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我国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在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宏观经济总量实现了基本平衡,但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却日益显现。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枢纽部门,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对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见仁见智,笔者认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最佳选择是重塑资本市场。一、经济结构失衡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我国的宏观经济在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之后,去年实施了“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1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似文献   

2.
毋庸置疑,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是经济运行的最起码的条件和应有的经济环境,也是调整结构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总量失衡在短期内就会引起巨大的动荡,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总需求,整个经济就难以稳定下来,调整结构也难以进行。在治理整顿中,我们首先从总量控制入手,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经济。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控制总量,解决需求膨胀,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是解决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了我国宏观经济总量需求人于供给这一事实,认为只要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过旺的需求便可以被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新的总量平衡,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 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仅仅是问题的观象形态,引起总量失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必须把实现结构优化作为出发点;否  相似文献   

4.
总量和结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总量失衡为主还是结构失调为主,是经济理论界近几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这场争论成为深化我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契机。从理论角度看,这是个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结构问题。从理论体系的范围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总量及其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包括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结构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大体上属于中观经济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层面,不是二难选择。解决总量失衡的对策,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调控:而解决结构失调的对策,也不能代替总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结构的内容及其客观依据国民经济计划化和经济结构是相互联系的,现存经济结构是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而合理的经济结构的形成,又必须通过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去实现。因此,要使国民经济计划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必须研究国民经济的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的构造,正象自然科学要研究物体是由什么构成和如何构成的一样,经济科学也应该研究国民经济是由什么构成和  相似文献   

6.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有的主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研究,虽然在方法上比我们更为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但也仅仅局限于总量平衡的描述。其实,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而想单纯凭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但宏观经济反映在总量上的矛盾,实际上是由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工具,不仅要实现总量平衡,更多地应考虑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只是单纯地采取总量调控的措施,政策效果不会理想。因此,政府中长期调控目标应是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成绩巨大,举世瞩目。但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地表现是宏观失控。目前,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已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澄清理论上的某些混乱和克服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是健全宏规调控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新秩序包括:“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还有新的道德规范等。这是一个贯彻改革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仅就当前在治理、整顿中要注意从几个方面逐步建立新秩序,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规调控体现国家调节职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主导环节。宏观调控根本任务,就是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为培育市场和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在市场的反映。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又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就协调、稳定发展,如果失衡,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紧张、紊乱。建立新秩序要求有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供给路大于需求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避免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秩序内在机制的建立。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要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综合平衡是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搞好这次经济调整的关键。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综合平衡,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些同志认为搞好综合平衡就是处理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比例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还不够全面,它忽略了经济效果在综合平衡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只是进行速度与比例的综合平衡,而不考虑经济效果,那么,我国国民经济即使实现了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也无法彻底解决浪费大、效益差的问题。因此,要想取得这次经济调整的良好效果,并闯出一条投资少,效益大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经济效果为主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在高效果的基础上按比例地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把持续、稳定、协调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强调必须要防止和消除总量失衡,防止国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大起大落。中央五中全会的这个决定,为我们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即:从理论上探讨总量失衡的实质及经济含义。因为只有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总量失衡。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地区综合平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些问题是需要很好探讨和研究的。一、价值规律在宏观经济上是综合平衡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是一个极为庞杂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地区和地区、部门和地区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纵横交错,千头万绪。同时,这些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运动而在不断变化。经济生活的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准确地掌握经济运动的脉博,搞好综合平衡决非轻而易举。列宁说:“经常地、自觉地保持的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列宁全集》第三卷,556页)这里清楚地反映了计划和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政策协调与传导体制,是强化区域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关键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大体上有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宏观经济决策体系。这是指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采取重大决定的程序、方法和制度等。这些决策内容包括:经济、社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财政税收政策(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税率水平);金融物价政策(信贷总规模、利率及物价控制总水平);以及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发展改革全局的重大政策措施等。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一般都是通过综合平衡(即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的方式来完成的。一般来说,供求总量平衡和供求结构协调是宏观经济决策的作用核心。就一个省区来说,由于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是并存的。因此,在控制总需求规模和提高总供给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对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背景下,增加总供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积累效果而不是积累率,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总需求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促进总供给水平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前提条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一条合辙的轨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制度要有创新。对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5.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或基本内容也就是主要部门间相互关系,包括部门间的平衡程度、比例关系、关系失调的原因和调整失衡的对策。在此,我们从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几种部门结构来探讨我国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工农业结构 从总体上看,十几年来的产业结构理论在以下两个问题是认识一致的:(1)就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而言,农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和他们创造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工业的相应份额则是上升的,这就是作为发展主题的工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平衡法是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广泛运用的重要方法。它能被用来有效地揭示和研究国民经济中客观存在的联系与比例。在统计工作中利用平衡法,可以分析实际形成的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具体地说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总体及其个别部分。在计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所谓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总量失衡是引起经济动荡和社会经济生活紊乱的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不仅会使经济运行失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且还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和经济增长停滞,是阻碍经济有效发展的严重桎梏。在总量失衡的条件下,即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使经济有所发展,这种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并且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和浪费资源为沉重代价。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研究总量失衡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做些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本来早已潜伏着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渐显露出来。引起我国经济界的关注,有人甚至发出大声疾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危险的还不是总量失衡,甚至不是某种限度内的‘失控’,而是我们不能通过体制改革而在总量失衡中抓住变革国民经济结构的机会。”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迄今对结构失衡的原因和治理对策的较系统探讨却极鲜见,本文试图予以较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平衡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本文主要对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些探讨。一、平衡和不平衡平衡:是指经济过程中各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平衡,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得到统一。平衡是对不平衡而言的,平衡是相对的,绝对平衡是没有的。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经常发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只有遵循这个规律,国民经济才能高速度地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