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潼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人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态势,形成了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对此,潼南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县启动实施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打工经济”即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许多农民依靠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路”,有力地推动了潼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当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齐刚 《决策探索》2003,(9):30-31
一 改革开放20年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离土不离乡"的方式以发展乡镇企业,尽管吸纳了1亿多劳动力,但却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选择配置是采取不同的用工标准,剥夺了农民公平竞争的权利.许多城市采取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措施,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自由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经营管理者》2014,(25):121-122
正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以及城镇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南京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对农村劳动力需求量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并采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瓶颈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和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和增收,提升城市的城镇化格次等等问题,值  相似文献   

5.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外出务工,这是一个生活在城市里,却被人们称为“民工”或“农民工”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农村,置身于城市的最底层,大多数从事建筑,商业,服务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我们不能否认农民工在城市经济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回报,如他们的子女在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上遇到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6.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亿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大规模跨地区流动就业,使一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务农者转为打工者,并成为新的城市产业工人。他们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但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技能,观念保守落后,思维定势,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也迫在眉睫,针对现阶段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培训的现状,在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总体来讲,就是不能只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的城市化,而是要进一步将农民化进城市。关于“人的城市化”,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特别关注城郊农村的城市化,认为应当开放小产权房,从而让城郊农民“自主城市化”;第二种观点尤其关注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重点就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可以在城市住得下来的房子。笔者主张一种“可逆的城市化”,或者说是主张一种可以让农民既自由进城,进城失败后还可以自由返乡的城市化。这种主张认为,在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欧美日1/7的国情下,中国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农民工提供他们在城市安居的收入和就业条件。中国农民工进城往往表现为年轻时进城务工经商,年龄大了仍然要返回农村。正是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使农民家庭可以有比较高的收入和比较少的支出。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可以为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机会,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却不可能为大多数(更不可能是全部)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条件。农民工进城失败后可以返乡,对于农民工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底线。让进城失败的农民回得去农村,是这种“人的城市化”主张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资料显示,重庆全市人口3000余万,市区(主城区)流动人口就达300多万,其中,每年在渝中区进城务工的农民多达十几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户就业决策的数理模型,引入家庭在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之间比较优势的概念,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增加,将扭曲家庭劳动力在务农与外出务工之间的配置。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千村调查——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状态"数据,在控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的内生性之后,我们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增加,会带来以下几点负面影响:(1)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2)降低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3)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呈现女性化、老龄化的趋势,家庭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耕地使用量下降,最终降低了家庭的农业人均产出。  相似文献   

11.
汤蓓蓓  丁珍 《经营管理者》2009,(15):179-179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而土地流转会给农民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如何受到保护?这是目前农民阶层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王连喜 《管理世界》2004,(6):151-153
<正>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相似文献   

13.
仲晶 《决策导刊》2004,(3):29-29
目前,土地依然是我国大部分农民的最为可靠的保障,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农业特别是土地来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区域流动,农村部分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得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据有关资料,我国1998年有9.8%的农户转出了土地,转出土地面积占村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个社会群体,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进城“打工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被认定为农民,但他们已从农民中分离,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已具备工人阶级的一般特征,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农民进城“打工”是冲破体制约束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淘“绿金”     
<正> 前几年,一阵汹涌澎湃的“打工潮”,使多少农民们背乡离土,到城市中“淘金”。近年来,“打工潮”已大幅度回落,并出现了“打农潮”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国家在1995年提高了粮食订购价格,使农业生产收益增加,造成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就连城市职工、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也看到了“农村是一块淘金地”,纷纷奔赴农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了近年来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铁军 《决策》2006,(5):25-26
中国农村的事情要想做好,主体是农民,外来者永远是帮忙的。因为农民最懂农村和农业,他们很明白,也很实际,多村建设培训的方式是互动式的、分享式的,我们不妨“尊农民为师”,他们之中有许许多多能干的人。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26):11-11
时下最流行的电子商务进驻了安徽湖村,当地农民要做的是通过网络,将村里的土地经营权出租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土豪”。虽然负责耕作的一些村民并不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甚至不知道网络是什么,但他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城里人不但给了租金,还雇佣他们种地。从目前来看,村民与土地“买家”能双赢,而电商受困于冷链运输预计小亏。  相似文献   

18.
陈锡文 《决策》2013,(9):24-2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可避免,因为有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了,有的家庭甚至举家外出了,土地可以流转给别人使用。但这里讲的主要是耕地,是农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开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践了“输出劳动力,引向生产力”的思路。目前,劳务收入已成为全县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劳务工作已成为全市、作国的试点典型。2005年,全县44万人在外务工,挣回现金近18亿元,返乡创业163人,投资1.6亿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农民务工大潮的兴起、政府组织推动劳务输出、内转外输并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外地引进劳动力等各个发展阶段,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与引导,对富裕农民、富裕农村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