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传统文化民族性中的阶级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生活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它所包含的各种成分,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形态密切关联在一起,并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演变。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空想社会主义?有没有独特的由空想到科学的演变道路?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产生过何种影响?探讨这些问题,对我们领会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意义的。一列宁指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列宁全集》第20卷,第6—7页)近代中国文化思想也具有这  相似文献   

3.
<正> 迄今,我们仍然在批判封建主义,尤其是它的专制政体;弘扬民主主义,尤其是它的共和政体,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一点似应注意,这就是不应只重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对于封建主义的那些优越性,而简单地给中国农民民主主义戴上“绝对平均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帽子,当作社会主义革命乃至民主革命中某些失误的思想根源加以批判,否则,不一定有助于批判地借鉴和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政治遗产,也不一定有助于认  相似文献   

4.
(一)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正在国际上泛滥,并且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内,在我国这股思潮在一部分人中,特别是一些青年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前一段我国社会上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既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产物,又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侵蚀的结果,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散布的许多观点都是从民主社会主义的陈旧筐篓中拾来的。民主社会主义已经并将继续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煽动群众反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够迷惑一些人,其一是因为民主社会主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并且在社会主义前面还加上了“民主”二字,这些美丽的词藻,对于一些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东西文化问题的争论,是指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际,即大约从1915年到1925年的十年间。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东西文化问题的一次最为重要的争论。东西文化问题,就是关于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异同、长短与取舍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封建旧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斗争。瞿秋白在当时曾经这样指出:“礼教之邦的中国遇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便彻底的动摇,万里长城早已失去威权,闭关自守也就不可能了。……然而中国的士大夫却始终不服这口气,还尽着嚷东方的精神文明,要想和西方的物质文明相对抗。这一问题在中国思想史上显然有极大的价值。”“五四”时期东西文化问题的争论,是晚清以来新学与旧学、西学与中学之争的发展。晚清时代,关于东西文化问题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具体的主张。改良主义者容闳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即提出了“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思想。之后,洋务派张之洞在其所著《劝学篇》中,更明确地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亦即所谓“旧学以持身,新学以应世”,“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要求在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接纳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到了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亦曾提出“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口号,并做过一些“西学”的介绍工作。但是在晚清时代,新旧派的主张距离并不太远,无论洋务派或维新派的各种主张,都是在尊重“中学”的前提下兼采“西学”,表面上似乎是中西文化的调和,实质上主要是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只有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由《新青年》派指出中西两种文化的根本对立,没有折衷与附会的余地。他们竖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竭力宣扬西洋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坚决反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维护“东方精神文明”的封建顽固形派成了显明的对立。但是,在五四运动以前和五四运动以后,关于东西文化问题上的对立和争论,其性质、内容和作用是有区别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把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与唤起民族文学生命力两者结合,以挣脱封建文学的桎梏,形成具有世界近代意识的新文学的过程。“更搜欧亚造新声”,不仅给古老的文化殿堂吹进清新的气息,而且使传统文学突破民族的狭隘区域,跟上世界进步文学主潮,成为整个世界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中国近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丁尔纲 《学术探索》2002,(5):122-123
“推陈出新”是事关人类追求真理必经之路的重要原则 ,是一个具根本性的哲学命题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并创造新文化的核心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新潮派 ,从来不简单化地在“新”与“好”、“旧”与“坏”之间划等号 ,而是对传统的、外来的以及现存的一切思想文化现象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求是的态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所谓“新潮派” ,一是搞否定一切革命文化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 ,把一切“新”的等同于“好”的 ;把一切“旧”的等同于“坏”的 ;二是搞唯西方文化的马首是瞻的“全盘西化”论 ,举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都是“新”的 ,中国近百年来的都是“旧”的。这种打着“推陈出新”幌子标榜“新思想”、“新观念”的所谓“新潮派” ,其实兜售的是老掉了牙的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心”论及其库存的旧货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理论界的重视,发表了一些较有质量的文章。但是,就发表的文章来看,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归属问题。关于这点,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来龙去脉看,它应该归属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第二种认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看,它应属于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西方现代哲学”属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国内都存在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国际上,西方某些政界要人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声称社会主义只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插曲,说20世纪就是社会主义灭亡的最后期限。与此相呼应,国内的一些所谓政治“精英”,也公开发表文章,说什么“公有制在世界范围内走到了尽头”;“私有、民营是唯一成功之途”;“20世纪另一个遗产是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它的失败”;等等。加上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定限度的改  相似文献   

10.
李文珊 《理论界》2004,(4):42-43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科学阐述了新旧文化的实质内涵,判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性质,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向,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作出了科学总结.它对于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民族”这个非常熟悉的字眼,各种报刊杂志经常出现,为什么许多人都感到对“民族”概念不够清楚呢?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使用“民族”一词时,存在着不同涵义。当然,这里面也有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问题。首先我想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对民族概念的不同理解,根据我手头掌握的资料,在目前世界上,关于民族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重视道德社会作用的思想,对于克服各种片面认识,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建构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思想,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反对西方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武器;关于汲取、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和创新精神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根本的理论指导意义;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对我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代乐 《东南学术》2021,(1):202-209
近年来,关于世界文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出现了“非西方中心”的理论走向.世界文学概念在诞生之初就包含着对强势文学话语霸权的消解,具有明显的弱势文学内涵,存在着非西方文化血统.世界文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存在着的作为各民族文学总和的世界文学,另一种是通过翻译建构起来的为各国读者所能感知的世界文学.和杰出的作家一样,杰出的译者也是世界文学的关键人物和世界文学价值的重要创造者.本土读者对世界文学图景的认知通常是民族文学引导的结果,世界文学在本质上是跨文明比较诗学,非西方国家对于世界文学的建构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东西方文化论战,是“五四”前后,在文化战线上发生的一场规模不大的论争。开始阶段,革命民主主义者参加了论战;但在它的后期主要成了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内部的一场论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余波。现在研究这次论争,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封建文化与西方文化,以更好地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在“纲要”课教学中,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新民主主义道路取代旧民主主义道路等三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爱国主义信念、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因此,必须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说:“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前进.”因此,“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所以,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周恩来同志这些论述的涵义是十分深刻的.首先,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是以每个民族都有同样的走向繁荣富强的机会为认识基础的.每个民族都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发展而来的,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每个民族都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特点和文化传统,这些生产生活特点和文化传统既是在该民族所处的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又为适应并改造特定的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七年四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了“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一书是这次讨论会主要学术报告的汇集。其中辑集了艾里斯别格的《现实主义研究中的有关古典遗产的争论问题》,谢尔宾纳的《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十一个学术报告,以及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阿尼西莫夫同志关于那次讨论会的总结——《现实主义问题与世界文学》等十二篇文章。“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帝国主义利用匈牙利事件在国际上掀起了反共浪潮,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和修正主义者,也跟着向社会主义阵营展开全  相似文献   

18.
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但他又最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在西方文艺史上,他鲜明地反对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论”,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文学,并且在世界史上第一个从理论上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的文学观是最早具有全球化视域的总体性的文学观。歌德提出的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理论,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自1990年代以来,从“失重”到“躲避”,再由“边缘”到“失语”;进入新世纪,更是越来越沉沦。中国当下文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外部的浅层次的问题,更重要是文学自身的深层次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文学对民族文化的疏离,文学可能会成为语言空壳;二是文学对中国问题的忽略和忘却,大大减少了现实中国问题的印记;三是文学思想的贫乏与精神的萎靡,文学难以承载起文学的声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一些反动势力在攻击社会主义国家时,经常诬蔑我们“侵犯人权”,似乎人权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共产党最不讲人权。我国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与他们遥相呼应,我们队伍内部一些同志也觉得我们好象在人权问题上理亏。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对待人权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是怎样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