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成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关系。然而,在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实际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现象,构建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协调关系模式成为了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发展关系的重点。在新的关系模式下,在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规范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当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共同构建文明、民主、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成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关系。然而,在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实际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现象,构建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协调关系模式成为了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发展关系的重点。在新的关系模式下,在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的规范下,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当各司其职,互相协调,共同构建文明、民主、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培育农民民主意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构建和谐农村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处于二元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这种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国家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并影响到基层社会民主制度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其中农村基层民主的外源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体制转换过程中主体角色错位是村民自治组织弱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注重构建制度建设,才能加快乡村的工业化,培育社会基础机制,消除乡村间际的闭塞,为村民自治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从而为村民自治组织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群关系、社会资本与村民自治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村民感知的视角,对浙江省的杭州、温州、衢州、嘉兴、金华等5个市的40个村进行调查,数据表明,村民对社会资本的满意度最高,对村民自治绩效的满意次之,对党群关系的满意度较低。研究发现,在农村中和谐的党群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绩效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通过构建和谐的农村党群关系,可以提升农村的社会资本,进而提高村民自治绩效。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使得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减弱,农民对它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下降。成都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因势利导,创设了新村发展议事会,即“村两委+议事会”模式,前者负责政府下派的任务,后者处理村民自治事务。这一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扭转了村级自治组织不能充分有效自治的局面。农民有序地制度化参与公共事务对改善农村治理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农村的长治久安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新农村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资本与农村治理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目前我国农村治理问题的社会资本因素主要是消极社会资本的膨胀及积极社会资本的缺失。构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村善治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等社会资本主体提出了构建积极社会资本实现新农村和谐治理的对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选举的问题.指出影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的推进和健康发展 ,有赖于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分析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据来自四个方面 :宪法依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据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依据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依据。论述村民自治的立法渊源和基础 ,是宪法自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和核心的反映 ,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是党的农村政策精神的体现 ,是自治主体社会实践的结果。指出村民自治法律规范意义重大 ,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保证了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了法制建设的完备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等历史性成就.但同时,村民自治也存在角色定位不当、制度设计不足、主体素质不高等不利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等问题.为此,应该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的角色功能,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设计,提高村民自治的主体素质.惟有如此,村民自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才能得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稳步有效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宗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20世纪初,因社会变迁,宗族受到功能性地遏制。20世纪80年代伊始,国家推行村民自治,触发了宗族功能的复苏。复苏后宗族势力作为本土性资源,在温州地区乡村民主层面上,不断地与村民自治制度发生冲突。根据田野实证分析,具有现代理性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要在乡村健康发展,必须汲取本土因素,才能培养出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市民社会”和“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支柱。要促使乡风文明,必须提高农民的精神境界,培养农村良好的道德与信仰。为此,要重视普及和提高农村教育,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农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农村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职能,正确处理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实行村民自治是公共权力演变内在逻辑的体现和要求,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农村改革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这使得村民自治既具有规律性,又具有现实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党的领导权、基层政府的行政权各自与自治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实际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村民自治难以有效有序地实现。因此,处理好党的领导权、行政权与自治权的关系和规范村庄内部自治权的具体运行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有序实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M县村民自治过程中干群关系问题的抽样调研,认为影响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村民的价值观和信仰出现“危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受到削弱;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和谐社区的建设与村民自治能否发挥有效功能密切相关。H村开展村民自治比较规范,村民自治促进了H村和谐社区的成长。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如村民自治的有限性引起的矛盾、村民的各种烦恼和忧虑等。因此,应采取切实措施深化村民自治的范围,发展村民自治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同时,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和谐社区的一个必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体现在拓宽就业途径,维护社会稳定;打破权力二元化结构,丰富管理主体;提高农民政治自觉性,推动村民自治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力;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素质培训;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增强村民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不可免地要涉及"三农"问题。因此,要在理顺和谐社会和"三农"问题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探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从"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看,应该从建设村级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利益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分析来论述村民自治组织在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作用。最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提出了保障村民自治组织利益功能机制发挥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