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四贞述评     
(一)名门之后,功臣之女孔四贞是辽东盖州卫人,隶汉军正红旗,生于清崇德七年(1642),卒年不详。其父孔有德为清初四大藩王之一,原为明将,后起兵叛明,于后金天聪七年(1633)降清,被封为都元帅。崇德元年(1635)四月,封恭顺王。因屡立战功,顺治六年(1649)五月,改封定南王,统兵征广西。八年(1651)正月,奏请移藩属驻桂林,四贞此时已九岁。顺治九年(1652)六月,南明李定国率大西军进攻广西,七月,围桂林,有德夫妇见防御无望,决计自杀。四贞随乳母外逃。顺治十年(1653),清军重新占有广西,表彰忠节,抚血阝孤女,笼络孔氏家将之心,决意将四贞接入宫中抚养。…  相似文献   

2.
《卷四·郁林王纪》隆昌元年春正月……右卫将军薛渊为司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71页,下同)议:据本书《薛渊传》,薛渊于永明七年“为给事中、右卫将军”,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福林按:薛渊时应为大司马参佐,此有夺文)”,十年“为散骑常侍,将军如故”,隆昌元年“  相似文献   

3.
清顺治十八年(1661)底,缅甸向清平西王吴三桂交出了南明永历皇帝。至此,虽然还有农民军的残余,以及沿海地区郑成功领导的抗清斗争,仍不影响清廷宣布对中国内陆统一的完成。然而,就在当年正月,清世祖福临撒手人寰,遗命以年幼的玄烨“为皇长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①从此,直到康熙六年(1667)七月圣祖亲政,清朝历史经历了一段“四辅政”时期。对于辅政时期制定的政策措施,学术界基本上认为“大多数值得肯定”,而其弊病,主要是辅政体制的问题。②辅政时期虽短,却是清朝历史发…  相似文献   

4.
(一)熊伯龙,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别号钟陵,湖北汉阳人(今汉阳县(?)山人民公社红升大队燕子咀小队)。据康熙九年王清所撰《谷诒堂全集·序》,他卒于清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年五十三岁,推其生年应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伯龙早慧,九岁能诗文,青年时与江汉之能文者二十有二人朝夕磨砺,结“寻社”,“声譟东南间”。顺治五年戊子由拔贡举顺天乡试,顺治六年(公元一六四九年)中榜眼,同科状元系湖北黄冈  相似文献   

5.
清初发行过纸币,“钞尝行于顺治八年(1651年),岁造十二万八干有奇。十年而罢。”目的是筹饷,数额不大,很快就停发,对清初社会和经济领域没有带来负面的影响。之后就没有再发行过纸币,虽然期间也曾有人提议发行纸币,但都被否决:“嘉庆间,侍讲学士蔡之定请行钞。  相似文献   

6.
17世纪初叶,明万历年间,以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崛起。努尔哈赤平息了女真族内部纷争,在1616年基本上统一建州和海西女真族各部落,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政权。接着便和明朝展开了争夺辽沈地区的战争,于1621年顺利的攻占辽阳和沈阳,建都辽阳,1625年三月又迁都沈阳,1626年8月,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正式称帝,改称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年号为崇德。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蒙古部落贝勒诺彦宰桑的次女,于1625年清太祖天命十年,嫁给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成为清太宗的庄妃,后封为孝庄文皇后,生一子三女,子福临,继承皇位,号顺治。顺治称帝后,尊孝庄文皇后为皇太后。据历史记载,从17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7.
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座落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中心,为清顺治年间进士、湖广道御史郝浴(字复阳)所建,距今已三百余年。郝浴刚直不阿,因弹劾当时权贵吴三桂,于顺治十一年(1654)九月贬谪奉天。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于铁岭南门里筑此书院。《银冈书院记》云:“银冈书院者,侍御郝复阳先生谪书室也……先生虽被窜逐,不自暇逸,时取古人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康熙对喇嘛教的政策,当然先要了解康熙其人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继承其父顺治成为紫禁城的主人,是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君主。他实际当皇帝六十二年,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才辞世而长眠。 康熙六年(1667年),他以十三岁幼龄亲自执掌朝政。当时,全国规模的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虽然已经基本结束,但刚刚从襁褓中站立起来的清朝政权,依然困难重重,百废待举。为了进一步巩固爱新觉罗王朝的政权和加强国家的统一,他开始了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恢复厦门后,于五月(阴历,下同)发动了对清军的进攻,旋攻克漳属各县,并围困漳州府城。清廷认识到长于海战的郑军一时实难歼灭,决定先集中兵力征服西南,对成功改取以“抚”为主的方针,相继采取了一些笼络的措施,并视成功父亲芝龙为“奇货”,欲“借父以胁子”,迫使成功就范。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十一年(1654年),在清廷积极倡导下,清郑之间进行了三次和谈活动。关于当时成功为什么接受和谈,史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评论。有一种看法认为,当时成功反复认真考虑的并不是应不应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典室,中国俗文学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福建省文联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冯梦龙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八日至十六日在福建省宁德、寿宁召开。到会代表对冯梦龙的生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在文学、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充分交流和讨论。冯梦龙,明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卒于明隆武元年(或二年)即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冯梦龙一生科场不利,直至崇祯三年(1630)才补贡。补贡后即出任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调福建寿宁知县,十一年解任。冯氏七十二岁前后曾去浙江苕溪、武林、石梁、天姥等处,后不久即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社科院民族所刘蒙林最近撰文指出,《清史稿》卷250、疆臣年表9,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右卫将军条:“费扬古十月授右卫将军”,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乙亥乞休,颜寿三月为右卫将军”有误。根据《清实录》所载,费扬古卸任绝非康熙五十七年,而是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清实录》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辛卯条对此有清楚记载,况且费扬古早在康熙四十年(1701)就已病逝(见《清实录》康熙四十年七月丁亥条),根本不存在五十七年“正月乙亥乞休”一事。另外此表又认为费扬古为第一任右卫将军,其实第一任右卫将军应是满洲旗人希福,《清实录》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壬寅条载:“授都统希福为建  相似文献   

12.
<正> 满洲贵族入关之初,对以汉族为主的全国人民实行极其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扬州屠城十日;南京肆行劫掠烧杀;江阴“满城杀尽”才“封刀”,嘉定三次屠城;又强行圈地、薙发等等。这些情况,年轻的船山公,当然有所闻知。他处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感到无比的忧虑和愤慨。顺治五年(1648),他在衡山毅然举兵,奋起反抗。兵败后投奔南明永历政权,任行人司行人,坚持抗清。无奈朝纲不振,事不可为,遂辞退归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中国古代史上,广东出现过两次堪称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一次是明朝中后期,一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后者又超过了前者,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顶盛时代.清初,广东农业之从高潮滑向低谷,使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遭到极大的破坏.其主要原因在于从顺治到康熙初二十多年间战争和迁界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以战争而论,顺治年间广东人民的抗清战火燃遍全省各地,且长达十余年,而李定国亦于顺治九年(1652年)、十年、十一年三次进入广东抗击清军.清朝军队的烧杀掳掠,使许多地方“井里萧然”.以  相似文献   

14.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与当地官员有关的诗作共有九题,向来为研究其政治思想和生平经历者所关注,内容分别涉及晚明李瑞和、吴梦白和清初汪爚南、高文芳、夏鼎、吴明相等。与李、汪、夏诗分别写于崇祯十四年,顺治四年、十二年,而非崇祯十三年,顺治三年、十三年;《下车行》写于顺治十年而非九年,撰述对象是知府高文芳而非御史秦世祯;寿“吴明府”诗分别写于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十三年间,分属明末、清初两个吴姓知县,而非均为清代吴明相撰;“关使君”是指榷关使而非关姓知府,很可能是顺治十年任浒墅关使的严我公。  相似文献   

16.
安禄山任河东节度使一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反叛之时,唐廷并未任命杨光翙做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任河东节度使的时间是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至至德元载(756年)正月癸亥(或庚申)之前。李光弼从至德元载正月癸亥(或庚申)起,一直是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实际接管河东始于至德元载(756年)八月;在此之前,河东事务由侍御史崔众代管。天宝十载(751年)二月至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至德元载正月癸亥(或庚申)至七月,河东镇的治所不是太原,而是大同。  相似文献   

17.
于成龙,山西永宁人(今山西离石),顺治十八年方任广西罗城知县,年已四十五岁。由于于成龙所到之外都能做到为政清廉,任事练达,政绩显著,很受康熙的赏识,是康熙朝公认的“天下廉吏第一”的清官,在直隶任巡抚时,即被康熙褒为“清官第一”,后任两江总督,兼摄江苏、安徽两巡抚事,直到病故。 第一,为政清廉,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顺治十八年(1662年),于成龙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是顺治末年设立的县城,地处深山丛中,人烟稀少,时常流行各种恶性疾病,人民穷苦不堪,条件非常艰苦。于成龙到任时,见罗城不仅没有城郭,就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于  相似文献   

18.
论顺治     
<正> 顺治帝,名福临,是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他六岁继位,十四岁亲政,二十四岁病死,实际执政不过十年时间。但这十年正是清王朝从入关后的大动乱,逐步走向统一和稳定,满汉地主阶级进一步加强联合,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十年。它不但关系到清王朝能否在辽阔的中原大地站住脚跟,也关系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能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这十年里,福临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但也许是因为福临亲政时太年轻了,而且又盛年夭折,其寿不永。所以,有些学者把清初的统一,或归功于多尔衮,认为是他“完成并巩固  相似文献   

19.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清代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清代翻译科始于何时,目前仍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翻译科始于顺治年间,另一种观点认为翻译科始于雍正年间,其中主张始于顺治年间的说法占主流:翻译科是在满洲不断汉化的背景下创立的,创立翻译科是为了固守“清语骑射”这一国策,翻译科创立于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20.
马将伟 《兰州学刊》2009,(3):212-214
曾灿与魏礼俱为明末遗民,又都是清初著名文人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清史稿》所栽二人之传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曾灿之招抚四营兵在顺治三年丙戌而非“岁乙酉”(顺治二年);其父曾应遴之卒应在顺治四年丁亥,而非曾灿前往招抚四营之时;魏礼倦游而归筑“吾庐”,应在康熙五年,而非在其“年五十”(康熙十七年)之时;魏礼享年应为六十七岁,而非六十六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