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基于M·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从宗教人类学、理性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对人的本质的历史阐述、基于文化人类学阐述的人的结构与人的存在的核心观点,探讨了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属性和教育的出发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人类学的理论中,对于人类学特性的思考已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不少有关人类学的教材普遍讨论了人类学的普同性、整合性和文化相对性等特征.这是传统的、经典的论述,至今对人们把握和认识人类学理论的特性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从人类学的本质出发,人类学还具有洞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实际上是分别从哲学-人类学层面和哲学-社会学层面对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而非正误对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在逻辑上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的类本质和人的实践等方面对“人”进行了探索,得出了人是具有类意识的存在物等重要理论.晚年马克思在其倾注毕生心血的《资本论》尚未完成且恶痰缠身的情况下,毅然转向人类学研究,阅读了大量书籍和资料,留下了今天所说的五大“人类学笔记”,对原始社会的形态、阶级和国家起源理论、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等进行了深入探索.正是由于其对人类学孜孜不倦的探索,才使马克思对历史的研究始终面向现实,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人类学存在五大范式,分别是进化论范式、哲学人类学范式、历史人类学范式、文化人类学范式和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范式。进化论范式、哲学人类学范式专注于教育的普遍性,历史人类学范式、文化人类学范式和美学与艺术人类学范式则强调教育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综合使用五种范式对于调和教育研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人类学主要是单一的文化人类学范式,难以全面处理教育研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因此,认识、理解和运用教育人类学的多种范式对我国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研究灾厄在当下炙手可热,但是在关键词的运用上却显得比较凌乱。正在使用的“灾害人类学”或“灾难人类学”学科称谓在中文语境中都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人类学的灾变研究视域,而灾害和灾难在中文词意上亦有明显区别。此外,自然科学的灾变(突变)理论已经由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延伸到了当下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对文化和人的本质等问题的探讨,与渐变论或社会变迁理论形成研究视角上的对称和互补。灾变才是人类学研究灾厄的基础性关键词。所以,将“灾变人类学”作为人类学麾下一个分支学科的准确称谓,不但扩大了这一分支学科的研究内涵和外延,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作为现代学科的开放性、跨学科性和多涵盖性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预防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当前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教育人类学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必要性,并从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的气氛及非连续性教育等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来研究教育的本质问题.文章着重论述了教育在形成、促进人的本质属性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阐明了教育是形成人的本质属性的一种特殊途径;新的教育本质观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学人类学:一种生存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文学人类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生存方式.文学人类学本质上是诗与形象的人类学.  相似文献   

10.
后人文主义对于现代人文主义教育的解构和质疑,民主主义对于教育理想模式的建构,都指向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这一本质特性的探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科学理论观照。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性与解放性从根本上存在非对抗的社会政治基础,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契合和相互衔接的通道,在社会发展及人的本质和存在意义的全面展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训与解放的双重特性获得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等问题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它所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其意识之间的三重结构关系,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最终达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市场化改革是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竞相采纳的主要教育改革措施之一,此举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自身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教育市场化可能带来的诸如公平与效率、制约与发展等一系列教育和社会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亦是众说纷纭、争论不断。针对市场化中出现的“自由择校政策”、“私立教育机构发展”、“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自身属性”等问题,不少学者对此作出了批判性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意义关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忽视对医学生的意义关怀,影响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意义关怀,既是由人之为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也是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方式、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必然要求。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设定新的教育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知一悟一行环节的转化融合,实施并完善多元互动的教育方式,是建构意义关怀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方面需要考虑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性质 ,把普通文化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确定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 ,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课程类型 ,以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新型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属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之间长期存在相互对质的现实,尽管这是教师教育始终难以回避的问题,但其融合发展却是教师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探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机制,以教师专业化培养促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以教师的开放型培养促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以教师终身性培养促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发展,从而确保我国教师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有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最终界定,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进展;教育理论界关于素质教育改革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的争执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对素质教育改革困境的系统性、社会性认识不足;社会条件准备的程度从根本上制约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度;建立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逐步消除社会对改革现行招考制度后能否保证考生升学机会公平的顾虑是困扰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部门,更是社会管理机构必须攻克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先进教育文化具有 4个方面特征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 ;(3)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4 )最根本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创建先进教育文化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性 ,积极进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诸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从高等教育的现实变革和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制度、宏观体制的变革,还是高等学校职能、高等教育结构功能模式以及高校内部的课程、专业的改革,其最终的原因和根本的动因,都要归结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只有当科学技术取得革命性的发展和显著进步,并导致社会诸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和实质性的变化,高等教育才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因此,科学进步是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根本动因.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深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创新进化机制的矛盾统一体.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内涵规定,从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变化限度、性质范围和基本方向.高等教育的变革尝试和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存在和客观价值.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妥善处理改革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诸如教与学、知识与能力、博与专以及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共性要求等矛盾关系问题;必须保持各种改革措施、方案和变革行为、实践对策的系统协调和整体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大学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冲突之中,这些冲突的实质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冲突。科学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应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理智发展与专业技能培养、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的辩证统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儿童的成长来说,教育必不可少;但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有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有两种类型:一种源于教育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固有矛盾,它迫使儿童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必须付出的代价;另一种源于不当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行为,它迫使儿童付出不应付出的代价。在教育学界,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受到普遍忽视。教育学教科书,应当用一定篇幅来论述这种负面影响的性质、类型和产生原因,提醒人们注意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