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芳  梁嘉朗  盘笑莲 《职业》2023,(2):102-107+101
通过对2011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技工院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及开展相关成果转化专项研究情况的收集、整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一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助力世界技能大赛赛项发展,为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二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人才培养的理念、路径、评价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促进世界技能大赛发展、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培养、技能人才有效培养与供给促进产业发展,三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已然形成良性互动的螺旋式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西省安远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扶贫开发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断拓宽帮扶渠道,从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全方位帮扶,加快了贫困户脱贫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发展,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技工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圳技师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握高等技工教育规律和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全面地提出"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康的人格"三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既符合当前高等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岗位的动态需求。  相似文献   

4.
陈立勇  王红梅  艾超巍 《职业》2014,(36):32-34
"十二五"时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强国梦的必由之路。而拥有"双高"人才(即:高级专业技术+高级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中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深入开展"双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科学构建"双高"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众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5.
张茗丽 《职业》2012,(12):27-28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结构转型期。2008年,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使珠三角企业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先进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在竞争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技工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毕业生深受用工单位欢迎。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技校毕业生迫切希望能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然而,想在职场脱颖而出也非易事。除了专业素质、学历水平等常规条件外,社会资本在学生谋职及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笔者将以技校毕业生谋职为切入点,根据工作情况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访谈,探讨社会资本对技校生谋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志忠 《职业》2014,(32):11
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师资培训班日前在襄阳技师学院开班,拉开了湖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的序幕。为加快全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步伐,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的部署和《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1,(33):18-18
“通过职业培训实现技能提升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增加175万人;集中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短缺拔尖技能人才1万人……”  相似文献   

8.
陈旭龙  朱忠华 《职业》2014,(30):19-20
深化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结合校企合作联盟和经编地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深入广泛的四位一体"对话协作"来融合经编产业与中职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文胜 《职业》2014,(12):23-24
技工教育以技能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其核心定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北京技工院校系统化地、适时渐进地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跟进与适度超前地匹配北京产业布局调整和升级的趋势,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在未来生存发展中赢得一席之地的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丹 《科学发展》2013,(2):100-10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愈加突出。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人才发展问题主要受认定机制、培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生活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上海应重视人才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策略,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其创意成果的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步温 《职业》2011,(23):167-1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一大批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应运而生。高等技工院校的发展,经历了十几年风风雨雨的砥砺,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学校的规格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毓红 《职业》2014,(32):11-11
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师资培训班日前在襄阳技师学院开班,拉开了湖北省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训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范文静  刘振侠 《职业》2022,(1):52-54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措施,帮助行业企业针对性解决典型岗位特色化技能人才培养难题,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舒玲玲 《职业》2011,(24):7-10
西施故里、越国古都,厚重的历史积淀让诸暨百姓秉承了"耕读传家"的古朴民风,在这个文教昌明之地,职业教育的发展似乎颇有些艰辛。然而诸暨又是一座发展中的魅力新城,产业经济的飞速崛起,使得诸暨对于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持续升温。一边是普通教育蓬勃发展之下的职教尴尬,一边是产业后续发展的人才断层,诸暨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专属于诸暨的特殊印迹。关注诸暨职教人的兢兢以强,发现诸暨职教的鲜活生机,我们同样期待诸暨职业教育的辉煌奇迹。  相似文献   

15.
王国平 《科学发展》2023,(12):59-65
产业集群中的竞争、创新、合作三大生态优化,应成为现代产业集群生态优化的基础和重点。符合生态化发展要求的产业集群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只能有规划、有目标地分阶段推进,其关键在于持续对标生态化发展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遵循产业生态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扶持和培育产业集群应力求做到聚龙头企业、强核心技术、显产业特色、促系统建设、优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万虎  张小丽  易芳萍 《职业》2024,(7):61-64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纽带,构建一个以技能为出发点,又以技能为落脚点的技能“生态圈”,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推区域产业健康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时代重任,也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深入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路径,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建设技能型校园,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23,(2):112-115
<正>近年来,立邦中国深耕专业赋能技术,在创新赋能理念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引导推动更多青年钻研技能、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通过深度支持世界级、国家级以及行业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吸引行业高端技能人才,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红权  周冬芝 《职业》2008,(5):97-98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国家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技能人才亦成为这一竞争中的重要因素.而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软肋"和"瓶颈".笔者现就制约技能人才培养的几大障碍谈一些想法,望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19.
李炬 《公关世界》2024,(4):169-171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按照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面向服务要求,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提升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从能力本位视角出发,衔接好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实现专业、产业、岗位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20.
唐昌松  娄天祥  王敏 《职业》2016,(34):44-45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急需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