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记录和保存大量的方俗口语词。本文运用排比归纳、审音辨形、钩沉古注、比勘异文、印证方言、参证习俗等训释方法,选取中古律部汉译佛经中较有代表性的、字书辞书未加关注或关注不够的方俗口语词加以例释,以期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展示中古律部汉译佛经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2.
中古律部汉译佛经故事性强,记录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语言材料。今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对"、■、哯、■、捻、■、僦赁、湄、汪水"等八个俗语词略作考释,以期对汉语词汇研究、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汉译佛经的阅读与校理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从《洛阳伽蓝记》看中古书面语中的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文言词汇系统与现实口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但也包含着六朝时期相当数量的口语成分.根据中古书面语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判断一个词属于口语词或者书面语词的客观标准;依照这些标准探讨了<洛阳伽蓝记>口语词的三个来源为:汉译佛典、前代典籍、现实语言.  相似文献   

4.
《大方便佛报恩经》语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我的学生方一新、王云路写成了《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一书,要我在简端写上几句话.以前说的“古汉语”,并没有人给分过期,而一新在他的一篇关于《世说新评》语汇的论文里提出了把“古汉语”分成上古和中古两期.这个设想很好,现在他俩这部书就是这个设想的具体实践.所谓“中古汉语”,和前汉以上的“上古汉语”有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语汇的口语化.这个口语化的现象表现在汉译佛经、小说、书简等方面.因为书简(如二王的“杂帖”)称心而谈,不借藻饰;佛经译语和小说则要适应一般市民的领受能力,需要采用通俗的语言:这都是很自然的.即使如此,有些高文典册如“正史”当中,也渗透一些通俗的成份,足资印证,所以作者也没有放松眼光而加以撷取.所谓“中古汉语”,其语汇来源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研究规范性语词的法理意义及其在法律场域中的适当范围与边界,认为规范性语词是理解法律本质的核心范畴,即规范性语词是规范体系的逻辑根基,其特殊功能在于创设法律规范的规范性.必须注意道德场域的价值词在转换为法律场域的规范性语词的过程中,语词本身所传递的行为标准的耗损问题.  相似文献   

7.
先唐翻译佛经《兴起行经》以讲故事的形式宣传佛教思想,保存了较多的六朝口语词。今选取经中语词十馀条略作考释,条陈己见,聊为词汇史研究之助,兼补大型语文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汉语与印欧语相比,缺少发达的形态,因此在词和非词、词类的划分、各种句子成分的划分之间都存在中间状态。引进短语词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对"词和非词"的中间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结合分析,从历时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短语词在古代汉语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短语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许多古代短语词的形式,发展到现代汉语,已凝固成为复合词,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的短语词多是一些固定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一部译者、年代不详,但口语材料比较丰富的翻译佛经.对其语汇进行辨析、考证,对中古语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价值可从以下三方面窥貌一班一是考释"衰丧、衰祸”及"留怀”等经中语词,抉发新词新义,补正<汉语大词典>的阙漏;二是考察"非”等词的新用法,这或许有助于推定该经的译经年代;三是列举经中部分俗字用例,以弥补<汉语大字典>在收字举证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标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基础上,兼顾中古词汇的过渡性、佛教文献的特殊性、人工分词的操作性、分词软件识别的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讨论了中古汉语语料库佛教文献的词语切分问题,建立了针对中古佛教文献的分词规范:以分词单位作为中古汉语语料库的基本单位;判定分词单位适当从严;依据意义标准、频率标准、语感标准界定词与非词;如何切分佛教文献中的外来词、同义复词、多音节词、专有名词,以及动补结构的词语、过渡性质的词语。  相似文献   

11.
论外来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借词)特别是英语词汇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此表现出了很深的忧虑:这会不会破坏汉语文字的纯洁性?本文主要对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的依据、借用的形式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着重指出外来词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相反,外来词的借入会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因此人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吸纳外来词。  相似文献   

12.
外来词的词义汉化是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的一个主要方法。对外来词汉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于汉英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是现代汉语词汇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来源及在汉语中存在的形式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发现汉语外来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外来词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属于词汇学的范畴。外来词通过潜词显化、显意符号化、显词重叠化三种途径产生,其中的显词重叠化造成了外来词与汉语词的同义关系,而外来词独特的修辞效果也使人们在同义手段选择活动中更青睐于外来词。  相似文献   

15.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民族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创造了各种方式,并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对外来词进行吸收与融合,表现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创新精神和对外来文化的融汇能力.现代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的各方面原因,其吸收方式在各个时期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在三方面:从纯音译(早期)到意泽;音译的表意化倾向;纯音译的回潮与字母词的涌现.这些变化的出现是由现代汉语的特点、文化心理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决定的,而面对当代外来词的一词多译现象,可以建立"柔性规范",采用"异形并存"和"异格并用"原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分析日语和汉语外来语在概念、历史、吸收方式等方面的异同,阐述日语和汉语在外来语利用方面的利弊,以及日语和汉语外来语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目的是分析总结日、汉外来语的特征,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外来语。文章还指出汉语在外来语的引用过程中应借鉴日语吸收外来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雷州话与厦门话中外来词的异同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献资料及现状调查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同为闽南方言的雷州话和厦门话在吸收外来词数量和范围上有很大差异的情况,这与两个地方的历史地理、对外语的态度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形成有古音通假、古今字、繁简字、字形同化、词义演变等多种原因,异形词不同于异体字、同义词、方言词、外来词等,异形词的规范应采用从俗、义明、音准、从简、分化、兼顾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汉佛教文献中有大量的音译词、意译词以及经典罕用的流俗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新异感。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常常并行,有时彼此融合,带来词汇的变化。东汉佛经中的音译词,绝大多数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异域色彩,它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生命力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英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这一点在它的修辞功能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可以说,外来词已成为英语修辞的一个独特的领域。外来词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追求新奇,使语言明确、简洁、雅典、庄重、含蓄、委婉,同时也可用来表达情感,唤起联想,装点门第和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