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邓开伟通货膨胀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被J·托宾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上升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削弱计划调节,价格也逐步放开。价格作为重要的经济信息,反映着商品、货币等的供求关系,也反映着社...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指物价总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当通货膨胀率相对并可以为人们所预期的时候,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很小。但当通货膨胀率突然发生变化而为人们所无法预期的时候,通货膨胀便将通过影响收入和财产再分配以及通过改变产量的水平和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关系这样两  相似文献   

3.
对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去年我国物价涨幅很高,各地都在20%以上,是改革以来最严重的一轮通货膨胀,引起了政府、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极大关注.进而,探讨高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也就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其中,1994年国家出台的改革措施较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人作出分析,在涨价商品构成中,食品涨价所占比重较大,1994年1—8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对全社会物价上涨的“贡献”约为70%.也就是说,在20%左右的通货膨胀中,因为食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居民消费物价上升约为14个百分点,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其直接原因便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也就自然归结到去年农产品收购价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通常指由于货币量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需要而出现的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因为流通中的纸币量一旦超过了需要量,必然会出现物价上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言,可以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三种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总需求增加而引起商品和劳务平均价格上升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可能来自实际经济部门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需…  相似文献   

5.
侯峰 《山西统计》1997,(1):25-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困扰。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对用物价指数测定通货膨胀存在的缺陷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用物价指数测定通货膨胀的滞后性影响。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实质就是货币贬值。而物价指数是衡量价格变动程度的指标。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关系,通货膨胀最为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通上涨。这就是说,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在时序上讲,一般不会同时发生。由于通货膨胀引发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刘平 《统计与决策》2012,(8):164-167
文章采集了2001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货币供给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利用Copula-VAR模型来刻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静态与动态的相关关系,并就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本轮通货膨胀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是"成本输入型的通货膨胀",次要原因是货币发行量失衡。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或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扬导致CPI上行,从而引发了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分析出现物价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增强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大.而稳定物价,减小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些理论工作者把零售物价指数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唯一指标,笔者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零售物价上涨率和通货膨胀率二者之间是有差别的.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和劳务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一般来讲,通货膨胀是指普遍物价水平一贯的上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系统地调查、搜集和整理商品零售价格资料编制的指数.据此测定全国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目的在于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零售物价指数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状况的唯一指标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程凌  张金水 《统计研究》2006,23(7):11-17
一、理论综述货币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货币在引发和传导经济波动中的角色是产生意见分歧的焦点之一。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对实际经济有重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在长期内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如何?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弗里德曼曾提出过一个命题,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目前,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都从两者之间的计量经济学关系检验着手。例如:一些基于向量…  相似文献   

10.
2004年西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成为近三年来涨幅较大的一年。物价的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上涨所致,粮食价格的普遍上涨是新一轮粮食价格发生变化的结果,不属于核心通货膨胀范畴,因此没有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目前商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一般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价格水平的向下压力仍然存在。汽车、家电、  相似文献   

11.
何宁 《统计研究》1990,7(1):43-47
一、目的和原则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和劳务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即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其次才表现为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最终表现形式,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时滞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宏明 《统计研究》2003,20(12):39-4
一、问题的提出准确判断通货膨胀 (或紧缩 )的状况 ,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状况” ,一般以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IPD来衡量。这一定义中有一个暗含的论断 :货币购买力的降 (升 )与物价水平的升 (降 )是一致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 ,货币实际购买力降升与物价升降往往并不一致 ,物价虽有上涨但货币实际购买力并未下降的情况基本上是一种常态。如去年 1元 =1公斤面粉或 1份面包焙制服务 ,今年 1元 =…  相似文献   

13.
一、通货紧缩及其对企业的危害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现象,是指商品与服务价格普遍的持续的下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社会供给大于需求,促使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下跌,进而形成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又面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找到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但是经济学家们对通胀的原因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文章使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我圆通胀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本文也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这些因素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给出了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物价上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热点问题。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作为不同货币之间价值的对比,是开放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变量,其变动从长期来看体现了不同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差异。而通货膨胀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被定义为流通中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通货膨胀分配效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运行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超量发行的货币投入流通后,参加了生产单位的资金周转,从而也参加了社会总资金的运动。本文试图通过设置经济计量模型和有关的统计指标来分析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影响。一、收入流量分配中的通货膨胀效应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把总收入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上年价格修正的收入实际值;第二部分是收入名义值与实际值的偏离值,显示为吸纳物价上涨而引发的收入增长。以  相似文献   

17.
赵懿  李熠 《统计研究》2011,28(8):28-33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一定影响的同时流动性过剩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明确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本文选择广义货币供应量,产出、国际原油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变量运用CVAR模型方法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加以分析。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具有稳定货币需求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原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影响,但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8.
陈炳才 《统计研究》1989,6(1):15-18
一、货币扩张的根源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过多,因而制止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是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近年来,国内有研究主张用货币交易方程式来考察物价变动,并认为一定时期内的通货膨胀水平是由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决定的,其意也在于说明货币扩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 货币扩张真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吗?值得怀疑。通常情况下,货币扩张并不是中央银行的蓄意行为,而是经济体系本身(包括体制)内在冲动所提出要求的结果。因而,尽管通货  相似文献   

19.
王金明 《统计研究》2012,29(4):44-50
本文对我国总需求因素、货币因素和生产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计量研究。通过测算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本文认为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呈现稳定下降的趋势,这说明总需求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拉动效应在减小。本文选择了对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的货币因素和产品购进价格因素,利用NBER方法分别计算合成指数,并将得到的合成指数与反映工资成本的指标共同引入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中,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货币因素和生产成本对物价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在当前我国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产品购进价格尤其是工资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现有测算方法的问题 要讨论通货膨胀率的测算,首先应给出通货膨胀明确的定义。对此理论界有各种表述。在西方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国内也有一部分学者对此表示赞同。但是,这种表述不能很好地将隐蔽性通货膨胀包含进去。我认为所谓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超过国民经济运行所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 在明确通货膨胀的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分析现有测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价指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