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社会不断开放和深刻变革,中国传统文化也发生全面而深刻变革。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全面走向以现代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文化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由封闭保守、自大自负走向开放、多元、自觉、融合的过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自近代以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全面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董立勃重构了集体记忆,大写了阶级与革命框架下的女性形象,在日常生活叙事路径上实现了现实主义的突围。女性形象选择本身就是能指的征用策略,表征了错位解读,身体美学也渲染了性别身份,强化了身体视觉。董立勃清理了男权世界的阴谋、压制和伤害,并借女性的容纳、过滤和重构来制衡和纠偏。整合和拯救的境界正是日常生活的"荒野"展开的世界,以日常生活传统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勘察历史的深度,触摸历史的温度,并采用多头并进、逐层演进的叙述策略。日常生活书写是回到历史的方便之门,现实的矿藏也深埋在日常生活的地层,也需要放大日常生活才见胜境。边疆地域、日常风景和底层人物形成了董立勃长篇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景观。  相似文献   

3.
艾·巴·辛格的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塑造了埃丝特、玛格达、泽弗特尔、埃米莉亚和埃尔兹贝太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是那个时代犹太妇女苦难生活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犹太宗教和传统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和作者的犹太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4.
艾.巴.辛格的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塑造了埃丝特、玛格达、泽弗特尔、埃米莉亚和埃尔兹贝太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是那个时代犹太妇女苦难生活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犹太宗教和传统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和作者的犹太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理性的自觉、实践的自觉,是充满现实关怀和追求良好社会秩序的自觉,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觉和以天下大同为终极目标的自觉。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梁向阳先生有着运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来考察中国当代散文发展流变的学术自觉。其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从“区域”、“时代”、“人”这三个彼此交叉又能够各自独立存在的视角出发,以区域研究为方法论,以时代发展对散文的影响为经,以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人”的遭遇为纬,描绘了一个三维立体的散文史构图,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散文史观,为中国当代散文研究构筑了一个“区域散文研究”方法论系统。  相似文献   

7.
六朝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骈文兴盛。过去的研究,对骈文持否定态度的多,作肯定的少。本文以西学和日本学中的相关观念为参照系,文史结合,重新认识了散文、骈文和美文的基本特征,并尝试作了界说。文章认为:骈文属于散文的大范畴,骈散对立的最根本差别不在用韵与否,不在句子齐整与否,而在于句子结构即语法成分的对称。较之众多的浮泛之论,本文以较深的个人体验推动了文体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国19世纪宗教与小说创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高于动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为精神的社会存在,人必然是要寻求精神依托的,而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择.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工业革命及科学的发展,人们可能已经不再相信传统的宗教,但他们依然需要宗教作为精神的依托,因而虔诚信教依然是那个世纪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精英,甚至是科学家和进化论支持者都是宗教的信仰者.这一时期的宗教体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它反映在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之中,成为一种社会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以及智性生活的中心,成为人们生活的核心和空洞信仰的能量来源.身为维多利亚时代一分子的作家也必然受到那个时代宗教情势的影响.作为时代敏感的晴雨表,他们体验并感知着宗教的变革,并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笔将其反映出来,文学与宗教呈现出一种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曹丕关于“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批评论”三个命题来研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嵇康在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中,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诗学精神,其诗学反儒家传统而行之,以玄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声无哀乐为诗学核心,以越名任心为个性特征,对其创作和时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伦理叙事在贾平凹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特别突出。他通过家意识的丢弃者、守护者、矛盾者的叙说,呈现出作家对乡土家园蕴意的多样性思考;通过离婚不离家的婚姻模式和传统女性美德的刻划,展现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重建乡村婚姻道德意识的努力;通过三代人父辈的生存正义、子辈的浮躁利益至上观、孙辈的我行我素主义,刻划了时代变迁进程中人的道德选择问题及代际间伦理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基础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笔者从高职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在总结分析传统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中的弊端和不足,实践结合教学,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思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保护价值。相较于近年来影响日盛的生产性保护方式,活态保护模式更契合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内在特质,更有利于其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主体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学瑰宝,作为特定民族文化传统流传下来,实际上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品格。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品格,又恰恰体现为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天人合一"。孟宪明的长篇小说《大国医》与程韬光历史小说《太白醉剑》阐释了这种文化关系,该关系正可以从中医的命运与生活的史诗和诗歌语言转化成小说语言两方面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5.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一部爱情畅销小说,然而从生态主义视角重审这部经典作品,却发现它实则反映了作家深刻的生态主义思想。沃勒对小说时代背景的铺设体现了他向往传统,回归自然的生态主张;乡野背景的述写表达了他对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和谐相融的生态渴望;"最后的牛仔"-罗伯特.金凯则是作家保护动物、反对战争、回归自然生态思想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路遥的道德追求,以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城乡交叉地带个人奋斗者为切入点,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分析认为,作家之所以力图综合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长处,建立一种基于人情与人性的以"善"为最终旨归的完美道德;这与作家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有关;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下价值的多元选择,路遥的道德追求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但是其严肃的创作态度、执着的精神追求以及作品所洋溢的道德力量和诗性气质是我们享用不尽的财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和主题。从酷儿理论来看,爱米丽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杂糅凸显出她性别身份的不稳定性,此外,她与荷默·伯隆的关系也超越了传统的异性恋关系模式。依据以上两方面,该作品充分体现了酷儿理论消解静态的性别身份和性身份,打破异性恋霸权下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的二元对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长虹,作为活跃在现代文坛上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深受外国文化思想,诸如:德国的“狂飙运动”、尼采的“超人哲学”、无政府主义、“进化论”、“行为主义”等的影响。但纵观其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却始终作为一种底蕴与根基伴随着高长虹,是其一生终极性的理想追求,特别是古代文人忧国忧民的人民情结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古的生命脐带,是中国知识分子始终葆有的民族精髓。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清朝末期湖南江永县的两位女性持续一生的友情.这部小说的成功使人们开始关注“女书”和“老同”等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作者生活和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所以中国文化环境浸染的缺失无法用资料和调研弥补,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最终难以突破东方主义的樊篱.文章通过解析《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揭示这位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的叙事主题触及到了人生的本质问题,其文学理念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全书结构严谨,匠心独具,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通篇整体结构的创作能力。其中,源氏身边女性的死亡个案对通篇的构成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以此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本书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