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哲学研究》第4—5期刊登了裕西、曉天的文章,他們認为錯誤的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理由是:第一,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无論正确的思維和錯誤的思維都可以找到它的客观的物质根源,因而从思維和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及思維对存在的依赖关系来看,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其二,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之所以有同一性,还表現在錯誤的思維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轉化为存在,这里的条件便是人們的社会实踐。关于这个問題,我們在学习中有些看法是否正确,提出来請大家帮助批評。关于人們的認識过程,毛主席教导我們:“我們的结論是主观和客观、理論和实踐、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統一”。人的認識由感性开始了解了事物的表面現象,通过不断的实踐,这些印象反复了多次,在認識过程中引起了飞跃,产生了概念,这对事物有了本质的了解,并且通过推理判断就产生了合乎理論的結論,但是这个論理的結論还需回到  相似文献   

2.
关于錯誤思想和社会实踐的关系問題的討論,本刊已經发表了不少文章。現在各种不同意見已經基本上摆出来了,今后如果没有更新的意見,我們就不准备再发表这类文章了。在討论中,有些看法大家是趋于一致的;有些看法还有分歧,甚至分歧较大。这个問題,我們希望能在今后深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基础上,逐步得到解决。为此目的,我們还希望讀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写一些正面闡述毛主席关于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踐这一馬克思主义认識論基本原理的文章,以便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省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在积极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绝大多数同志都从亲身的体验中,认识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伟大意义,觉得毛主席著作一学就灵,一学就能解决问題。但是,也有个别同志有这么一种说法:“学习毛主席著作好是好,就是‘远水不解近渴’,不能解决当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題。”这种说法对吗?不对。  相似文献   

4.
“李冰是秦蜀守”说,发端于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它颠倒了李冰生活的年代,制造了都江堰历史研究中的矛盾和混乱。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对“秦守”说提出质疑的同时,探究李冰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的理论学习中,不少地方就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进行了讨论。讨论中有些同志提出,正确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错误认识是不是也和社会实践有关系呢?大家的看法不一致。下面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欢迎读者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继续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們在学习毛王席的《实践論》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两篇文章的过程中,在討論到认識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賴关系时,有的同志认为,錯誤思想与实践毫无关系,是从人的头脑中来的。而我們則认为,正确思想依賴于社会实践,錯誤思想也同样是与社会实践分不开的。为什么呢?下面具体地談談我們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据《史记》载,公元前260年,相持了三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以白起坑赵卒四十万告终,使后世为之怵目。然考之史实,坑卒之数有“四十万”之巨,值得怀疑。首先,我们来看赵国在这次战争中能投入多少兵力。据杜佑估计,秦统一时人口为千余万。长平之战距秦统一有三十九年。如果考虑战争因素,且认为人口增长与丧亡相抵消。战国末年七雄中秦、楚、齐人口最多,燕、赵居中,韩、魏最少。如以赵占七分之一算,人口为一百七十万左右,那么,男性人口则占八、九十万。在当时鼓励生育的人口结构下,不能当兵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的国家体制上,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是搞分裂割据?一直是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奴隶制国家,表面上是统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由于实行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新兴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法家,在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的过程中,创建了郡县制。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委派,不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可以随时撤换、调离、迁任。这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有效的政权形式。从秦始皇开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乃是“势之所趋” (王夫之:《论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因此,大多数法家人物都是颂扬郡县制的。  相似文献   

9.
《江淮評論》上期发表了炳石、刘星同志和董玉琛同志的两篇文章,就“錯誤认識是否从实践中产生的”問題展开了討論。弄清这个問題,对于領会馬克思主义认識论的基本原理,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我們願意談談自己的看法,求教于同志們。  相似文献   

10.
4月22日《湖北日报》的一篇报道里谈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秋天,广济县龙坪公社朝阳大队上园生产队的棉花地有些干旱,队委会决定给棉地灌一次水。这个决定遭到了社员刘细山的反对。他认为,秋桃已经成熟,再灌水徒然浪费人力。这个意见是错误的。因为秋桃虽已成熟,棉绒的多少、好坏尚未定局,而这时抗旱灌水,既可以增加棉绒,  相似文献   

11.
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理论界争论激烈,我们在教学中反复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长期以来流行的观点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但是,这个传统的说法在理论上遇到了困难:各种论据和论证方法都有不少明显漏洞和逻辑矛盾。为什么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呢?有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 其一,“在客观世界中,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和互相转化,都是有条件的。”“一切矛盾的同一性,又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当统一体通过斗争发展到某一限度,出现了新的条件时,就必然引起统一体的破裂、分解,而出现适应新条件的统一体。”“矛盾的斗争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促使事物由旧的过程向新的过程转化。”(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1954年至1956年的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被史学界多数同志认定为“三次革命高潮”。此后,一些史学家曾遵从这一定论,著书立说,编写教材。近几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对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说提出了异议。笔者也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一经典作家认为:革命是消灭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实现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社会形态的转变。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经过革命斗争根本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彻底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例如在法国,资产骱级就曾经利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个大家知道的规律来反对封建制度,推翻了封建  相似文献   

13.
“論孔子思想”一文是我于1957年上半年写的,发表在同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第四期。当时写那篇文章,是基于不滿于現在一些書刊中关于孔子若干具体問題的以及对孔子整个思想的簡單化和絕对化的解釋、看法。举例說,如解“天命”之“天”为上帝,“命”为宿命論,說“中庸”为調和、妥协,否認孔子思想中有辯証的和唯物  相似文献   

14.
正久坐的上班族,时常会感觉后背酸痛,颈部僵硬。那么,如何舒展自己疲劳僵硬的身躯?颈部尽量向后,拉伸督脉对于每天总是在办公室、车子里或者家里久坐坐井观天者,狭窄的活动空间,加上大量的工作围绕,让人们就像生活在井里。不过,井中虽小,却依然可以千姿百态。给大家推荐的养生方法就叫坐井观天——身子坐直,  相似文献   

15.
是否把辯証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規律应用于唯物主义的認識论——反映論,是区别辯证唯物主义認識論与旧唯物主义認識論的一个重要标志。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不能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论,它否認思維和存在的既对立又統一的辯証关系,因而把思維符合存在当作絕对的、不包含矛盾的符合。世誠等同志反对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理由之一,就是認为思維之反映存在只能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凡是有矛盾的、有差别的东西,就不能说是同一的。他說:“思維和存在毕竟是有差別的,毕竟是不同一的”。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維和存在的关系中去。最近,强立群同志在“錯誤思想和存在有同一性嗎?”一文中虽然承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但是他的具体观点却又和世誠同志一样,把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当作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否定了辯証法的对立統一规律的普遍性。他認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一致性’的同义语,就是指思維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不能一致,能不能  相似文献   

16.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是中国历史特有现象 2007年8月15日屈超耘先生在《文汇报》发表一篇题为《治世也能出好作品》的文章.提到中国历史上可堪注意的一种现象:国家衰乱之时.往往大诗人、大文学家、大思想家群星灿烂,人才辈出;而国家大治或强盛时,思想家便销声匿迹,了无踪影,好诗、好文章无处可寻。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不同的实践方式必然带来不同的实践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理论的被掌握程度。因此,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实践")与课堂实践("小实践")有机结合,并重视"小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李振伦同志的《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一文从辩证法有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之分,直接推出真理也当有主砚真理和客现真理之分。这种推论是难以成立的。科学研究当然需要类比,但简单类比不能作为科学命题的根据。辩证法在通常的使用中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规律(有时也称逻辑);二是指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即辩证的方法;三是指方法论,是一种与世界观统一着的理论。而当我们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时,这里的辩证法只能是第一种含义,即规律。是说辩证思维的规律决定于物质世界本  相似文献   

19.
炳石、刘星同志和董玉琛同志所爭論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問題:错誤思想是不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我們认为,錯誤思想不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为什么?下面就是我們具体的意见。大家知道,存在决定意識,意識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有关人口理论的文章中,有的同志把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在其著作《五蠹》篇中涉及人口的论述与近代西方的马尔萨斯的所谓人口理论联系起来,认为二者“颇有点类似”,“从一定意义上讲韩非是马尔萨斯的鼻祖。”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为了共同探讨,特将我们的看法作一概述,以求教于作者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