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美与鉴赏美的活动,同宗教有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忽略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有人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有人关注宗教与伦理道德,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宗教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蒋述卓著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是一本探讨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的很好的书。作者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的大化、想象与象征、艺术意境、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来研究审美与宗教的相通和依违,从而深入探讨了宗教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金云 《理论界》2010,(8):141-142
通过分析泰戈尔对"人格"的定义,泰戈尔人格论的特点,揭示其人格论的宗教渊源,及其人格论与泰戈尔文学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岑延远 《学术论坛》2002,(4):155-158
作者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对人格的心理结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动力系统、人格发展的一致性与可变性以及人格障碍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指出人格心理研究要有比较大的飞跃和发展 ,必须进行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人格元研究可以从人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整合两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在人本心理学运动中"精神之父"地位的确立,主要归因于他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思考。其"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论的提出,动摇了主流的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根基,确立了人本心理学运动的基调。考察其内涵,分析其是非功过,不仅是完整把握西方心理学发展脉络之所需,于思考我国心理学发展之路亦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文化心理学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人类复杂的宗教现象进行研究,特别对引起、促进和构成人类的主观性和精神功能的文化机制进行探索。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所有的精神现象都可以在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加以理解和阐释。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范式,不可能完成对人类文化最复杂的宗教现象的终极意义和本体论价值的考量。作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取向,释义学能够找寻宗教行为背后的意义和动机,并试图发现这些意义和动机是如何构成一个人的宗教心理机制的。释义学为理解宗教行为背后的意义提供了有效的解读方式,成为考察人类复杂宗教现象的重要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6.
政治心理学起源于对政治现象中政治人的精神与生理的关注,故此,对于政治人格的精神病理学研究一直是这门学科的主题。然而,人格一词对于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而言范围大小不同,心理学家将人格作为解释个体在面临不同刺激时的行为反应模式,政治学家更倾向于将人格看作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进而探讨这种机制对于政治行为产生的影响。从概念界定到研究方法等方面,精神分析既促进了人格研究的深化和成型,又给政治—人格分析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道教伦理对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对道教典籍的解读和现代诠释,阐述道教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确立和完善现代人格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道教伦理对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对道教典籍的解读和现代诠释,阐述道教伦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确立和完善现代人格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美育的对象是人。在“以美育人”的动态建构中 ,“美”强调施教的内容及特征 ,“人”是最高的目的性的存在 ,是美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美育在实现人格完善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实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78年以来在我国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领域被广泛引用。马斯洛根据他长期的调查研究,比较实事求是地提出人的需要的层次,以此作为研究人的动机的依据。在引用过程中,出现四个层次,五个层次和六个层次几种提法,对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观点也有不同的解释。随着长时间的广泛介绍和引用,这一理论被加上了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解释。尽管对马斯洛的这个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但他所表述的内容只有一个。因此,十分必要的是,应该清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的原原本本的内容,了解他原来的表述。只有比较正确地了解了这个理论的实际内容以及其历史背景,才能比较全面地解释它,接受它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宗教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必定加快,不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最新进展,就不可能了解各国的文化进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宗教观在其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针对西方思想家对于宗教与政治关系相对绝对化的评判,卢梭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只有当一种宗教作为个人情感行为、自由地确立上帝的至上权威,并且又能够激发人们出于对公民职责和社会道德的遵从形成对政治体的整体向心力的前提下,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才得以达成。卢梭的宗教观,在政治哲学的框架内为宗教重新找回了位置,是其政治哲学理论在宗教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文化发展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带来人的相应发展,反而使人走向一种片面化、平面化与物化。为了获得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与根本目标,进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上的良心和宗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和宗教自由是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良心判断,并根据良心判断行事的自由.良心自由是人的尊严的体现,在现代自由权体系居于核心地位.在司法过程中,良心自由案件的审判往往分为两步,首先确认争议中的行为是否是基于良心的行为;第二步是良心自由的要求和社会利益相比较权衡.西方国家在司法过程往往给予良心自由优于法律的保护,这根植于西方自路德以来尊重个人良心的传统.良心自由在西方的产生,喻示了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的分野.在当代,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政治和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范畴和历史现象,但在共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者却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无论是政教合一制度还是政教分离制度,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要比宗教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更为复杂,对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的影响也更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建立和谐政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今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07,28(6):76-80
我国法律权威缺失的现状,促使一些学者从文化层面寻求良方。其中有人认为宗教信仰传统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频繁地引用伯尔曼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论断。但他们忽略了伯尔曼法律宗教思想的精髓——法律的宗教性的更深层涵义。探讨法律的宗教性实际上就是探讨法律如何才具有权威、如何被人信仰和尊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的视角考察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全面地把握心理学本土化概念的内涵;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学本土化问题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更有利于促进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心理学例证的发展;最后,研究主张建立多中心、多形式的心理学历史,以对应新兴的多元的本土心理学例证,以挑战和打击所谓的文化中心的霸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它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了宗教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我们当今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法的人格权制度及婚姻家庭制度通过对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的保护,从本质上保护、实现了人的尊严、自由、生命与身心健康等人格利益。婚姻家庭法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决定其所确立和保护的人格利益必然具有双重性。无论是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都与人格权及人格利益密切相关,对婚姻家庭关系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合理调整就是对人格利益尊重与公平分配,是实现人格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