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德 《北京纪事》2010,(4):106-107
在东城灯市口大街路北,有一条不算长的老胡同。京城久居的老人们称这里为佟府夹道。这里路北原有一座三间一启开的高大的府门和院落,原是清康熙皇帝内亲佟国纲、佟国维兄弟俩的住所。历经二百余年,为何佟府如此有名气,又受百姓们的重视呢?这与此宅院的沧桑变化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代高丽移民高乙德墓志近出西安,墓志记载了高乙德家族世系及宦绩功业,志文中高岑、高孚及高乙德曾任“辽府都督”、“南苏道史”、“海谷府都督”、“贵端道史”等内容,对于探讨高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7,(10):98-99
2010年5月15日天津《今晚报》副刊刊登了从维熙的《觅故记趣—寻找北平玉皇阁》,引起我的共鸣.文章的开头:“暮春时节,出于怀旧的心情,我去西城寻觅我刚到北平时曾经居住过的玉皇阁夹道……坐车到了平安里大街,我徒步沿着平安里大街西行,不但玉皇阁夹道无处寻觅,就连与夹道相邻的翠花横街也荡然无存了……记得当年小巷报晓的不是大公鸡的晨歌,而是拉粪便的大车那吱吱啦啦干涩缺油的车轮车,黎明时分十分刺耳.难怪当时北平流传着一首歌: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多少的声音都跟着它起,前门叫卖菜,后门叫卖米……这是雕刻在我童年心窝中的永恒记忆.记得有一次粪车到玉皇阁夹道掏粪,两个坏小子偷偷拔掉了粪车桶上的木塞,那臭气熏天的屎尿,便从洞眼里流了出来,夹道内的住户,家家都关上了院门和窗子……”  相似文献   

4.
苏绰、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奏行《大诰》,模仿《尚书》文体改革官文书,试图改造秦汉以来突显皇帝权威的“王言”传统,利用上古文体与文风侵夺王言威权,实践宇文泰霸府权力话语的构建。宇文护全面继承了宇文泰的权位,也延续了霸府的政治修辞,明帝因而下决心改天王称皇帝,同时废止“大诰体”,恢复秦汉以来皇帝命令文书的传统,力图在文化象征层面突出君主的威望。西魏北周长期存在的帝室与霸府权力之争,既催生了“大诰体”,也最终将其埋葬。在“大诰体”之外,关中文坛另有一支文学潜流,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文学传统,并为明帝所汲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辽朝曾经设立了两个“中京”,即镇州和后来的中京大定府。镇州成为中京不久之后,即再度落入中原王朝之手,时间仅隔数日。圣宗统和二十四年中京大定府建成以后,在事实上基本取代了上京临潢府的首都地位,成为辽朝中后期最重要的都城之一。然而,在镇州早已易手,大定尚未建成之时,辽朝曾设立过中京留守司,并任命室昉为中京留守。对此,清儒钱大昕认为“中京”为“南京”之误,此说可备一查,但未必是其真正的原因。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0,(1):58-60
成都是府。成都是天府。天府的人好安逸。 府,原本是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也指管理文书或财物的官员。周代官制,设有“天府”一职,“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看来是给周天子守库看家的。所以后来,天府也泛指皇家的仓库。天子富有四海,富甲天下,皇家的仓库通国库,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王府庄田是明代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 诸王府中蜀府号称 “最富”, 但其王庄来源和管业模式 并不清楚。 新发现 《西蜀正字山寺碑铭》、 明蜀王文集及旧存四川地区方志等材料共同揭示, 蜀府除 “钦 赐” “奏讨” 外, 还在分封时 “自行开垦” 了大量未载册籍的田土, 并于各处王庄兴修寺观, 利用僧人代为 管业, 寺观统属于蜀府内官机构 “正字厅”, 蜀府与宗教势力间存在利益纽带。 这表明在张居正清丈运动 前, 蜀府存有大量隐匿庄田, 长期自行管业, 有司难以掌握。 万历清丈后, 隐匿的庄田被纳入国家赋役体 系, 蜀府财力亦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银元的制作,经历了先是由民间自发“私仿”,进而发展为地方当局“官仿”,最终到中央政府“谕准”统筹铸造的复杂过程。鸦片战争前后,、福建台湾府、漳州府已仿效西班牙本洋,分别以手工借助原始机械铸造寿星银饼和漳州军饷银饼。光绪二十年省垣福州出现商办银元局,开始引进机器制造“福角”。在此基础之上,二十六年闽浙总督许应创设官办银元局,亦以机器制造“官角”。库平七钱二分的福建官局造银元试铸于光绪三十年,幸经闽绅阻止,福建当局方才未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9.
蜀府在明代50座藩府中长期独享“忠贤”之名,其从分封之始即根据蜀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以礼教守西陲”的策略,并与地方政府达成共识,在有明一代一以贯之。相对明代其他藩府,明蜀府政绩卓著、贤王辈出,深受士人和蜀民爱戴,屡次被朝廷表彰,忠贤之名广泛传播,是明朝“大一统”的缔造者之一,清朝在修《明史》时评价其为“蜀中二百年不被兵革”的核心力量。但学界对蜀府的研究严重不足。翻检史料,加上田野调查,可以发现,蜀府始终坚持“事君以忠”,在蜀地提倡文教,对儒释道大力扶持,还协助朝廷完成对茶马交易的有效控制,巩固了西南边陲稳定,树立起了“忠贤”形象。同时,蜀府在不违背“忠”的前提下,“辟土田以积其糇粮”,长期享有“天下首富”的地位,积极向上助大工,为军队捐饷,对地方公共设施慷慨捐助,成为塑造明代四川人文精神的核心力量。蜀府履行藩职的策略,发展了历史上“河间”“东平”之贤,创造出独特的“忠贤文化”,这是在明代体制下明智的生存之道,是明代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藩府。  相似文献   

10.
传世敦煌文书中有一件十六国时期西凉户籍残卷。原件藏英伦博物馆,卷文收于中华书局出版之《敦煌资料》第一辑。该残卷尚余十户居民之户籍,户主各注社会身分,有兵、大府吏、散户之分。对于“大府吏”,陈垣先生在《跋西凉户籍残卷》一文中解释为:“大府即太府,掌财赋之所。太府吏者给事财赋所者也”。这里所说的大府即太府,吏即“给事”公务的吏户,都是对的,但对西凉时太府的解释则有待商榷。陈先生是依据周宫中的太府来解释的,其实周以后太府则“历代不置,然其职在司农  相似文献   

11.
校订本《册府元龟》是目前最方便读者的读本,经名家分段标点,条理清晰,嘉惠学林。但因为成于众手,时间仓促,在一些校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字的讹误阙衍等,对阅读和研究《册府元龟》颇有妨碍。今以《册府元龟·掌礼部》中关于“三礼”的引文为例,就其中诸如此类问题,参核众书,列出校勘记十五条,以求对《册府元龟》的阅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走进南街村     
名,不见经传, 形,不上J也图。 八百户一个小村压, 开辟了致富新道路。 震惊世月界的南街村呵! 引来问津/、无数, “不见南街死不睽目, 一见南街心情舒!” 卜日光器比满“朝阳道”, 票二然开朗“长安路”。 青松翠柏夹道立, 白玉兰灯彩旗舞。 街道整洁无污染,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异口同声人称赞: 南街村是一片“净土”。 党政群同心, 走集体道路, 农工商一体, 人人有工做‘。 产值超过16亿, 红色新村共富叔孚。 劳动热情比天高, 南街村是一片“热土”! 上学、就医全公费, 新房分配村民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干群和谐…  相似文献   

13.
佚名 《社区》2008,(26):29-29
“沧州的狮子,定县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从这个广泛流传的民谣,可以看出沧州狮子是多么著名了。  相似文献   

14.
《辞海)第2226页,“渤海”条中说:“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东京城镇。”第2227页又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又叫‘东京城’。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北京建都860周年,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管理所启动了辖区内180余处鲜为人知、不可移动的“草根”文物,挂保护标志牌。这次提出的“草根”一词,更使百姓们有种亲切感,不少古迹遗存数百年来就在我们几代人长久生活的老胡同中,甚至于天天都由文物边走过,就因为未定等级,又没有设保护标志,多年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文管所所长王芯所说:“挂牌之后可以让这些文物得到社会的监督和保护,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我们是老北京,眼看着身边的明、清、民国各年代的文物随时都有被破坏和消失的可能,心里非常着急。街巷中尚存的府衙、寺庙、奇石、名木都在眼前(已拆迁的地区除外),就东城区保护地区的文物古迹为例,前些年位于灯市口佟府夹道的清代名臣佟国维宅三间府门,建筑艺术高超,甚是壮观(即原北京166中学校门),以及张自忠路和敬公主府内的十字廊,全木结构别具一格,十字状的廊子,直通中间亭台,整体建筑独特,有着极高的应用和观赏价值。据了解区文物部门也提出过要保护,但并没有引起使用单位的重视。上面所举的两处古建早已被拆除了,今天也只能在报刊和摄影爱好者那里,才能查找到珍贵的照片,我们这些老北京只剩下感叹了。  相似文献   

16.
令公家何在     
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郭子仪是陕西省华县东关人。《临邑郭氏族谱》中“系出陕西西安府华州华阴”与颜真卿《郭子仪家庙碑》中“徒华阴兮”之“华隅”,指的并不是作为行政区域的“华阴县”,而是指华山(包括太华山与少华山)北面地区。  相似文献   

17.
左、右卫府为东魏北齐禁卫武官制度的主体,是领军府下辖两大禁卫军府之一,设左、右卫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各有武卫将军二人为其副。  相似文献   

18.
“庄浪”一词来源于藏语,为野牛沟之意。明朝建立后,黄河以南陕西布政司以府州县管理,设有庄浪州,后降为庄浪县;黄河以北陕西行都司以卫所制度管理,设立庄浪卫,故而形成了甘肃一地两“庄浪”。河西庄浪,清朝废卫设县后改称“平番县”,解放后又改为“永登县”,河东庄浪县名则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王阳明在绍兴的重要史迹,着重围绕“世居山阴”、“王氏墓地”、“新建伯府”。“阳民洞天”、“书院讲习”等史迹的兴衰变迁,勾勒了王阳明与绍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考释的同时牵涉了一些历史人物与之在绍兴史迹的联系,从而揭示了绍兴地域对王阳明哲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后世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宽乡”与“狭乡”何汝泉在唐代的田令上,有关于“宽乡”与“狭乡”的明确界说,即“其州县县界内所有(《册府元龟》卷495《邦计部.田制》无“有”字)部,受田应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 ̄[1]。这是说,在一县的地区内,应受田的居民,按照田令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