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发酵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钢 《职业时空》2012,(2):107-109
结合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发酵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发酵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专业技能训练与GMP实务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理应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目标,由此保证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与就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以高职流行音乐教育为主题展开分析,先是简要分析了现阶段高职流行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随后基于就业需求视角,探讨了高职流行音乐教育与就业需求相结合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朱怡 《公关世界》2022,(2):47-48
《招聘与配置》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以工作流程为主线深入挖掘授课要点与思政元素融合点,通过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工作访谈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展现思政元素,利用人才测评软件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体化,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丽 《职业时空》2016,(4):106-108
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选取3所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在阐述内涵式建设含义及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在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提升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开设的市场调研类课程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简化市场预测方面的教学内容,将授课重点放在市场调查方法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故后期将该门课程命名为"市场调查与分析"。在教学中选取最有效、最新的、最贴近未来就业岗位的教学设计:"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五个典型任务,多种思路",以及多元课程考核设计,多主体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创新评价制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工作的魅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素环 《职业时空》2005,(10):42-43
创新能力是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掌握的技术进行科学的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而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的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能力,是学生对自然规律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索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构思能力、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新颖的应对能力和独创的实践能力,在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和训练高职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成为高职教育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很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大批量劳动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各院校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守诚  张丽红 《职业》2012,(6):105-106
本文以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为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培养"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对教师的要求,并探索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以促进"技能与素养并重"人才的培养,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教学环节为手段,以提升学生思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将语言技能训练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提升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与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师思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设计问题的创新,课上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模式的创新,课外活动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杨东铭 《职业时空》2009,5(9):75-77
传统高职教育中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往往注重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素养的培育。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齐头并避、能力与素养相结合才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也切合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高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