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喜惠 《船山学刊》2015,(2):95-101
西域乐舞大量传入唐朝,乐舞作品主要有《胡旋舞》、《胡腾舞》等,乐器有羯鼓、筚篥、鸡娄鼓等。此外,大量西域乐人也纷纷东来,他们也把西域乐舞艺术带入了中原。这些进入中原的西域乐舞对唐代乐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青 《云梦学刊》2008,29(3):61-63
《全唐诗》作为诗词艺术,丰富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内涵,提高了唐代乐舞艺术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境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文化开放勃发的时代,而乐舞壁画更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从出土的唐代乐舞壁画入手,对唐代乐舞进行了归纳、类比和文化层面上的发掘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来自西域的乐舞,更是以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影响了盛唐的诗歌创作。西域乐舞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与盛唐诗人崇尚自然、直抒胸臆的审美风尚有着天然的联系。西域乐舞的大气磅礴,与盛唐诗歌的英雄色彩也很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曾玲玲 《西域研究》2004,(2):94-100
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 ,收集正史、诗文、笔记小说中四例凉州胡人乐伎的相关史料 ,剖析其中所蕴涵的地域因素及文化信息 ,借以说明该类胡人对唐代胡乐东传之贡献。本文认为 ,唐代凉州胡人乐伎所展现的凉州乐舞文化 ,虽渊源于西域乐舞 ,但个中的创新既反映中西乐舞的融合 ,也证明西域乐舞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变异 ,对此凉州胡人乐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柘枝舞是流行于唐代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具有炽热的节奏,艳丽的服饰和动人的舞姿。新颖独特的乐舞激起了唐代诗人心灵的震荡,他们以激昂的诗情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柘枝舞的表演过程、美妙舞姿与富有民族风情的特色服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宿月 《西域研究》2012,(3):107-114,140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乐舞南传并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在南朝时,西域乐舞通过西域各国的直接传播和北朝各国的间接传播,逐渐被南朝人民接受和喜爱,深入到南朝人们的生活中,也影响着南朝文人的诗歌创作。到陈代,边塞乐府诗创作数量逐渐增多,边塞诗豪迈雄浑的风格融入到绮靡纤弱的南朝诗风中,在陈代边塞乐府诗中常提及来自西域的乐器胡笳,胡笳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诗中,为南朝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别样的艺术风气。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艺术长河中,中原地区戏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西域少数民族戏剧,尤其是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其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文以时间为线索,以输入中原的西域胡文化中的乐舞戏剧为依据,梳理了汉代、南北朝、隋唐以及元各个时代西域胡文化之乐舞戏剧在中原的发展、呈现。通过此种阐述以期对异域文化中的戏剧因素有所认识,进一步了解我国中原戏剧发展的过程和脉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乐人、乐器、乐曲以及歌舞戏方面进行考订 ,指出摩尼教乐舞艺术在西域的产生 ,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仿唐乐舞     
《仿唐乐舞》是陕西省歌舞团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以可见史料为依据,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探索,在艺术上的再创造,再现了唐代乐舞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四僧是狂狷之士,而四王则近于“中行”,前者以“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创作,“虽有小偏,终有大成”,后者以“中行之资”尽付于画,却“因”多而“革”少。  相似文献   

12.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表象及生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城市化不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如果仅把提高城市化率当作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问题的唯一途径,我们得到的将是一个新的“二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边是少数富人,另一边则是穷人,而这是有违城市化初衷的。  相似文献   

14.
从成熟形态的视角出发,江南地区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八府一州",是江南在区域地理与地缘政治上自然演化与长期竞争的结果.尽管当今长三角与往昔江南已有不小的变化.但由于两个基本面--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文化上的古代吴越文化和现代海派文化--仍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理空间和主要文化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长三角城市群看作是江南的当代形态.对江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与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入发展,同时还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合法的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以及为中国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具有"地方性知识"意义的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和国家权力的此长彼消,是全球化进程中的突出现象。伴随着自身力量的日益强大,跨国公司向国家权力发起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挑战。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综合实力不同的国家,同跨国公司的关系、受跨国公司权力的影响也不同。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的权力几乎是同步增长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作用,既因跨国公司本身的性能、战略、作风而异,也和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体制、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传志 《学术研究》2005,(3):133-134
辽金先后与两宋并列对峙, 辽金文学后来又融入元代文学之中, 这是辽金文学独特的外部文学环境。因而, 将宋辽金元四代文学综合在一起研究, 不仅有利于拓展辽金文学研究的领域, 还能揭示宋元文学中的有关问题, 对推动宋元文学研究有突出的建设性意义。一、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金代文学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相隔遥远, 两者之间交流不多。但在有限的交流中, 可以看出两者的联系。由于两者水平颇为悬殊, 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由高向低———由北宋向辽国———的输入。这种输入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图书、典籍的传播。使辽归来的苏辙曾上书朝廷,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面对21 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定位必然产生变化。广州要发展,必须发展知识经济,确立由4 个系统组成的广州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确立教育和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一个支柱部门,成为广州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为此,广州城市性质与功能应该定位为华南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教育科技城和以知识经济产业为主体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9.
从移情作用的概念出发,首先阐述了对移情作用的认知,接着进一步从认识社会和跨文化交流方面论述移情作用的重要性。移情是美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概念,推及到其他方面也可以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此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党员行为规范与党风廉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员行为规范历来就是我们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人们说到党员行为规范,多只理解为党章和其他的党内法规,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应当将党规党法以外的党内规范性文件以及法律和道德纳入党员行为规范体系。党员行为规范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高度重视对自己党员的行为进行严格规范。进一步强化对党员行为的规范是新形势下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迫切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新形势下党员行为规范的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