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是流经北京市境最大的一条河流 ,是“北京的母亲河” ,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但北京城的历史发展也对永定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北京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对木材和木柴木炭的需要 ,使永定河中上游流域的森林被严重破坏 ,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下游善淤善决 ,水患不绝。当今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保护举措 ,是永定河流域的各省市、自治区密切协作统一规划 ,坚持在永定河中上游流域植树造林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湄公河资源开发包括水电、航运、矿产、渔业和旅游等多个领域,各流域国单方面开发势必加剧开发的负外部性,使这个流域国的共有资源沦为公共劣品。国际水法理论为化解流域国之间的分歧与冲突,协调彼此利益,进而合作开发与综合治理大湄公河提供了谈判协商的基础。本文认为,各流域国应寻求利益共享和利益共赢机制,达成有约束力的"一揽子"开发治理的框架协议,形成开发治理的内驱动力。积极推动大湄公河合作开发与综合治理,不仅有益于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也是中国睦邻外交内容的丰富与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澜湄合作机制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也面临着机制性质定位不清和法律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澜湄合作机制的性质、法律基础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索性和前瞻性研究。澜湄合作机制具有国际性、组织性、常设性和治理性,可以纳入流域委员会和宽职能类别的流域组织。从流域组织的视野来看,澜湄合作机制的现行法律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法律人格缺失、国际水法原则缺位、制度化水平偏低。根据主导国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国理性选择、法律与外交的融合等相关理论,以及出于增强流域治理的有效性、解决流域涉水集体行动问题、规范与外部行为体的互动关系等现实需要,近中期澜湄合作机制需要加强法律基础建设。具体路径包括:赋予独立的法律人格;纳入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建立集中化的信息共享、拟议项目的通知和磋商、流域环境监测、成员国行为监督、混合式争端解决、外部行为体的分类参与等一系列流域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共同启动了澜湄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水资源合作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澜湄水资源治理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间关系发展中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引入水资源治理理论和澜湄命运共同体议题,以流域国家水资源开发政策为背景,分析研究推进澜湄水资源治理的原因、水资源治理对澜湄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对中国参与澜湄水资源治理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水系 ,由于河流的地势落差与土质差异 ,历史上的永定河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水患之源 ,直接威胁京城地区的社会生活。然而历代政府皆未建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直到清康熙年间 ,清政府在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的同时 ,在永定河设置官署 ,将永定河的治理正式纳入国家的社会职能之中 ,使河道的治理制度化。清政府的治河所为 ,促进了相应的志书编纂 ,先后出现了《永定河志》和《永定河续志》二部志书。《永定河志》是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精神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2):55-59
公共领域的协商在现代社会的公民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治理领域,多元共治已经逐步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山市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便是这一理念的产物。社区协调组织的产生,使得基层协商民主从理论变为现实,并达到协调社区利益和整合社区资源的目的,最终促进社区的社会融合。目前中山市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仍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要构建更加成熟的协商民主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跨界河流合作机制对域内国家合作开发河流的集体行动、国家间纠纷处理、全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霸权国家主导论认为域内霸权国结合权力与地缘优势可迫使或引导其他国家遵守跨界河流合作机制。合作机制完善论有关完善预防与解决冲突、信息共享等机构的建议也有望提升其有效性。水资源综合管理论认为整合多元议题、协调不同主体将能挖掘机制成员国更多合作动力,丰富机制治理路径。外部机制协调论认为机制管理资源配置、流域内治理规范整合、机制管理路径优化与平台拓展是提升跨界河流合作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嵌套式机制的提出则有助于说明流域内共识的构建路径,并能呼应因不同跨界河流具体情况所导致的差异化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多元化、跨层级、条块式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模式,难以超越地方政绩和部门利益的科层制窠臼,不兼容的政策目标导致以邻为壑的政策指令和行政规章出炉,背道而驰的政策执行引发区域和部门冲突,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政策网络既关注政策过程,注重政策目标协调、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互动和政策效果反馈,对政策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又侧重结构边界互动,基于平行关系协调多元政府及社团利益,建构各级政府及社团间的伙伴关系模型,减少政策冲突的可能性。政策网络的兼容特质凸显,从整体性治理视野对多个自主政策子系统整合叠加以消除负效应,在尊重信任、信息共享基础上实现各级政府及社团跨地域、超部门、多层级的无障碍互动,促成国家与社会、地方政府及行政部门之间、利益团体及个人价值的整合融通,形成多元伙伴型共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刘建军  马彦银 《社会》2016,36(1):76-98
官吏分途作为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人事制度安排,依然具有其延续性和再生性。中国地方和基层治理中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的三分,与官吏分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作为对周雪光《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官僚人事制度》一文的一个补充,提出群体三分是更接近官吏分途的延续者与变异者。层级分流与群体三分,共同构成了地方和基层治理的主干。官吏之间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对称与目前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在数量和规模上的不对称是相通的。雇佣群体是影响地方和基层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进入层级分流的精英群体或干部群体,除了具有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理性之外,还拥有政党所赋予的使命。使命政治是对晋升锦标赛政治的一个补充,它是解释中国的巨变和崛起的重要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现实社会关系视域中的道德治理,其实现需要遵循强化治理目标、综合运用治理方式、保障治理动态运行等现实路径。强化治理目标既需要围绕总体性目标,又需要注重层级性目标,从而树立道德理想与价值信念和提倡道德人格与价值规范;综合运用舆论评价、风俗维系、典范教化、赏善惩恶等治理方式。需要结合治理阶段的具体特征,构建起全方位、立体性、多维度的"德网"。保障治理动态运行需要应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时明确标准、纠正偏差、衡量成效。  相似文献   

11.
1928-1929年期间,华南圭担任北平市工务局局长,他领导工程技术专家制定了具有现代技术水准和环境意识的整理玉泉水系、永定河通航等水利计划,并使其中一些计划付诸实施。这些计划成为解放后北京城市水系整治的蓝本。他对北京水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至今仍然不失其深刻与新颖之处。他所主持的工作为北京水利史写下了不应忘却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传统管理方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知识管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实施知识管理是解决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管理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全员学习四个方面实施知识管理策略,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当前中国超大城市中具有不同人口结构特征的北京、重庆、成都为例,试图通过比较三个城市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和实施效果,找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思路,以推进全国的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北京物业管理产业"智慧化"发展战略,将促进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北京市物业管理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机遇、相关政策和五种竞争力三个层面分析北京物业管理产业"智慧化"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在模式和规模化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化"战略。最后,给出北京物业管理产业"智慧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接收了京直地区的十几万顷旗地。这些旗地是增辟税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历届北洋政府都十分重视该地区的旗地管理问题,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丈放章程以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奖惩措施。由于政治动荡,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完全实行,但其终究体现了中国地方行政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大量引入西方“市政建设”思想并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了思考。在北京政治地位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学界对北京城市发展的讨论包括了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管理等内容,一些观念和结论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控制环境与管理控制系统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治 《求是学刊》2004,31(2):56-61
控制环境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环境可分为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控制环境随着社会发展、道德规范、经济体制、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的变化而影响着管理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模式的演变与控制环境变化紧密相关。我国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环境差异较大 ,统一的管理控制系统模式是不适用的。各种形式的管理控制并存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管理控制系统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薛小荣  何慧丽 《创新》2010,4(3):118-120
传统住宅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影响,绿色生态住宅目前已成为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目前住宅建设各个阶段缺少内在联系,应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模式和支撑体系,大力推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实现人、环境与住宅的共生共容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大学生心理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传统的学生辅导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把握好,主动应对新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