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瓦寺土司是嘉绒藏族十八土司之一,辖境处于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岷江上游地区,受汉、藏等文化的影响,其祖源记忆出现多种内容迥然不同的文本.对此,台湾学者王明珂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对此一边缘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过深入、新颖的探讨.进一步探讨明代中叶以来文献记载中出现的瓦寺土司两种祖源历史文本的内容和演变原因,更为完整地认清这一边缘历史文化现象,揭示文本变迁背后蕴涵的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正式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质和学科气派的本土学术成果。“藏彝走廊”概念的生成有其坚实的地理生态、历史文化与学术根基。“藏彝走廊”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推动了我国民族学学科理论和研究实践的深入发展。三十年来“藏彝走廊”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建设性的反思将有助于“藏彝走廊”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从我们伟大祖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南部,包括陕西西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到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印度北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国内外学者称为民族的“南北通道”,“藏彝走廊”.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这条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的一个宝贵园地”.已故的考古、民族  相似文献   

4.
在从事西南民族历史的调查研究中,近些年来围绕着费孝通先生在《关于我国的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一文中所指出的“藏彝民族走廊”问题,愈来愈引起有关学科和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者们的进一步重视。由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等先后组织的“六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及其已陆续发表的各种形式的“考察报告”或论文论著,都一再表明“这条走廊正处在彝、藏之间,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贵的园地。它们共同向我们民族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应当进一步搞清楚这整个走廊的民族演变过程。”费先生接着又形象生动地把这一“走廊”比之为“有点像下围棋”的棋盘,只要“一旦串联起来”,就  相似文献   

5.
面对藏彝走廊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其内部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这是藏彝走廊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对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进行了探讨,指出藏彝走廊除"北藏"、"南彝"这一基本格局外,尚需要从文化区的角度来加以区分和认识.本文在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以自称、语言、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为标志,将藏彝走廊从整体上划分为七个文化区,即羌(尔玛)文化区、嘉绒文化区、康巴文化区、彝文化区、纳系文化区、雅砻江流域及以东保留"地脚话"的藏族支系文化区和滇西怒江-高黎贡山怒、傈僳、独龙族文化区.本文还分别对各文化区的主要面貌与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描述.  相似文献   

6.
第一期【1】“民族”新证…………………………金炳镐【7】民族与宗教关系述要…………………龚学增【14】藏彝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绍明【16】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点…………石硕【18】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类学研究……………………………………翁乃群【19】藏彝走廊———区域研究的沃土……黄树民【20】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王铭铭【22】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李星星【24】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基本特点……赵心愚【25】藏彝走廊的民族文化生态单元……李锦【27】继往开来拓展藏学研究新天…  相似文献   

7.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东南部、藏彝走廊的核心地带.境内民族以藏、汉、彝族为主,藏族又分为"鲁汝"、"木雅"、"批米"、"北蕃"、"纳木依"五个支系.多元的民族或族群之间的互动造就了许多复合、兼容的文化现象,"烧老鹰窝窝"即是其中一例.本文通过对"烧老鹰窝窝"这一民俗的人类学田野考察,揭示了该习俗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指出在藏彝走廊地区由于民族或族群历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造成文化选择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彝走廊范围有多大?既然是走廊,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道路,藏彝走廊的道路有哪些?对这两个问题,学界没有全面、系统的框定,而藏彝走廊的范围和道路是讨论藏彝走廊的基础和前提。今天,我就谈谈对藏彝走廊的范围及道路的框定。一、关于藏彝走廊的范围(一)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首先需确定藏彝走廊的性质,才能确定分划范围的原则。但要确定藏彝走廊的性质涉及到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认识论不统一,就难以统一划分范围的原则。因此,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这是一个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尽管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可能各有各的处理方…  相似文献   

9.
[摘要]今天,“藏彝走廊”无论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概念,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民族区域,均已受到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并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世纪以来的藏彝走廊研究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回顾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自新世纪以来倡导和推动藏彝走廊研究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特别是介绍了李绍明先生发起和召集的三次以藏彝走廊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情况。新世纪以来我国藏彝走廊研究局面的开辟与发展,正是由我国民族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李绍明先生亲自倡导与推动的。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民族学·人类学藏彝走廊历来因其历史、文化和族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而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期藏彝走廊专题继续聚焦这一区域。段渝教授用国内外大量的考古材料,证明了藏彝走廊在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