析框架对2003—2013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十连增"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过去十年间,粮食单产的提升是河南省粮食增产的主要贡献因素,但贡献率在逐年下降;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的贡献逐年增加,2006年后超过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成为首要的贡献因素,这主要源于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结构调整对粮食增产具有持续的正向作用。鉴于耕地面积约束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如果今后依然按照河南省粮食"十连增"期间的增长模式,则粮食增产不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单产提升是今后粮食持续增产的主攻方向。分地区来看,豫南和豫东地区粮食单产提升对粮食总产量增加起到主要推动作用;而豫西、豫北地区播种面积扩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负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及其比例,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机械化相对容易的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会被削弱;分区域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中国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减小,但对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国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区域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定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收益及产量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粮食种植收益与生产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产量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净收益增长率的响应值表现为正负交错,小麦则先减弱,后增强,之后趋于稳定;对于净收益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产量增长率的响应值亦表现为正负交替,小麦则先增强后减弱,且存在时滞。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粮食产量增长率及净收益增长率的变动均主要受来自其自身的结构冲击的影响。由此得到启示:粮食种植收益持续增加不能单方面的完全依赖粮食增产;种植收益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很小。为此,省政府应采取措施:(1)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机制;(2)提升粮食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及单产水平;(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4)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对粮农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7.
《小康生活》2005,(1):5-5
2004年,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使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的状况很快趋于稳定,粮食丰收的基础扎实。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l5.2亿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775亿斤左右。粮食增产,净进口大幅增加,有效地增加了国内粮食供给,减少了年度产需缺口,初步奠定了明年粮价稳定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石,而与其相关的适度财政支持可以兼顾公共财政资金有效利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结合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持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持能够促进水稻总产量增长,但这种增产效应存在时滞;财政支持对水稻增产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扩大区域水稻生产规模实现;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导致水稻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趋势。鉴于水稻生产的空间异质性,从是否为粮食主产区来看,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增产效应在东北地区更显著。因此,需要保持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营的规模化、效益化、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负向抑制作用,增量资金向包括东北地区的主产区倾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集中化程度在波动中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其中小麦的集中化程度最高,稻谷最低.粮食区域布局的变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地区集中和转移.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东北稻谷重要性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中部地区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地理环境约束、区域差异和人地矛盾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演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增产"和"增收"是粮食主产区设立的两大重要目标。既有研究普遍强调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然而,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农民收入是否提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将2004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设立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效应,但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削减效应。具体而言,与非粮食主产区省份相比,粮食主产区的设立使得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相对增加了455.852元/人,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了532.567元/人;粮食主产区设立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径依赖于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张。整体而言,粮食主产区设立通过改变农民在务工与务农之间的资源分配模式,实现了农民总收入的动态平衡。本文认为,在继续推进粮食主产区政策兜底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强化扶持农村劳动力多元化就业等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好巩固"增产增收"的政策组合拳,实现农民总收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生猪供应链上游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供应链上游有两种结构:猪贩作为中间商模式和直接交易模式。论文分别从交易三维度视角和模型化交易费用的视角,对两种结构中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生猪供应链上游的结构方式将向直接交易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结构对牛鞭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供应链的结构 (即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牛鞭效应的影响 ;提出基于不同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组合的四种供应链结构 :链状结构、整树结构、短粗结构和细长结构 ,并且提出了通过区分供应链中的主要成员和支持成员的办法来确定适当结构从而消减牛鞭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流转税高配置结构加重了税收超额负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益,不利于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的分配关系,容易引起经济的扭曲。应通过重视和完善所得税增收以及把生产型增值税改变为消费型增值税等途径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税收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成立大会暨2001年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哈尔滨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联络中心;研讨了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办刊特色和宗旨,交流了办刊经验,并首次对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进行了评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单个制造商和两个不同区域市场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分别就制造商对两个不同区域市场的零售商实行统一定价和差别定价两种定价策略下构建了纳入零售商公平偏好行为的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了不同情况下供应链均衡策略,分析了零售商公平偏好行为对不同情况下供应链均衡策略、参与者的利润以及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偏好行为对制造商的批发价格和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对零售商的利润具有正向影响,而对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和供应链运作效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中国能源平衡表(2014年和2015年)绘制并分析了中国能源流图,按能源类别概述了能源生产、供给和消费及其在部门间的转换和流动状况,重点列出煤炭调入调出量在1千万吨以上的省份;分析了全国各省煤炭、电力的区域调动情况;阐明中国在世界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及各能源品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通过能源流图看出,2014年能源供应增长1.52%,消费增速跌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3年和201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均在60%以上;天然气利用在中国起步较晚,未来还有较大增长潜力;中国煤电占总发电量的75%,气电与主要发达国家的24%相差甚远;此外,全国各省中6省煤炭、电力净调出与5省煤炭、电力净调入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回收物流成本要素对不同权力结构闭环供应链及其节点企业决策的影响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以及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表明:在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零售商主导的市场结构;仅仅考虑零售价格,消费者会更加偏好于集中式的闭环供应链市场结构;制造商承担回收物流成本增加产生的利润损失会转嫁给零售商,并且导致零售商直接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而引起市场废旧品回收率的降低。Nash均衡状态容易受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利己行为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会打破市场的均衡状态。通过算例计算,对比分析了回收物流成本变动对回收率、销售价格、批发价格,以及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最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由两个品牌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考虑两个制造商各自生产一种品牌差异化的替代品,并以批发价格提供给零售商,分别构建了由各个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的两种权力结构模型,并得到三种均衡解.进而分析了品牌差异化、权力结构等因素对均衡结果的影响,考察不平衡的权力结构对消费者剩余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并用数值算例予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和产品需求不会造成影响;在制造商主导结构下,高(普通)品牌价值产品制造商获得的利润份额要高(低)于零售商主导结构下的值,而零售商拥有主导权时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份额;从消费者剩余和供应链系统利润视角,不同权力结构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需求侧经济管理政策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效力已成强弩之末时,适度调整经济结构改革方向转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我国顺应经济周期发展规律的应时之举。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三个典型国家不同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和经验的介绍,从最优税率区间、减税与政府预算赤字、供给侧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改革对失业率、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对制定和实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案措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供给侧视阈下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供给链进行了探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外部链入手,合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供给侧改革;从内部链入手,提升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供给侧提质增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