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世”给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巨大机会,而我国绿色食品企业也已具备开拓国际绿色食品市场条件,因此,积极实施国际绿色营销,努力开拓国际绿色食品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绿色食品产业就成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1个省区和6大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分析了各省和各区域绿色食品各指标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动作用的差异,时间因素的变化影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各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各区域的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提出通过调整发展营销战略和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结构模型解析法分析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各影响因素,明确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并对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吕杰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2022,(18):184-188
文章基于2003—201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结构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且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态;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明显上升,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年下降,“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空间溢出渠道有所增多,网络连接趋于稳定;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甘肃8个省份扮演了“中心行动者”的角色,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安徽等省份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扮演了“边缘行动者”的角色;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北京和天津扮演了“双向引导”的角色,江苏等6个省份扮演了“跟随者”的角色,内蒙古等8个省份扮演了“桥梁”和“中介”的角色,黑龙江等14个省份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相似的需求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刻认识省情基础上,对第一产业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由种粮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建立一套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证分析法,对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作了初步研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双流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强县”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壮大了生物制药,电子电器、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挑起了工业经济的大梁,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根据统计年报资料,对“四大支柱”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浩 《四川省情》2005,(7):38-38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山高路险,信息闭塞,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环境,决定了该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将西部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继续推动西部农村改革、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看,西部地区实行农业产业化具有客观必然性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富民产业,是催化产业。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更快更直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城市品牌、沟通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方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乐山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乐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深入推进“旅游兴市”战略,努力以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为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是实现粗放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途径,也是解决当前“三农”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设施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对中卫市城区设施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亮点。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准确地反映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监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快、精、准”的统计信息,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大省建设,黑龙江省统计局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经过协商研究,决定从2001年起建立绿色食品全面统计制度。这项制度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项制度明确了绿色食品的内涵,规定了统计内容和统计方法。 绿色食品 系指遵…  相似文献   

11.
田志强 《统计与社会》2005,(5):33-33,35
从安康市党的一届一次全体代表大会提出“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到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对“绿色安康”的具体化,增强了经营绿色战略的可操作性。那么,“药、水、游”其内涵都离不开一个“食”字.“药”多可“食”.“水”为生命之源,“食”不可无“水”,“游”离不开“食”.因此,笔者以为围绕“经营绿色安康”.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更应强力推进“安康秦巴绿色食品”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经济的支柱和主体。“十一五”期间,江苏制造业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表现出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受发展方式、资源环境等制约.其产业层次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建议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循环低碳经济,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等措施,加快实现江苏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我国1995~2010年关于高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长期以及短期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且彼此的作用影响将长期持续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转型;高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两者融合发展在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传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可以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扩大文化产业创造发展空间,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双赢。建议从加强政策指导、促进产业融合、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创新是新时代实现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根据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运用R聚类和变异系数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筛选,最终确定了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云模型评价方法,对2009—202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绿色创新能力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逐年演化,整体呈趋好态势发展,但仍然存在部分约束性短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它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向和效果;文章运用行为博弈论等工具,基于四点假设建立政府与农民是否选择从事绿色农业博弈模型,得到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相似文献   

17.
辛文 《四川统计》2008,(2):16-17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农业时代、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的转变。发展工业产业,推进工业化,要与城市化、非农化相结合,同时并进,这是解决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出路。  相似文献   

18.
辛文 《四川省情》2008,(2):16-17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从农业时代、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工业文明的转变。发展工业产业,推进工业化,要与城市化、非农化相结合,同时并进,这是解决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出路。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障碍。四川虽然总体上进入到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阶段,有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些条件,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矛盾。要实现城乡互动、工农相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注重产业支撑,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以城带乡、城市支持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城市发展水平也不高,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和支持力度都还很弱小,在城乡发展上依然…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产业集群对资源产业发展效益的影响不仅对资源产业本身意义非凡,同时也将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质料效应。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资源产业的经济效果,同时也是转化区域资源优势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对资源产业集群水的评价括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