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全国70多位人大代表呼吁修改现行《婚姻法》,理由是它已不能规范目前的婚姻生活了。现实的超前与思想的滞后,使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无奈,婚姻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往往又因法律的不完善而使人无所定性及评判。因此说,在现实婚姻生活中,的确存在《婚姻法》无法界定的事例,本文暂称之为《婚姻法》里的盲区。读了以下几例盲区里的故事,人们也许对修改《婚姻法》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02,(4):40
2001年12月26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修改后的婚姻法的诸多问题,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自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颁布以来,在过去的二十年的贯 彻 实践中,婚姻法对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婚姻家庭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婚姻法的不完善之处已日益明显,值此对婚姻法进行修订之机,就婚姻 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作一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21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 和 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对此条文未作修改…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的修改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颁布的第一 部 婚姻法时所描述的:这是有关一切男女利害关系的话,其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哪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似婚姻这般吸引了如此多的公民参与进来 。使得婚姻法的修改呈现出众说纷纭、争论不息的景象。  修订出符合社会现实与发展需要的婚姻法,必须建立在对婚姻法自身性质的正确理解和 对 社会现实与将来准确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无疑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来 献计献策。笔者借此也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抛…  相似文献   

5.
探望权又称探视权,该项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陷。确立探望权制度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随着《婚姻法(修正案)》在实践中的应用,探望权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论婚姻法正名为亲属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婚姻法正名为亲属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杨水泉自1997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式立项修改现行婚姻法的一年多来,社会各界对修改婚姻法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从中不难发现,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一方面我国现行婚姻法名不符实,内容远超出其名称,另一方面多...  相似文献   

7.
夫妻双方的利益与债权人的利益始终是夫妻财产立法上重点要平衡的两种利益。新《婚姻法》施行以来,尤其是《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确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质疑。本文就夫妻双方利益与交易安全保护两种价值展开,对现行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新婚姻法关于重婚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1年 4月 2 8日通过并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重婚问题非常重视 ,修改并增加一些条款 ,对重婚加以规定。本文试就新婚姻法关于重婚的规定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学术》2007,(2)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一部法律的出台也毫不例外地适用这一客观规律,《婚姻法》从其为解决婚姻家庭纠分产生时起就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完善。可以说,现行新《婚姻法》是弃其糟粕,取之精华,但社会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在实施过程中,新《婚姻法》的不足逐渐显露,弊端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0.
从确认和保护婚姻关系看我国婚姻法修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婚姻法修正案》增设和补充完善的重婚、无效和可撤销婚姻、夫妻财产制、离婚损害赔偿和经济补偿等问题进行了评述。认为此次《婚姻法修正案》对我国婚姻关系的确认和保护更合理、更科学、更具体 ,但《婚姻法修正案》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 ,应通过立法、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予以细化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从“书本上的法-行动中的法”框架出发,对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四年来的实际运行做考察和评析,认为2001年修改《婚姻法》虽然在立法上、理念上、法律规范层面上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但实际社会效果有限,没有完全实现其立法目的。在完善法律体系的时候要重视法律规范与社会规范等其他社会调控体系的协调,在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实现社会调整目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规范的可行性,研究其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婚姻法是一部与人们生活水乳交融的法律,建国以来,没有哪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如 婚 姻法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立法开始真真切切地成为市民所关心的问题。婚姻法修订 已不再仅仅是立法者或法律专家的话语了。在这场所几乎可以说是全民性质的大讨论中,各 种意见林林总总,不少人要求将诸如婚外恋等问题纳入到婚姻法的调整范围之内,要求扩大 重婚罪的范围,甚至还有人要求通过法律的手段约束所谓的“网络婚外恋”。与此同时,人 们在对婚姻法修改事宜密切关注的同时,对修改后的婚姻法的功能、作用,也寄予了更高的 希望。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试论探望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望权是新修改的婚姻法增设的一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婚姻法设立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动 因,介绍了婚姻法对探望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邢久强 《学术界》2001,(5):259-265
婚姻法 ,作为一部事关 12亿人口、3亿多家庭的重要法律 ,它的修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备受瞩目的婚姻法修正案 (草案 )已经全国人大公布 ,并征求全民意见 ,这表明该法案将经过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后才能最终通过。目前对婚姻法修改涉及的相关问题 ,婚姻法修正案中涉及的某些条款 ,学术理论界(主要是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 )和立法界还存在相当的争议 ,现就一些焦点问题将各方面的观点做一综述 ,以供参考。婚外情 :法律惩罚还是道德约束  这次婚姻法修改的社会背景与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包二奶”、婚外情等现象有着千丝万…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简介建国前夕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形态及其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婚姻法》及《新婚姻法》贯彻实施后的积极影响和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谈了目己的看法。在我国《婚姻法》颁布四十周年和《新婚姻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本文有其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婚姻无效制度和婚姻可撤销制度既有承继,又有修改.主要的5处修改是:不再将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视为婚姻无效事由,婚姻登记机构不再是可以撤销婚姻的有权机关,胁迫婚姻情形下撤销权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规定一方未如实告知患有重大疾病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婚姻法》在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立法技术原因的影响,《婚姻法》在保护离婚妇女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对离婚的规定和家庭暴力的规制以及离婚妇女财产权的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确实保护离婚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婚姻法于 1980年 9月 10日通过, 1981年 1月 1日起实施。这部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早期妇女思想集中体现在他 1919年到 1920年之间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这些思想对我国现行婚姻法有很大影响。   1919年 7月 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创刊号出版,毛泽东时任该刊主编。这天毛泽东写的《难道走路是男子专有的》、《女子革命军》就刊登在创刊号上。这两篇文章虽然简短,但谈到了男女一般性的平等问题,如政治平等,体质平等。同年 11月,由于长沙赵五贞女士自杀事件,毛泽东又写…  相似文献   

19.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封建婚 姻制度和宗法思想在干部群众中的严重影响,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合法要求和行动遭到了来自社会多层面的压制 与打击,数万名妇女因婚姻家庭问题惨遭杀害或自杀。经过1953年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和 被虐杀的现象基本杜绝。到1956年,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亦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农村婚姻家庭的影响很小,但并不意味农村婚姻家庭领域没有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十一个农村的调研发现,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主要是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承包制度和宅基地分配制度方面。此外,法定婚龄过高、探望权难以实现,也是农村婚姻家庭问题的主要体现。如何保障农村妇女的上述权利,是未来《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