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诚信作为道德原则和法律原则有不同的内涵,但诚信与法治的结合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一方面诚信是法治的本质和核心;另一方面法治是诚信的重要保障。二者的相互配合,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诚信原则形而下的功利主义起源和形而上超功利的道德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认为诚信 原则的法律本质在于,诚信是一项基本的法律义务-诚信是互利合作的利益调节器。诚信原则不必然包含道 德善意;同时指出,诚信原则是民法的两大根基之一。  相似文献   

3.
论诚信原则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项法律原则的价值论应当包括功能与代价 ,基于此 ,本文对诚信原则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 ,并区别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 ,认为法律化的诚信原则有如下区别于其它法律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是法律功能 ,如行为准则 ,裁判准则 ,法律解释与漏洞补充等功能 ;二是其它社会功能 ,包括 :节约交易成本 ,保障交易安全 ;培养坚实的法感情 ,成就自由、正义、秩序等法律价值 ;为道德养成提供法律的制度环境。笔者进而认为 ,在法律上 ,诚信原则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是纯粹的法律价值 ,也不是纯粹的法律工具 ,因此对诚信原则的功能预期应当合理 ,避免主观夸大和过份依赖  相似文献   

4.
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古老的道德规范,在上升为法律原则后,除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强大的社会功能外,同时也显示了一些必要的无奈与退让。为此,对其功能进行了反思,认为诚信原则存在的必要代价应包括:司法成本的投入与司法腐败的产生,对一定程度上谎言盛行和道德淡漠的诱发与合法化等。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可分为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两个方面。客观诚信是一种课加给主体的行为义务;主观诚信是主体对其行为符合法律或具有合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我国法学界把诚信局限于客观诚信的诚实信用原则理论存在缺陷,应从主观诚信和客观诚信两个方面全面深入地对诚实信用原则进行研究,并在未来的民法典立法中进行科学地规定,以利于在诉讼中克服成文法之缺陷。  相似文献   

6.
论诚信政府的法律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添生  邓彦 《理论界》2005,(9):81-8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应该是诚信行为,然而,实际上政府的许多行为是不诚信的,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失信行为有意无意地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建设诚信政府不能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更需要法律的支持,法律上的诚信原则是政府诚信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阎嘉陵 《河北学刊》2002,22(5):40-41
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性质决定了诚信的基本内涵首先在于诚实履约。 诚实履约是市场经济的联系纽带。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换,奉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要使这一原则始终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既取决于“无形的手”,也取决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规范。而法律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又以个体的道德内化与群体的道德共识为基础。显然,一个缺乏诚实履约等一系列道德与法律规范为基础的市场,一定是个无……  相似文献   

8.
诚信原则是贯穿于民事诉讼证据法始终的根本规则,是对作为其调整对象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本质和规律的集中反映,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在民事证据立法中确立诚信原则既具有应然性,也具有现实可行性。应在《民事证据法》总则中规定诚信原则作为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在分则中完善诚信原则支配下的规则条款,完善和强化违反诚信原则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诚信理念的展开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的诚信理念主要体现在概念、观念和原则三个层面上。其中,诚信义务应为行政主体之法律信念与道德支点,诚信原则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创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诸多领域之中。诚信理念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展开,有利于塑造中国行政法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0.
信用型社会中的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具有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同时又是一个法律问题,包含着强烈的法律诉求。但无论是道德诚信还是法律诚信都有深刻的道德底蕴,其对道德支持的诉求是非常迫切的。因此,要建立信用型社会、在全社会打造诚信,就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内在的道德需要以生成诚信的品德,同时还必须完善制度建设,通过正义的制度安排为诚信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民事案件数量急剧增长,大量的恶意诉讼行为也涌现出来,由于各诉讼主体所处的法律地位各异,他们的不诚信行为对整个诉讼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其中当事人因其与诉讼的进行有最为直接的关系,所以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最值得关注,对此既要从道德层面上去认识,又要从法律层面上去认识,既要加强道德教育,也要注意法律规制.在立法规制方面,急待解决的是将诉讼诚信作为一项原则写入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12.
网络交易日益频繁的今天,缺乏网络诚信的现象也越来越突显。本文从分析网络交易中缺失网络诚信的成因出发,从技术、道德、法律三方面探析在网络领域落实诚实信用机制的手段,以期能使诚实信用原则在网络交易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制定行政诚信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诚信是许多国家行政法制度中一项重要的行政活动原则,我国至今还没有这一方面的专门规定。各国在确立行政诚信原则时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规定在一国的行政程序法典中;一是用单行法律规范来规定。在我国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还不能出台的情况下,制定有关行政诚信的单行法律规范就是一个非常适时的立法选择。我国行政诚信法应体现有关行政道德的规则、有关执法承诺的规则、有关积极行政的规则、有关诚信责任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诚信原则在法律上的出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用法律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阐明了诚信原则对市场交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及在合同法上得以确立的必然性。作为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法律制度设计,诚信原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从而提高整体效率,是交易的本质反映,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并非纯粹的道德规范法律化,这一点在合同法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5.
诚信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道德范畴,主要应当靠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解决。但在现代社会,诚信还应当是一种法律范畴,必须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从法治的视域看,重建政务诚信,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政务诚信构建中的作用,深入推进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含行政目的正当、信息真实可靠和信赖保护等基本要求。政务诚信的法治化构建,必须将这些基本要求贯彻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加以法治化的制度支持和保障。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民意沟通机制、诚信责任追究机制和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法治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诚实信用这一“帝王条款”随着法律思想的迁延,由自由权本位时期仅作为道德规范存在过渡到社会权本位时期的最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诚实信用是道德的法律化,在我国的多部法律中均有体现和规定。但是,尚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最终,我们希望诚实信用原则能从强制规定的法律条文中消失,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真正建立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论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与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诉讼观的确立,作为道德原则的诚信原则日益受到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关注,成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都应受诚信原则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民法诚信原则在立法实践和法学研究中有多种涵义。善意是其内在本质,就是在民事活动中追求互利,至少是不损人利己。诚实和信用是其外在表现,诚实是进行民事活动之前,把影响他人权益的有关情况真实地告知利害关系人。信用是建立民事关系之后,完全遵守承诺,实现自己的意思表示。诚信不仅是道德标准,更是法律义务。诚信原则是法律行为制度、民事归责原则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石杰  王丽 《兰州学刊》2005,2(4):140-14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基本原则,起源于古老的罗马法.现代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是以善意真诚、守信不欺、公平合理为内容的强制性法律原则.就功能而言,该原则在指导当事人活动、实现正义、补充和修正法律以及提高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当下探求人文精神、实现法律价值的进程中,诚信原则必将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引起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无法遏制财务造假。市场经济务件下要以法律规范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支撑,促使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重人治轻法制的文化土壤使得财会法规的立法和执法存在缺陷,需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以法治的力量催促人们诚信道德意识的觉醒,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会计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