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影响中国地缘政治安全的美国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因素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斗争成为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面向新世纪 ,全球性的地缘政治竞争与合作已经展开 ,给各国的国家安全带来新的问题。美国正以各种方式遏制或试图遏制中国 ,使中国地缘政治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2.
以“重返亚太”或“亚太战略再平衡”冠名的美国新亚太战略,主要包括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四个方面,有多重目标、多个手段、多种方式。总体上讲,在美国新亚太战略中,军事战略最为显著,投入最大,其他方面则存在更多的制约因素,资源有限,前景不明。对中国而言,美国新亚太战略主要体现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总体趋势是东进、西退、北防、南扰,对中国地缘环境的影响在各个方向上不尽相同。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应有多种选项,可以将其归结为东防、西进、北固、南稳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地缘政治作为国际关系的核心理论之一,深刻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战略与政策的制定。二战后初期,美国根据全球战略的需要制定了利用欧亚国家来遏制苏联的地缘战略,并选择了北约作为主要战略工具加以迅速推动建立。中苏结盟使战后欧亚大陆的地缘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美国大幅度地调整欧亚地缘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北约功能冷战化,由此加强了与苏联在欧洲的争夺。  相似文献   

4.
从地缘战略理论看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战略理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美国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其对华政策,政治上,推行其“民主”政策,利用“人权”外交,策动中国内乱;经济上,又拉又打,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阻滞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一个岛国,岛国的海洋传统对英帝国发展海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英国历届政府意识到发展海军对英国的重要性,能坚持把发展海军作为重点。本文从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英国安全战略的选择及地缘特征对英国海军创建的影响,并对英国海军的建立与发展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是我国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影响。本文摘要介绍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理特征,以及在亚太战略格局中的地缘政治价值。从国家安全的几个主要层面,即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着重分析了半岛对我国的地缘战略影响。并阐述了在新的东北亚战略结构中,为保障我国安全利益所应采取的对策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试图改变和影响美国“先德后日”战略的努力贯穿于 1 941至 1 944年 ,是二战中中美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蒋介石的这种努力主要是对美国战略投入绕开中国抗日战场客观现实的反应 ,对于中国抗战有其积极面。但是 ,由于囿于意识形态观念和依赖外援的政策路线 ,蒋介石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只能是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在全球、亚洲地区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三个层次上都存在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主要经济伙伴及其所在地区构成中国地缘经济的现实空间,其他地区则是中国地缘经济可以拓展的潜在空间。中国地缘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脆弱和对主要经济伙伴的依赖过重两个方面。中国经济在承受其他经济体外部性的同时,也在对外传递着自己的外部性,现实和潜在的经济冲突颇多。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不仅需要从全球层次上考虑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需要借助地区的力量,从亚洲地区层次和周边自然经济区域层次上着手,规划中国的总体地缘经济战略。总体上,中国地缘经济发展应依托三环结构的地缘格局,遵循由近及远的战略思路,以周边自然经济区域的发展推动亚洲地区层次上的地缘经济整合,并进而在全球层次上拓展潜在的地缘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南海的地缘位置与地缘环境决定了南海的价值。然而,南海问题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南部的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南海问题使中国不能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域安全,不能有力地保证中国的战略航道安全,并且阻碍中国南部地缘环境的持续改善。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南部地缘安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的亚太秩序观和美国的对华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文章认为,亚太地区在美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美国在亚太地区将继续奉行同盟体系为主、大国协调为辅的安全战略,在关注反恐的同时,积极寻求"吓阻"崛起的大国.就对华政策而言,美国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通过对华交往以促进其利益,在安全领域保持对中国的"吓阻"与牵制,辅之以有选择的合作与有限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从国际体系、地缘政治结构、国家战略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层梳理.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对国际社会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进步,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发展利益,具有战略意义.安全前景值得期待,但必将经过艰难、长期、痛苦的多次博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前者如:多边安全合作日益机制化,地区安全框架已经形成;多种政治力量在该地区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构;外部“震源”已基本被摧毁;中亚各国提高了国防能力。后者如:世界范围内恐怖势力依然强大,刺激、推动中亚的各种恐怖组织重新活动;各国均存在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总之,中亚的“三股势力”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颜色革命”连续被“阻击”已是强弩之末,地区安全局势虽有波动,但振幅有限。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美、俄、中、日等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也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部署的重点地区,美国与该地域各个国家的关系以及对其事务的密集干涉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人民党自上台以来,对印度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以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大规模军备采购壮大军事力量,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与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为实现大国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印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关系具有牵制中国的因素,印度与伊朗关系具有打通通往中亚能源战略市场的目的,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安全合作旨在提高印度的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凡此种种都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安全两难的角度分析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不稳定和紧张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国家走出安全困境的最佳方案,就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加强政治与经济的区域合作,并最终建成由中日韩所主导的"东亚共同体".具体看,在政治和安全领域,三国应该努力谋求一种多边主义的合作之路;在经济领域,三国应在"10+3"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包含中日韩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7.
冷战的结束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传统的领土安全让位于非传统安全。面对跨国犯罪、移民、环境污染、地区冲突、贩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欧盟,作为一个政治经济组织和成长中的军事组织,比北约更能迎接这种综合安全的挑战。欧盟东扩有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东扩可以实现欧洲的统一和经济上的强大,但从安全角度看,最主要的动机是综合安全,包括硬安全和软安全。从一定的意义讲,欧盟东扩就是欧盟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在东亚安全中发挥了一种主导性作用。美国凭借自身超强的综合国力,东亚各国的互不信任而缺乏建立安全机制的条件以及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而掌握了东亚安全的主导权。美国在东亚安全的主导权,其实质就是防范与遏制挑战美国霸权的地区性强国的崛起和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以更好地服务于其全球战略,使21世纪继续成为"美国的世纪",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国来讲,在东北亚区域实现其安保、政治外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只能是构筑高层次的和实质性的国际间合作体系。中国与美国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相背,所以,中国要想实施东北亚区域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大幅度地削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这是重组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结构并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所必需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以合作求安全--中日两国东亚安全利益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允   《南都学坛》2005,25(3):116-118
避免东亚陷于安全困境,不仅是中、日两个地区大国的责任,更是两国的国家利益所系。历史上的东亚格局总由一国主导,现在面对强大的日本和崛起中的中国,东亚的结构性困境日益明显。然而在朝鲜半岛、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问题上中日并非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相反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能否基于责任与谅解,理性地把握这些利益的一致性,以合作方式谋求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中日乃至东亚地区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