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社会史作为当代中国的一门专史,既是中国古代社会史、近代社会史的接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以往的当代中国史研究中,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占据了研究主流,研究时段大多停留在1949年前。中国的巨变,不仅反映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以及日渐强大的国防和外交领域,更实实在在地反映在社会领域。如何构建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框架,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涉及面广、内容多,但核心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变迁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运用于中国和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两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含经济、政治关系和优秀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中国延绵近一个世纪,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进入新世纪,肩负新的使命的理论工作者,定会回应时代的呼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王朝文 《中华魂》2010,(4):49-50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60年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瞩目。世人惊叹中国奇迹,赞美中国巨变,羡慕中国速度,研究中国经验.关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冠以“中国”的各种用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作家蒋彝在《旧金山画记》中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民间习俗和中国古代典籍的书写,向海外读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借助诗书画一体的杂糅性书写策略,让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进入海外读者的日常阅读之中,更新了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蒋彝,在多年的跨文化旅行中,坚持以“中国之眼”观照、审视自己所处创作语境,在中外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中,努力寻求异质文化间的共通性。这也正是蒋彝画记中国传统文化书写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同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该...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11,(11):I0001-I0001
1993年,在南京市原雨花区的沙洲村,一个以单一传统肉食品加工生产的小作坊企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成长、成熟、壮大,直至发展成为今天集食品、物流、百货、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于一体的中国民营集团化大企业,这就是2010年全年实现销售额647亿元,综合实力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5位,中国民营企业100强第7位,中国肉食品加工业第1位的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包括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还包括像汉字、琴棋书画、京剧、唐装、传统节日……这些国粹、艺术、风俗习惯。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辉煌灿烂,曾为许多国家、民族、人民为之倾倒。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中华帝国在古代则是世界的超级大国。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仍具魅力,仍在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8.
1948年中共“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随即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之后半个多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中,协商作为一种民主元素渗透在国家制度、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基于中国自主型、主导型、渐进型的政治发展道路,依托国家制度基础,植根社会治理过程,协商将在中国民主模式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很多海外人士以为,中国人除了使用移动电话外,很少使用数字产品,而那些移动电话使用者大多居住在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这个观念在两三年前可能是正确的,但如今中国人已广泛使用数字产品,即便是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许多中国人使用宽带互联网服务、计算机、移动电视,并沉迷于即时消息和web2.0网络活动,比如上传歌曲和图片、撰写博客、参与其他虚拟社区活动等。即使在中国西部小城市,这些趋势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模式”的探讨持续升温。但是,国内理论界在讨论中往往混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经验”这几个概念,这不仅在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在实践中也不利于我们总结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我们要认清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而完善“中国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并研究中国,进而促成了所谓的“中国模式”热。“中国模式”是中国在探索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及外交制度等五个方面。应切实推动制度创新、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实现“中国模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方论坛》2008,(1):F0002-F0002
张立文,男,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在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史学(中国古代史学)的影响极其深刻地表现在认识论层面。这一层面的影响大致体现出三种途径:一、与中国古代思想交锋,对中国古代史学产生了连带而来的间接影响;二、与历史学结合,在由此产生的历史哲学、历史认识等概念及讨论中,追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知识;三、转化为史学理论的相关问题,从史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这几种途径既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也在横向意义上从属于不同的层次。无论哪种途径,有关研究与认识都呈现出浅尝辄止的状况,既不利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史学,也不利于中国史学在认识论层面的发展。对此,我们需要提高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深厚根基,是诸多历史因素合力的必然取向。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与发展,中国社会阶层中的底层民众、学术界知识分子、少数社会精英分子“三股势力”所形成的历史合力逐渐凝聚,推动着中国社会思潮的再次流变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在底层民众的文化亲和中,在学术界的情感倾向上,在少数社会精英的认知和实践导向上,融合着特殊的时代境遇,最终催生与化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研究在中国已历经170年,中国学者从多视角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卓著,促进了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乃至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蓬勃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的莎学研究特色。但依据中国目前两大数据库(即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有关查询结果来看,在研究模式、译本出版研究与译本修订、版本及注释本研究、译本研究、莎剧演出研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研究中引起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者之间前后相继、互有关联,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围绕社会主义事业而丰富深化、不断展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论中国封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深入地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揭示其在中国史上的地位、起迄时间、基本制度、主要矛盾与发展前途;又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的剖析,阐明其政治、军事特点和阶级关系状况;还扬弃中国传统文化,除了概述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又就具体著作论述在文学、史学与哲学上的成就,毛泽东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学说,关及中国现代史的不少方面,是一份重要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4,(19):F0003-F0003
9月25日,由中国国史学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联合召开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邢世忠、有林、朱佳木,副会长李树文、沙健孙、梁柱、周才裕、钱海晰,中国国史学会副会长张翔,中国国史学会顾问李殿仁,中国国史学会农垦史研究分会会长魏克佳,中国国史学会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以及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国史学会办公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近百人。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鲜明地体现出历史转型期的特征。进入90年代,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在异彩纷呈的创作态势中,凸现出国际化、古典主义、后现代、高科技四个趋向。可以说这四个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和主流方向,喻示着在继承和借鉴、在恪守与趋同中,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走进南宁,满城翠绿满城花,棕榈树、大榕树在街道旁亭亭玉立,扁桃树、木菠萝在街区里应时挂果。在市中心朝阳广场,人们伸手即可摘到甜美的芒果和龙眼。随着南宁从中国南疆重镇嬗变成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城市、中国一东盟合作交流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南宁加快创建“中国绿城”步伐,使这座亚热带城市的森林不断延伸,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目前,南宁市区已建成各类开放式公园13个,有全球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库,有品种位居东南亚各城市之首的药用植物园,有中国面积最大的苏铁园,有由南宁市民自发捐赠建起的名树博览园。南宁的大街小巷、绿化带纵横交错,基本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山河湖溪与绿树鲜花交相辉映,绿化、美化、香化、彩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的南国亚热带绿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