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愤”与“悱”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启发”呢?这倒是发人深省的问题。自己在教学中体会到,创造一种“愤”与“悱”的境界是极为重要的。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所谓“愤”,即心求通而未能达之状态;所谓“徘”,即口欲言而未能言之状态。这就告诉我们,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只有掌握一定的时机,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适当的时机,就是使学生达到“愤”与“徘”的心理状态。孔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 ,阎锡山实行了旨在全面发展山西的“村制” ,其核心思想就是“用民政治” ,即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而启发“民智”又是这一思想的核心任务。所谓“民智”就是通过国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社会教育等提高民众的素质 ,以便更好地用民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4.
元人“乐府”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学 《南都学坛》2000,20(4):34-36
元人“乐府”一词的内涵似较复杂 ,但概而言之其含义只有两种 :一指“有辞有声”的作品 ,具体指“词体作品”与“曲体作品”即所谓“词曲” ;另一专指“曲体作品”中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元人对“曲体”“乐府”的论述涉及诸多方面 ,而语词必有文采 ,遵守一定格式 ,切忌有伤音律并讲究结构安排 ,则是元人对“曲体”“乐府”的最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到“知、精、活、实”四个字。所谓“知”,即教师要知“大纲”,知教材,知学生,这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所谓“精”,即精心钻研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的,讲授内容要精确;所谓“活”,即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6.
词项的周延性,指的是直言命题对主项或谓项的外延反映的情况。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明确这里的所谓“反映”的特定内涵,即“肯定或否定”,以利于学生对直言命题A、E、I、O主项的周延性的理解。而对于直言命题A、E、I、O谓项的周延性,如若仅止于纯理论阐释,学生则往往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师应跳出教科书,并根据学生“直观一实践”的学习心理活动方式和语言逻辑的实际能力,尽量采用添加法、换位法、图示法等直观教学法,以有效突破这一教与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来函摘登     
拜读了汤亚平同志的《读(世说新语)札记二则》,颇受启发,唯关于“阿奴”的一条解释似有误。汤文认为“有地位有权势的人也自称‘阿奴’”,在引“王敬豫有美容”条后解释道:“王公即丞相王导,自己谦称‘阿奴’。”浅见认为引文应如此断句:王敬豫有美容,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背曰:“阿奴,恨才不称。”  相似文献   

8.
点化,本出道家传说,谓神仙利用法术使物变化,借指僧道用言语启发人悟道,也泛指启发指导。若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即指导学生将前人的有关文句或文章适当变化,恰当而自然地运用到自己诗文中,即成了一种创新的艺术手段。如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从李白《清平乐》“一笑皆生百媚”点化而来。而李白词句又是由江淹的“回身转佩百媚生,插花照镜千娇出”点化而  相似文献   

9.
读了章崇义、邹勇同志《对“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质疑》(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3期,以下简称《质疑》)一文后,很受启发。《质疑》作者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所谓“知识活跃性原理”对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进行“扬弃”,即“用‘循序跃进’的原则取代‘循序渐进’的传统观念”,以便使各项的改革“顿时出现一个新的广阔的思维天地”,使“今日许多难于自圆其说的问题”“顺理成章”(见《置疑》,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此文)。这种大胆质疑、勇敢设想和勤于探索的精神诚然可贵,然而,作者在对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进行“扬弃”的过程中,许多论述有悖于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令人难以苟同。为了对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进行科学的阐述,笔者愿就以下几个问题与《质疑》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善读、勤读。我们根据叶圣陶同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语文课重在引读”的主张。所谓“引读”,就是要改变“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的“注入式”,继承和发展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采取在教师启发诱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诵习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引读,逐步地养成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最  相似文献   

11.
在《分阶段有重点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对第二阶段即词汇扩展阶段的教学进行研究 ,认为 :首先要从理念上纠正学生对“记单词”的看法和认识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进一些有效的方法 ,以启发和督促学生 ,使这一阶段的教学更有效和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前提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性教育成为可能。英语教学特别注重的是学生的开口说,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选择“结合点”,选准“结合点”,是指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结合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教学工作实际而找到的工作重点,要点和难点,即列宁所说的“中心环节”,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用马列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的“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理解王阳明哲学,有必要还原其问题意识——“志圣求道”.“道”意味着宇宙、人生的终极,而“圣人”则是证悟此终极的人.王阳明在遍求博览之后选择了理学的“天理”为皈依.然而,王 阳明在格物穷理时面临着心理为二的困惑:所谓心理为二,代表理以一种现成存在者的姿态被给予人,这意味着理学兼具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终极(“天理”)丧失了其超越性,而沦落为形下世界的现成法则,因此只能为芸芸万象之一象而不复为宇宙、人生之终极.事实上,这一困惑触碰到了理学之“天理”在超越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微妙平衡的张力及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一、启发的实质在于激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提到运用“启发”。有的把它作为教学的特点,称为“启发性教学”;有的把它作为教学的原则,称为“启发性原则”;有的则把它列为一种教学形式,称为“启发式教学”。不管是把它与教学上的哪一方面联系起来,其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引导、启示、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把启发与思维联系起来看待。《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愤”和“悱”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给人以不少启发。这里想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文道统一”的问题。其间容有偏颇,无非想抛砖引玉,引起同志们共同重视这一问题。 所谓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字、词、句、篇的讲读分析,正确地阐发其思想内容,做到以道统文,因文见道,把课文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完整地而非孤立地、统一  相似文献   

17.
铜官话介词“替”与《元曲选》宾白中几个介词的比较夏先培读《中国语文》1994年2期李崇兴同志《(元曲选)宾白中的介词“和”“与”“替”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很感兴趣,很受启发。但又觉文中某些推断或结论似尚有可商,或有待进一步证实;而湘方言铜官话中...  相似文献   

18.
商人以鸟为图腾,而商代的青铜礼器上却大量地铸刻着所谓“饕餮纹”(饕餮纹之称当否,后将论及,为了行文方便,暂且如此称之),这一现象启发我们去思考,商人的鸟图腾崇拜与商代青铜礼器上的“饕餮纹”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呢?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集中了庞大的队伍而感到空前的“拥挤”,研究对象的不断深化又给后来者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这虽然导致部分研究者的迷茫与困惑,但更激起他们的超越意识。因而将现代文学研究引向所谓纯文学研究,摆脱社会——历史批评模式以探寻文学的美学意义,即回归文学本体并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建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功能主义的传播观,学界反思备矣.如何寻求更有意义的传播以及传播观,一直是欧陆传播哲学的关注点之一.其中,马丁·布伯、巴赫金、哈贝马斯等一脉相承的对话交往思想,提供了颇富启发的思路,一方面丰富了传播即所谓“communication”的内涵,一方面也提升了传播科学的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