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其作品拥有众多的读者,流传广泛,影响颇大。这与他刻意表现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展示都市市民文化有关。这一特殊的对象世界,既形成了他的创作个性,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其世界观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中的都市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和“女性主义小说”是张爱玲小说的两个代表特征,也是她笔下一段段残缺婚恋的关键词。于其中,能看到上海这个有着极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的都市对女性主义小说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从中体味到女性主义小说的精粹;能捕捉到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性对精致细腻生活的刻意追求;能体会到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市民阶层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能清晰而又模糊地看到都市中欲望对人的驱使与人对欲望的放纵。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小说广泛地反映了本地域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古代,神话更接近于原始,许多寓言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魏晋小说反映了江南士子蔑视传统、张扬个性的特点;唐人小说充满长江水文化气息;宋元小说多以市民为对象,表现了人性的觉悟;明代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崛起,人性的张扬;清代小说则真实地再现了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在现代,长江流域最先受到西方影响,其文艺思潮复杂多变,反映社会更加全面深入,作家无论采用什么创作手法,作品皆散发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都市大众文化与海派文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民社会的出现 ,使上海在 30年代形成了以中等阶级为代表的都市大众文化 ,海派文学是其在文学上的代表。内容上有世俗写作的倾向 ,对市民经济属性、世俗生活价值与大众生活的平均状态颇多体认 ,并带有消解主流文化的倾向。海派文学表明了五四新文化在都市商品社会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茅盾的小说创作中涌现的都市意象远远超出了将都市作为背景的表层意义,他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所表现的都市欲望、躁动情绪和都市文化的深层含义是根植于传统又超越了传统的.现代性视野中,都市拯救意识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创作实践中,茅盾完成了政治想象的宏大构筑.  相似文献   

6.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通过在现代市民价值观下的种种市民想象和都市物质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指出了现代市民小说全新叙事方式的构建,试图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突围,实现现代性的追求。该书通过对“生活政治”的阐释,进一步深入到现代市民的精神内核,揭示现代市民价值驭向的转变与精神立场的转型,从而建构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城乡转型期中国市民的精神标本,以期昭示都市化进程中的市民意识与市民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文化娱乐版 ,是宣传党的文化娱乐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 ,是活跃都市人民文化生活、培植都市先进文化、造就都市文化新人的重要阵地 ,是满足都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要求、提高市民文化素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并且增加报纸发行量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报业改革、加强报纸与社会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报纸广阔社会功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报业文化的极好形式。充分认识、重视和发挥它在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办好都市报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渐复杂的都市社会,当代作家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了对都市发展的反思与救赎,邱华栋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他小说中的反都市书写有对物质文明下欲望化生存方式的写照与反思,也有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批判,还有对经济繁荣下都市文化现状的焦虑以及对人们所处的道德困境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多以反讽的叙述策略来实现对都市社会的嘲讽。其反讽类型主要有误会式情境反讽和悖论式场景反讽两种。反讽意识的产生缘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其与人类现代思想的感通。沈从文都市小说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高超的反讽艺术及其背后深刻的反讽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