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这个已经成为文学经典理论中著名的命题,在人体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它,更显示出它巨大的准确性和涵盖性。因为作为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文学创作,无非是展示人的精神世界即灵的层次和人的外在表现即肉的层次。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但又彼此区别,有时又互相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令人信服又让人感动地揭示出二者矛盾而统一的关系,是文学作品中人体描写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成功的人体描写(尤其是女体)又往往在其中深深蕴含着这一民族的文化情结和与此情结紧密相关的人体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笑有各种表现形式,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借助它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烘托主题的气氛。本文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中对笑的描写为例来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社会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它对人体问题的看法.各个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社会活动与意识形态也都会对人体问题产生一定的看法,它们不是避而不谈,便是特别强调人体问题的某些方面.而总的说来,社会学还从来不曾把人体问题当作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因而简要地探讨各式各样的社会学与人体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可能是非常有用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  相似文献   

5.
元人白朴的《梧桐雨》杂剧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著名历史悲剧。在历史上,李杨故事本身是极其离奇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在帝妃关系史上,诚为罕见;况且,它又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纠合在一起,就显得更加复杂了。从而使许多反映这个故事的文学作品也往往呈现了复杂的状态。在白居易《长恨歌》和洪升《长生殿》的主题讨论中,  相似文献   

6.
悲剧与人生——悲剧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严肃地探求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表现对人的价值和人类命运的关切。它的美学意义首先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人们反抗命运的方式,它用否定现实给定性对历史必然要求的阻碍来表达历史必然要求的终将实现。悲剧通过悲剧英雄、悲剧人格还展示出:人类存在的秘密不单纯是活着,而是为什么活;并使我们获得摆脱庸庸碌碌、百无聊赖的生活勇气和力量,从而超越自然和人生的限制,这种超越既体现为悲剧中的超越,又体现为悲剧超越。悲剧的美学意义还表现为它使人们得到一种高峰体验,能够由情感的亢奋进而与悲剧英雄认同,最后实现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所谓纪实文学,是指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等记人纪事性的文学作品。它是以描写人物、事件的活动和发展为主,糅合人物、事件所活动发展的时代背景,生动地再现人物个性和事件真相。作为纪实文学之始的《史记》是这方面的典范,茅盾一生对纪实文学还是十分重视的,不仅在文学思想上有着明确的观点,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努力的,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苏联《莫斯科大学学报(语文类)》1983年第3期刊载卡尔采娃撰写关于保加利亚文学的题材问题的文章,摘译如下: 文学作品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人——人的独特个性、内心世界、与周围生活的联系和关系、人整个活动的道德目标。六十年代是保加利亚文学中的一个独特阶段——散文作品从过去10年不重视乃至轻视个性问题的公式化中解脱出来的年代。文学对探索普通人的命运、人的内心天地、心理状况的兴趣日增。六十年代中期很多引人入胜的作品中鲜明地反映出文学描写的“心理化”:着重于剖析“普通”人的心灵世界、通过个别人的心理活动别具一格地衬托出社会历史和道德方面的迫切重要问题。这  相似文献   

9.
哲学发展滋养了文学研究,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从本体论角度来看,文学作品解读中存在着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由于主体间性的存在,使得其中也存在着文本间性,主体间性是文学作品解读研究的基础,文本间性是文学作品解读研究的归宿.对文学作品解读中的主体间性和文本间性呈现的分析,使解读过程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有益于读者对作品更加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戏剧美学的研究对象。戏剧美学首先要在艺术美的领域里论证戏剧美的特殊性,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戏剧的本质;还要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的人进行戏剧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特征。宏观地把握观众的心理定势,是研究观众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侧面。戏剧最本质的东西存在于演员的表演之中。表演是演员审美感受的“外化”。戏剧美学还应研究戏剧与社会的关系,即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戏剧表现形式的起源和趣味、风格的演变,这种演变与杜会、民族、时代的关系,考察戏剧的社会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作家展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场面,只不过是渲泄他的思想感情的媒介、传达那些活在他心灵深处的珍贵的东西的载体而已;作家只有通过它才能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理解、体味和思考带向外界,进入读者的审美领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很难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12.
江南轴心期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浙江学刊》2004,(6):120-124
中国民族在轴心期(约西周至战国前后)最重要的精神觉醒是"人兽之辨",即由于意识到人与动物的不同而把自身从它与自然的原始混沌中区分出来.江南轴心期所带来的最根本的精神觉醒则是唤醒了个体的审美意识,它使人自身从先秦以来的伦理异化中摆脱出来并努力要成为自由的存在.与轴心期一样,这同样是生命在巨大的悲剧与苦难经验中的产物.中国民族的审美精神是在江南文化背景中生产出来的,如同轴心期的诸子哲学一样,它构成了这个民族一切审美活动的"原本"与"深层结构".以后大凡真正的或较为纯粹的中国审美经验,可以说与江南轴心期的精神结构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人体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就是关于人类的身体及其象征的符号文化.这种符号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进化的.只不过我们的考古学家所能发现的东西并不太丰富,所以借助于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民间故事、远古传说甚至是现存于地球某个角落内的未开化部落习俗来考察和追朔原始社会初民是怎样以他们特有的人体语言和表现方式建构起他们的人体文化,常常成为人体文化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于是,神话将成为我们研究人体文化发展的第一站,也是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目不暇接的始发站.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达·芬奇的文献是浩瀚的.不过大都属于历史的、艺术的、传记的和自然科学性质的探讨.涉及到达·芬奇的美学和文化哲学,在这些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专门研究的著作很少.长期以来,对达·芬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见.有些人不承认他是理论家、哲学家;还有一些人说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文学作品的主体。作家从观察、体验生活开始,到进行艺术构思乃至创作的最后完成,所注意的中心和表现的对象始终是人,是人的生活、人的性格和命运。普列汉诺夫指出,“艺术的主要对象是人”。高尔基则把文学称为“人学”,而且这个“人”是用大写字母来写的。这都是至理名言。正是这样,在文学创作中怎样认识和描写人物性格,往往是区别各种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的一个主要标志;或者说,任何一种创作方法,必然在人物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中的理性与哲学和一般社会科学中的理性的区别在于它属于审美范畴;老舍小说中的理性是在描写对象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感情交合中显现出来的,文章谈了理性审美形式在老舍小说中的体现:象征、隽语、分析地描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近年来的一些观点和结合作品的实际,对沈从文小说,“性”描写问题,运用系统论观点,从描写目的、描写程度、描写方式和描写效果四个层次上加以分析,并提出了文学作品性描写的综合性的理论批评总标准。在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作者认为,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青年男女恋爱题材小说的优秀作家,许多作品相当精彩,涉及到性心理、性行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其描写的目的是健康的,描写程度和描写方式除个别片断失误外是恰当的,在发表的二、三十年代甚至今天,大多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哲学为了便于专门论述有关文化概括、民族性格和民族哲学的问题,现在我得就什么是哲学谈点看法。对哲学的不同见解有许许多多,几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见解,而且最深刻、最难根除的哲学分歧往往在于对哲学方法和哲学目的的不同见解。我想尽力避开这种纷争,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个一般问题略述一二。首先,哲学的含义中包括某种个人的东西,如同威廉·詹姆斯所描写的一样,“哲学——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并非是个技术问题;它是我们对人生所深深并实  相似文献   

19.
阐释效度:文学批评的哲学张荣翼一、阐释效度的怀疑论倾向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怀疑对文学作品加以阐释的必要性。对文学作品的误解,在未经阐释和经过阐释两种状况下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尤其对那些年代久远和别种文化中的作品就更是如此。但是,阐释也往往是曲解作品意...  相似文献   

20.
和我们伟大祖国一样,黑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是由于这里气候严寒,地处偏僻,在历史上开发较晚,又多经战乱,典籍遭毁,因而古代黑龙江的文学作品流传不多,为世少见,较中原文学远为落后。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取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态度,以为古代黑龙江为文学的“空白区”。严肃的态度应该是,重视并加强对古代黑龙江文学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认真分析它和祖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找出它的源流和发展规律,给它以在我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